全民“悦”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

——聚焦西安区“我读书,我快乐”全民阅读活动产生的“蝴蝶效应”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当下,阅读恰恰似滋养万物的春雨,让我们更加优雅温润,好比草木枝叶因水分而饱和、而旺盛。
    西安区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全民阅读活动,掀起读书热潮,产生了“我学习,我成长”的“蝴蝶效应”,展现了“活力西安”的风采,体现了阅读对一个区域的重要作用。活动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和市民的普遍欢迎,全民阅读真正实现了全民“悦”读。
    为了丰富读者的阅读内容,特以此版献给所有热爱读书的人,以期培养广大干部群众崇尚读书、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崭新风气,提高全民阅读能力,散发出更多正能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

    经典的力量
    侯艳丽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将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
    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些至理明言发人深省。
    个人之拙见,读书要读好书。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髓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经典书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另外,读书还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方能进入美好的境界,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的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秋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可以说,对于当前领导干部来讲,读书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经之路。我们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让读书成为一种力量。

    阅读应有的态度
    李玉屏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态度对事物的发展、结果起决定作用。因此,读书的态度很关键,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当下急功近利思想和浮躁心理的影响和牵引下,读书人应该持有一种正确的、科学的阅读态度。
    端正的态度。这是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读书态度,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目前国人读书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过于隆重。有条件的家庭,都设有书房、书柜,简单一点的也有一张书桌,看不看书、看多少书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书环境的营造,而美国人却把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他们没有豪华的设置,美国人要读书,通常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厨房可能就是美国人的书房。书籍常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二是热衷世俗。热衷于学习“阴谋”和“权术”,“厚黑文化”、“术数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大行其道,充斥着市场,其结果只能使人性更丑恶、社会更浮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要树立一种正确务实的读书观,不为形式、不为功利,把读书当作人的内在需求来对待。
    批判的态度。这是读什么书的问题。阅读也要抱着批判的态度,要有鉴别的能力,既要学习精髓,又要剔除糟粕。关于读什么书,我认为有两种书必须要读:一要读好书。阅读犹如饮食,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要读对我们有帮助的书,读精典,读名著,要从阅读中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通过自己的心灵去触摸去感受,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构建健康的精神结构。二要读闲书。目前国人读书有种突出的不良现象,就是功利性阅读太强。读书功利性太强,势必造成人的综合素质欠缺和知识结构不完善等弊端,人们没有时间去享受文学作品和有趣的图书带来的乐趣,忽略了小说、诗歌、科普类图书在人的性情的陶冶、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生意义的体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开卷有益的理念和博览群书的习惯日渐远离我们。强调读闲书,就是强调读书的非功利性,这完全是基于精神的需求和自我提升的需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科学的态度。这是怎样读的问题。读书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大部分人的读书方法,可概括为死读与活读两种。如何活读:一要“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不仅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思考深层次的内涵精髓,通过思考达到活读的目的。二要“悟”。读书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借用一些优秀思想来观察前人的足迹、前车的深辙,从中悟出更多的东西,使精神和心灵发生质的变化。三要“用”。获取知识不仅是读书的目的,更是实践的目的。读书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矛盾的,是相互促进的,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当然,除了活读之外,还要勤读。读书贵在坚持,要有一种持久的毅力和常学常新的态度,“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把阅读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习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是爱读书的
    杨  华

    提起读书这个话题,总感到有些紧张,原因有三:一是书读的少。世上的书如同浩瀚宇宙中的星球一样,数不胜数,就是有名有姓,闪闪发光,举世公认的好书,我也没读上万分之一,少的可怜,实在惭愧!二是书读的不好。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我读书是一字一句,慢慢吞吞,兴起而读,兴尽而止,既没记下多少万字的读书笔记,也不能背诵多少段经典章节。三是藏书不多。古人用“汗牛充栋”来比喻读书、爱书之人对书的珍视,而且历来读书人都有藏书的习惯,而我却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送书,每次看过好书就把书送给自认为能引起同样共鸣体验的朋友,所以我的藏书不多,送出去的也不算多,问题在于读的少。
    如果对自己多年来的读书经历做个总结的话,可以说是一直在读。读过好书,喜欢读书,而且随着岁月流逝,心中愈加对读书有了深厚感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生敬畏的感觉。因为读书改变了我,这个我不是“小”我,是“大”我,改变了我的知识储备、改变了我的价值取向,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改变了我的身家和周围环境。这些话,大家可能觉得我是危言耸听,可让我发自内心地说,就是四个字:“意犹未尽”。
    前面的话是总结我自己,下面我也向大家提几条建议:
    首先是让读书使自己快乐。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让人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累积畅然的快乐,然而很多人总是提不起兴趣、找不到快乐,这方面我主张陶渊明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实大家不要太过牵强,读书既要培养兴趣,更要跟着兴趣走,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快乐,这方面可以学学陶渊明,慢慢来,一篇一部是读书,一章一句也是读书。
    其次是让读书使自己缓解压力,慰藉情感。现在是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尤其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结构特点,人们普遍内心浮躁,压力山大。而阅读就如春风化雨,最能滋养心田。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准确清新地阐明阅读对人慰藉心灵、舒缓情绪的巨大作用。建议朋友们在百无聊赖、心情烦躁、莫名恼火时翻开书籍,读篇文章,也许只是书中一句话便打开了你情感的闸门、智慧的窗口;即使没有启迪,在你翻开书籍那一刻,你的心灵也得到了休息。
    第三是让读书成为我们事业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只是流星般的一瞬,而人类每一阶段的智慧和经验都是通过书籍保留下来,以咨后世。所以,我们在追求各自事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就要通过书籍打开知识宝库,充分汲取营养,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便推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人类挖掘智慧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是一种;人类追求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是一种;人类提高本领,增进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书也是极重要的一种!
    我很崇拜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感自己能力素养不足,志向也不敢与伟人比肩,那就套用我无比尊敬崇拜的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大学”的题词——“我是爱南开的”来给我的文章做个标题:“我是爱读书的!”以此与大家共勉!

