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说开去……(上)

从《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说开去……(上)

 

    全民追捧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虽然已经收官,但该剧的一众台词让人印象深刻,有的话甚至让人禁不住“手心冒汗、后背发凉”。党性、人性、权力、法律、民生、商道、亲情、友情……洞悉至最深处,揭露到骨子里——别说你没看懂,别说你没记住,不妨和我们一道去悟一悟,这些台词的背后,究竟给人留下怎样的思索……


“你可以叫醒一个睡着的人,却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高育良
本报记者 汪  琳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在旁敲侧击反贪局局长侯亮平后,对同为其学生的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说了一句“你可以叫醒一个睡着的人,却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他口中那个“装睡的人”指的就是侯亮平。高育良多次给侯亮平灌输官场“潜规则”,想拉他进入“汉大帮”,但侯亮平每次都装着什么都不懂,不为所动。于是,他成了那些“情商高”、善于揣摩“圣意”、喜欢拉帮结派的高官群体的“眼中钉”“肉中刺”。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像高育良、祁同伟那样为了头顶上的“乌纱帽”和个人利益,谙熟“潜规则”、寻得靠山混迹官场的腐败分子?又有多少像侯亮平、易学习、陈岩石那样坚守原则、一心为民,面对腐败诱惑学会“装睡”却遭到排挤、甚至被陷害的人?
    平时常听人说,如果你看不懂上级领导的眼色、摸不透上级领导的喜好、不会“来事儿”,再没点“背景”,不管你干得有多好,这辈子也甭想从底层往上爬,而这仿佛成了当今社会不用言明的“官道”,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轰动全国的湖南衡阳人大贿选案和辽宁拉票贿选案,花钱买选票、送礼买交椅已然成为一些干部笃信的官场“潜规则”;踏实做事、为人正派的人反而成为不通“人情世故”被排挤的对象,使得那些进行违法运行的人屡屡在官场上“越腐越升”。长此以往,政治生态被污染,笼罩着腐败的阴霾,政府在老百姓面前不断出现信任危机。
    法治中国,官场绝不能成为生意场、人情交易场、关系背景拉拢的地方。干部的选拔任用更不能待价而沽、为人情关系所累。在继续亮出“打老虎”“拍苍蝇”的党纪国法“利剑”、震慑惩治吏治腐败的同时,还需要从制度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和权力监督体系,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取人问题。要以法律的刚性打破“潜规则”,践行敢于拿上台面、不愧于人民的真正规则,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让更多的“侯亮平”“易学习”脱颖而出,在恰当的位置施展德才、当好人民公仆。
    有时候,腐败不仅滋生于用人制度等根源性问题,还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自制力上。有些人在工作中和官场上害怕“站错队”而得罪领导,亦或是害怕不被领导视为“自己人”而错失大好前程,便主动示好、拉关系、替领导“善后”,进而一步步走向腐败犯罪的深渊。其实,决定我们政治立场的不应该是哪一位领导或是哪一个派别,而是人民。在《人民的名义》大结局中,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这样说道:“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不论你的职位高低,你总有退下来的那一天。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时刻怀揣“人民”二字,守住做人做事的原则,在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时,自然能够做好一个“装睡的人”。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上,习近平总书记中肯地说:“青年人要立志干大事,而不是要立志当大官。”我们的社会,迫切地需要心中充满理想、矢志不渝、坚决不向丑恶的“潜规则”低头的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当“装睡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上方必定会展露一片湛蓝的天空。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赵德汉
本报记者 付晓娇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了《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剧,不仅是因为它里面强大的演员阵容,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折射出来的那种耐人寻味的一幕幕真实写照。
    从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地追过一部电视剧,可是《人民的名义》却把我的兴致带了起来,里面每一个人物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有千斤重;每一个环环相扣的细节会让你反复思量:谁是幕后黑手?谁是反面人物?谁又是清白的?一个个疑问都随着剧情的发展迎刃而解。
    这部电视剧给我带来更多的是震撼,一个小小处长贪污2亿3千多万元的震撼,省公安厅长杀人不见血的震撼,反贪局长一鼓作气坚持到底的震撼,更有省委书记雷厉风行、敢作敢为的震撼。
    电视剧刚开始,就是一位职位微小的处长赵德汉露面,看他一贫如洗的样子,吃着炸酱面,面不改色地和检察官们周旋,真以为检察院找错了人,可当证据就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也惊呆了。2亿3千多万元啊!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而检察官却狠狠地说:“中国农民怎么这么倒霉?有你这样的坏儿子?”我想,如果是农民朋友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唾弃他——太给农民抹黑了。即使穷,也要有骨气,大多数的农民不都是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吗?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真的有馅饼,那下面一定会有一个陷阱在等着你。拿人手短,拿了人家的就要昧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就要辜负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难道真的把这种信任当炸酱面吃了?
    这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物,更是一个可怜的小丑。他假惺惺地用清贫伪装自己,不论是从家里的简陋还是在办公室找到的银行卡,更别提他每个月只给老母亲汇的300元生活费,都不会暴露他的一点一滴腐败相。一个穷怕了的小官,竟有这般胆量私吞巨款,拿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去挥霍,真是太可恨了。难道钱的魅力真的就能让他的人性都失去了吗?当一屋子的钞票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当真就开心了吗?之所以他不敢挥霍这些钞票,我想也正是因为他心里的愧疚太大,知道这些钱都是不义之财。可拿了终究是拿了,再怎么后悔莫及,再怎么说些道歉的话,再怎么哭诉都是无用的,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真是可悲!可气!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不管谁犯了法都会一视同仁。就想电视剧里沙瑞金书记说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一查到底。”有问题就要查,有问题的人就要给他找出来,这样的一条臭鱼不能腥了一锅汤。党和政府一定会为人民群众做主的。有贪必查,有法必依,这样的党和政府才能让老百姓放心、信任。
    就像《大学》里面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看来那些心有杂念的人是该好好学学这“道”了。


