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菌”入梦——老实人郭宝和的致富“野心”

引“菌”入梦——老实人郭宝和的致富“野心”
本报记者 汪琳

 

郭宝和同工人一起搬运菌棒。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

 

    在西安区成山村,郭宝和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为人憨厚、不张扬,一本正经地想干事、干实事,谁家在种植、养殖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要向他打听,他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人家讲解,还亲自指导演示。为此,郭宝和在村里颇有人缘。就是这么个老实人,既不是村干部,也没有多余的“闲钱”,但他心里却埋藏着一颗巨大的“野心”——以身示范,带领全村村民奔小康。
    俗话说,英雄不打无准备之仗。曾经多次到东丰县亲戚那儿考察“取经”的郭宝和,早就开始为自己勾勒的愿景“打前站”、趟路子。2016年2月,他成立了鑫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头一年,便瞄上了一块“黑金子”——采取吊袋的生产方式,用菌棒培植黑木耳。脑子活、胆子大的郭宝和拿出全部积蓄,建立了两栋标准薄膜大棚,还特意从辽宁抚顺挑选购买了吊耳原料,种植了3万多个菌棒。菌棒虽然种上了,但木耳对气候、水土、技术等方面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从外地引进的这些木耳菌种对成山村的水土到底服不服,究竟能不能存活下来?这让郭宝和心里有些担心。于是,他经常根据天气变化调试大棚的温度,利用棚与棚的间隔距离进行通风。在郭宝和的用心管理和悉心照料下,当年秋天,木耳产量远远超出了预想,他在“黑”里淘到了第一桶金。“由于我们的木耳品种好、质量过硬、产量大,市场上比较认可,收购价格达到38元一斤。去年除去成本、雇工费等挣了10万多元,比原来种玉米多赚了好几倍。”郭宝和说。
    “郭宝和种木耳赚了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成山村,村里有几户农民动了心,便主动找到他,要求加入合作社跟着他一起干。今年刚开春,郭宝和就跟大伙儿在大棚里忙活起来:装菌袋、封口、放入菌筐、推送到锅炉里高温蒸菌……郭宝和告诉记者:“现在是木耳菌种接菌、发酵的最佳时间段,今年我们打算大干一场、吊15万个菌棒,这些菌棒经过高温加热后,便会挂袋接菌、养菌发酵。开春种这一茬,一直可以长到秋。”郭宝和认为,在对的时间干对的活儿,种子才能结出好的果儿。他不仅自己这样干,还手把手地指导、教给想种木耳的村民培菌技术和管理方法,甚至拿自家的地当试验田。遇到找不到销路、担心赔本的村民,他主动回收他们的木耳,替他们承担市场风险。
    除了增加木耳种植数量外,郭宝和的“野心”还蔓延至新建两个大棚扩大种植规模、注册木耳商标打响合作社品牌、延伸生产链进行饮品与养生粉等深加工。经常关注农业政策、技术信息的郭宝和,谈起自己的“野心”笑着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什么赚钱种什么,怎么能让咱们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就琢磨干点啥。根据自身的土地条件,我想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种植品种,形成规模化管理,这样也可以生出更多效益。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不就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吗?咱得跟上形势啊。”
    在种植结构、生产方式、管理方法上做文章,郭宝和带领村民引“菌”入梦、上演的“实干兴村”将会充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