    书给予我的快乐
    王  新

    书最初给我的快乐是一个对的方向。
    四五岁那会儿,书本是家里最受保护的东西,姐姐们做作业时不让我吵,还防备着我把东西搞乱。写完作业她们把书本装进书包里优雅地挂在门边的两个长钉子上,很是庄重。父母见到孩子们读书学习总是很满足,听到说起学校的趣闻或是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喜上眉梢,里里外外地忙活。每每看到她们立了这样的功,我羡慕极了。到了寒暑假,她们翻新了书本和文具,旧的东西也舍不得扔。姐姐把各个本子里没用完的页拆下来,重新订在一起变成一个新本;所有用过的页也要整合并装订好,变成草纸本;铅笔头用到没有小指长都拿不住了,姐姐也有办法,用旧纸折几下就给铅笔戴上了长柱形的帽子,又可以接着用了。看这些的感受就像后来在课堂上学做手工的感受一样,让我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龄的到来,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书。我学姐姐们也特别爱惜书,不让一页卷曲,更不允许丢页,但是很愿意在书上记点东西,以佐示我与她的谂熟。到了期末,常爱把她合起来,从侧面看一下有没有变厚、变黑。如果变厚变黑了,就欣慰地认为这是比较倾力的一门书,读过不只几遍了。如果着色很浅或者还是很新,就告诫自己与这门书或许还缺少足够的交流……
    书给我更深一层的快乐是一个安全的保障。
    比起80年代初我把教科书当漫画、当文化大餐的窘迫,30多年里,文化不断发展繁荣,我淘书的足迹也在花样翻新着。起先,我曾蹲在电影院、合作社门口的小书摊前租小人书;后来,我在学校订阅少年期刊,与同学传着读;再后来,学校附近有了柜台式的新华书店,我隔着柜台买工具书和励志读物;接着,图书更多地走向市场,市面上出现了流动摊床,每月我会骑着自行车去找期刊杂志;再接着,有了开放式的书店、图书馆,书的品种越来越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逛书店成了我加油充电、舒缓心灵、解放自我的最好选择。记得在我一脸青涩地走出校门,对社会生活充满未知与幻想那一刻,是她让我学会如何勇敢地接触这个世界并让这个世界了解我接受我;在我努力丰满自己的羽翼,寻找和确定人生坐标那一刻,是她教我学会如何认知“小”我与“大”我,如何去担当、如何去选择;在我偶尔碰壁、不知所措那一刻,是她帮我学会如何重捋来路,精神振作,小心呵护我的憧憬、坚定与执着;在我经历风雨,遭受折翼苦痛那一刻,是她陪我学会如何忘记悲伤,慢慢获得新生,并在心中育起更多的包容、信心与希望……有她,我就无所畏惧;有她,我就不愁没有快乐。
    书给我更持久的快乐是一个完美的互述对象。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曾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谁也不会嗔怪……如此的自由与本真,正是我渴望追求的快乐境界。
    我觉得,书是与光明、导师、知己同义的,相信她会源源不断地给予我快乐!

    家乡颂
    姚瑞瑞

    几度沧桑,几度峥嵘,踏着低缓而又激昂的歌,您一步步走来了……
    回顾过去,思绪万千。
    几十年前,“千种商品,千种票”,物质极度匮乏。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何谈“满足”二字?穿的没有选择,人们只能穿着布料粗糙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的没有选择,只能吃着难吃的供应粮,吃肉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种梦想,所以人们不求吃饱,只求不空着肚子干活。那时,没有什么柏油马路,泥土简简单单踩成了一条狭窄的土路,当时人们住着矮矮的简陋的茅屋,要想上街,还得徒步十几公里,交通很不方便。要是家里有什么急事,都需要人亲自去告知。难哪!
    几十年前的家乡就是这样。回顾过去,人们的日子过的如此的艰辛,真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展望现在,滋润心田。
    现在,家乡的发展让人们过上了梦中想要的生活,幸福的日子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那些丝绸、棉布做的衣服代替了粗布料;鸡鸭鱼肉人们不再幻想,想吃就吃;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驶过。公路两旁人来人往,一到晚上,一盏盏路灯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街道两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形形色色的商店,一个个大型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店里的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此时,人们不仅生活上得到了满足,还学会了享受生活……
    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播撒希望,建设自己的家园。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的努力下,我热爱的家乡,我赞美的家乡,我永远颂歌的家乡——辽源西安,一定会更加美好。