“一件小事解决不好,完全能够击垮你办成的99件大事。”
——李达康
本报记者 王  超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仅仅几分钟的功夫便抓住了我的眼球。这部电视剧不但主题鲜明、演员演技精湛、台词经典,而且更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纵观该剧全集,可谓经典台词数不胜数。但我对剧中达康书记说的那句“千万不要把几百人的事当成小事。一件小事干不好,完全能够击垮你办成的99件大事”更是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话是要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重细节。跳出剧情,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它正是对那些忽视安全生产情形的最到位的“警告”。有人说,安全生产是针对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等一些行业的要求。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和安全有关的行业甚至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用电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
    一个食品生产厂家,就算已经有了稳定的顾客群体,如果不能百分百自主严格地从源头把控食品的安全生产,只要出现一次安全事故,不仅相关责任人要负法律责任,一种商品、一个品牌的信誉在消费者心中也会瞬间“瓦解”,很难再有“出头日”;一家餐饮企业,就算将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小有名气,但如果在制作餐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次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执行,食客食用了“不合格”的食物,就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出现致病,甚至致命的严重后果,这轻则老板道歉、赔钱,重则老板倾家荡产并负相应法律责任。一户企业,如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正确标准的方法操作一些制作设备,也许99次都安然无恙,但也许就只有那么一次事故,轻则操作人员皮外伤,重则致伤、致残甚至致命。曾经的老板和员工,也能瞬间变成对簿公堂的原告、被告;休闲娱乐会所和林业部门,如果不能尽责职守,如果不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如果不能把消防安全放到第一位,就算一年、两年、十几年都没事儿,但大火无情,哪怕就一次失火,富丽堂皇、奢华高雅的娱乐会所就会在顷刻间倒塌,更难免会有人员伤亡。届时,再有钱的老板想必也会“吃不消”。林业部门,如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将“死看”“死守”进行到底,就算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安全无事,但也许就因为你的一次疏忽大意,就会遭来漫天大火,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各种损失不可估量。相关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涉事人员都会为此付出代价,领导可能丢了“乌纱帽”,相关工作人员下岗失业;交通运输业中,机动车驾驶员便是安全生产者。就算你的驾龄年限长、驾驶技术好、车辆配置高,但也许就因为那么一次违法、违规驾驶,便会瞬间酿成大祸,或撞他人、损毁他车,或自己伤残甚至丧命。
    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安全生产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一句话,安全无小事,莫让一件没干好的“小事”坏了我们那99件“大事”。


