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 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农业供给侧改革新乐章

春天里, 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农业供给侧改革新乐章
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摄影报道

 

吴玉霞


杨凤艳


纪丽威


刘彩霞


曹建国


赵桂华


韩冬


李景江


张运茂


李怀军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不兴则难谈百业之兴。
    按照中央全面小康建成的战略部署,在未来几年,最大限度地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加快贫困乡(镇)、村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作为新型农民,他们以科学谋划、高位推进的思维形式,改善供给结构,推动农产品供给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需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用实力展示出榜样力量,用智慧和勤劳描绘出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带领着更多农民兄弟奔向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畜牧业转型发展

    东辽县足民乡三道村村民王威虎与吴玉霞夫妻2002年从事养牛业以来,成了足民乡、建安镇、大孤山、金州乡等地小有名气的经济人。在夫妻俩的带动下,有5户村民经营起了运输车辆从事运牛业。同时,周边20余户村民也将养牛作为收入主力来经营。如今,在夫妻俩的经营下,每年各大小养殖户经过他们买卖的肥牛有500余头,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以上。

    猴石镇高隆村杨凤艳2001年以养肉鸡起步失败后,凭借自己的韧劲、干劲,于2002年步入养猪业,在肥猪饲养中摸索出一条独特的集饲养、经营、销售于一体的致富路。经过10余年的发展壮大,如今,杨凤艳不仅成立了东丰县瑞祥专业养猪合作社,还带领1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现已形成集合式饲养肥猪规模,年可出栏优质肥猪3000余头。

    从“养鸡—鸡粪发酵—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鸡下蛋”的生态循环新模式,到搭建电子商务O2O平台,再到重酬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甜玉米”和肥牛定制,吉林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纪丽威借力现代畜牧业迅猛发展势头,探索出集养殖、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带领龙背村及周边村民实现了供给结构的提升,为农民致富开拓出新渠道。


    棚膜经济集群化 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东丰县东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刘彩霞于2015年引进香菇新品种0912、808试验成功后,还发明了免割袋保水膜、节能灭菌锅炉生产技术,摸索培育出高产菌种,带动周边10户菇农共同发家致富,在全村上下形成了“千家万户养香菇、你追我赶奔小康”的局面。

    东丰县大兴镇曹建国带领父老乡亲种植小平菇趟开了增收致富路。目前,他的平菇种植基地已先后投入150余万元,拥有20栋大棚,年利润100余万左右。同时,村里先后有8户村民跟着他一同搞起了食用菌栽培。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曹建国说:“想建一个食用菌加工厂,实现产业化经营,争取把食用菌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香、效益更好,让周边的村民都能享受到供给侧改革政策带来的实惠。


    蛋、禽饲养标准化 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年饲养蛋鸡两万余只、产蛋5万余公斤、利润30余万元,东丰县大兴镇朝阳村的赵桂华养鸡富了。没有忘了众乡亲的她,把全套养鸡致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邻里乡亲。如今,朝阳村有10余户贫困村民在她的带领下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涌现出了众多勤劳致富的小康型家庭。

    2009年,从一栋长80米、宽12米的鸡舍起步开始肉鸡饲养的西安区灯塔镇建国村村民韩冬,于2011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现年出栏15万只肉鸡。目前,已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告别农作劳务,成功走上科技致富新征途。


    深度推广机械化 促进农业劳作结构转型

    2013年成立了宏远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碾山村村民李景江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的方式,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实现了耕耙、育秧、播种、插秧、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探索出适合当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新路子,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李景江统一经营的1000余亩土地,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村里40余户农户发展机械化种植,使他们的年收入均增加3至5万元。


    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 从劳作模式上改善生活

    靠在外跑运输、带领村民干零活踏上致富途径的东丰县猴石镇高兴村的张运茂经过10余年的拼搏,于2008年成立了东丰县嘉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张运茂组建的修建公路工程队为十里八村的村民们就业创业开拓了渠道。在他的带领下,有180余名村民成了常雇工,还有的村民在他的帮助下“养”起了铲车、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工程机械车辆。


    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以就业促进村民思想转型

    西安区灯塔镇金河村二组村民李怀军2008年回乡成立了辽源市亿丰袜业有限公司以来,从一个小型袜子缝头加工厂开始创业,以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为目标,现已发展成具有年产袜子100余万双的实力派企业,为60余名村民安置了稳定的劳务岗位,有力地促进了金河村的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