    有书伴我 此乐何极
    杨  丹

    我爱读书,因为书就像一把智慧的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了解历史, 走近名人,领略世界各地的绚丽风彩……书,让我着迷,让我疯狂。
    书籍很美,她是一种心境,一种与作家心灵相通的默契。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鉴赏能力,把人带到一个忘却的境界。在我看来,读书乃快乐之本。可以想象世界上如果没有书籍,人类必定是没有思想的躯壳,庸庸度日而已。与书相随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始终记得宋廉告诫后生的话语“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研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宋廉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读书,说明他必定在阅读中体验到了快乐。陶渊明有其独特的读书方法,那便是不求甚解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亦说明了读书的过程是享乐的过程。
    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读古典诗词,看苏轼把酒临风,才有了“明月几时有”的疑惑;看李白“举头望明月”才有了“低头思故乡”的牵挂;看陶渊明怡然醉酒,才有了“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读现代作品,小四让我在香樟树下漫步,韩寒让我在三重门里踌躇,冰心让我在母爱里徜徉,还有更多——感受鲁迅简练、平实中的深邃、尖锐,泰戈尔诗行里璀璨的魅力。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座黄金屋里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在书中翱翔让我在紧张和激烈后得到一丝安慰,让心灵走进一片深邃而静谧的天地。而后,她总能清除我的烦恼与忧愁,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一泓碧莹的清泉,静静地洗涤心灵的尘垢。成长,有书伴我 ,此乐何极!

    我读书 我快乐
    刘非同

    每次跟爸爸、妈妈玩成语接龙游戏,几个回合后,我就总是接不上了,感觉很惭愧,妈妈说这就是读书少的原因。
    在几次成语接龙游戏的推动下,我读书时再也不敢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了,慢慢地我爱上了读书。《格林童话》里面的《皇帝的新装》让我捧腹大笑;《小红帽》让我为小女孩捏了一把汗;当我读到《安徒生童话集》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小女孩悲惨的遭遇,让我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想象,还使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有一次,写作文时我运用上了一点书中的好词好句,老师表扬了我,我非常高兴。读书激发了我的兴趣,我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我更爱读书了!
    妈妈又给我买回了古典名著,让我领略了古代的灿烂文化。我知道了刘关张三兄弟的义气,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这些古典名著让我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在我的生活里,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读书使我明白更多的道理,懂得更多的知识。读书让我的生活更有乐趣。
    我读书,我快乐!

    读《长相思》
    满  媛

    《长相思》本为乐府古题,历来多叙写思妇闺怨之情, 鲜有别调。李白的《长相思》虽拟其格,却一改此前情状,别有寄寓,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貌。
    此诗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为转折,上承叙景,下启写情。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沉思者形象。他踽踽独行,怅然若失。通过对周遭气氛的层层渲染,诗歌循序渐进地展现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寂寞与惆怅。
    “美人如花隔云端”句至篇末是诗歌的第二部分, 诗人展开了一场梦游般的追求——“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诗人追逐的脚步似乎已越过天地,将情感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之中。在这首诗中,诗人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不曾割断的相思之情,这种相思之情与传统不同,具有超现实的特征。
    《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明显带有寄托的意味。后世评论者多推断此诗写作为李白去朝之后,“长安”、“美人”的出现,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深远,隐而不露,独具一种蕴藉的风度。

    感悟“舍得”

    关连福


    最近学习《弟子规》,对“舍得”一词感悟很深,“舍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之意。现在,人们对“舍得”的理解和运用已远远超出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本意范围。我们时常听到:“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在现实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当权衡一件事情利弊时,许多人会考虑怎样舍得;当经营某项实际产业时,不少人更会考虑是否舍得;当遭遇天灾不可抗力时,大多数人都不能不舍得。
    有舍有得,意为有了付出就应该有收获,这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市场经济层面看,有投资就应该有回报;从和谐社会层面看,做了好事就应该受到褒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较多,有舍不得、有舍少得的事情时有发生,像投资的“打水漂”、“堵窟窿”之类,也重复发生,所以才需要人们进行科学论证和科学决策。然而,和谐社会很多事情是人为的、是可预见的,再出现有舍不得、有舍少得的事情真是实不应当,恰恰现实还真就存在做好事无慰藉、做义举不领情的现象,像“英雄流血又流泪”、“救人者成被告”之类,也并不鲜见,所以才需要社会努力弘扬正气和扫除邪气。
    舍得是亏也是赢,舍得是因也是果。有舍就该有得、不舍就该不得,不该有舍不得、不该不舍也得。真心的期望不舍也得的人或现象能少些,有舍有得的人或现象能多些。这样人们才会更加积极向上,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进步。

被西安区政府表彰的“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获奖者


家庭读书成为时尚


养殖户对照科普读物进行防疫


机关干部在阅读政治书籍


家庭主妇在读报


小学生畅游在书海中


通过读书、写作加入市作协的女作家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