党员干部心怀百姓才能“技高一筹”。
——陈岩石
本报记者 李  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来很多人的热捧,一时间圈粉无数,记者也是其中之一。电视剧里的人物各个都有鲜明的个性:省委书记沙瑞金在复杂反腐形势面前坚韧不拔,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达康书记对事业充满执著和信心,干事霸道,雷厉风行;反贪局长侯亮平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省委副书记高玉良虚伪,深藏不露,颇有城府……在剧中众多人物当中,我特别喜欢老检察长陈岩石。这位引起“官愤”的“老刺头”,不合时宜、不识时务地对官员较真、对百姓认真,一腔赤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他代表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在剧中,当陈岩石妥善处理大风厂职工和拆迁队的冲突后,市委书记李达康和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恭维他“技高一筹”,他却一板一眼地教训他们两个:“什么是技高一筹啊,你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是技高一筹。”陈岩石这一句话看似朴实却很有道理,指出了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应当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党员干部在干事情的时候应当心怀百姓,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
    党员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百姓才会真心拥戴你。陈岩石扯着嗓门说:“为党为人民办事,这才是为官的目的!”陈岩石说到做到。面对工厂要拆迁、工人利益受损,他骑着电动车,到处上访、投诉、写信给市委,但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当厂房面临强拆时,他挺身而出,说谁敢拆就从他身上压过去,既成功地引起了“官愤”,却也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倚重的人。像陈岩石这样的党员干部,老百姓怎么会不喜欢、不真心拥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的心里是有杆秤的。人民群众是真诚拥护关心他们疾苦、关心他们利益的党员干部的。人民群众也很厌恶那些把老百姓不当事,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漠的党员干部。在剧中,那位“心怀宇宙”的汉东省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心里“大”得可以“装下整个宇宙”,就是没有人民群众的位置。他对群众“不冷不热”,不给脸色也不办事;他对群众“不急不慢”,能推脱尽量推脱。像他这样的党员干部在现实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的党员干部也许自身不贪腐,但是,占用国家资源,在其位不谋其政,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不仅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只会给人民带来诸多的麻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党员干部,无论你的官大官小,都不能脱离群众的土壤;任何试图和妄想脱离群众、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理想都是空谈。党员干部谋事创业,做群众工作只有心怀百姓才能“技高一筹”、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在监狱里,就是走在去监狱的路上。”
——王大路
本报记者 王  茵

    在妻子欧阳菁眼中冷漠无情的达康书记,或许是太寂寞了,又或许是想明白了,于是,主动给当年曾为自己背过黑锅的王大路打了个电话,而王大路的一番话,让爱惜羽毛的他彻底放下了戒备。
    是的,为官多年,洞悉官场风云,为保持两袖清风,李达康宁可忍受孤独寂寞,也不愿为亲情、友情所羁绊。 
    可洁身自好的不只是李达康一个人。
    王大路,从副县级领导岗位上下海经商,或许最初也有太多的不舍和无奈,可经过二十几年的商道打拼,不靠蝇营狗苟,不靠攀龙附凤,同样闯出了自己的天下。
    在王大路眼里,“你们当官怕我们企业家拖你们下水;我们做企业的也怕你们当官的把我们带进坑。哪一个贪官倒下,不会牵进一大批企业?”
    想来是被达康书记的过度谨慎惹急了,曾经的金山县副县长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不过,这大概也是他作为大路集团董事长的切身感受。用他的话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去往监狱的路上。”
    这话显然过于绝对了,可细细咀嚼,心有余悸。看看王大路那一头白发、满脸沧桑,听听他在老友相聚时的失声痛哭,二十几年的商海沉浮,王大路所遭遇的辛酸苦楚可见一斑。
    即便如此,他还是保持了商道正能量。他的公司同样融资艰难,但他却从不行贿送礼,而是向成本更高的财务公司借贷。官场有诸多好友、同事,可他却始终与权力保持距离,二十几年,从未找故交旧友为自己开过后门。
    就是这样的王大路,李达康也还是不敢结交的,他怕玷污了自己漂亮的羽毛,怕授人以柄,更怕上了王大路的贼船下不来。
    这样的为官者多吗?不多。这样的企业家多吗?也不多。不是谁都能做成王大路,太多的李达康也并不可取。官商之间,不可能井水不犯河水,相互间的交往也并不意味着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彼此的友情更不是悬在哪一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的确,现实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打造“亲”“清”的政商关系,这才至关重要。
    达康书记倘能做到坦荡真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王大路若是坚持不搞权钱交易,保证相互间的清白纯洁,官也好、商也罢,两位大可堂堂正正地交往。政商关系“亲”“清”,是规则,更是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