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以人为本撑起民生“保护伞”

盛妍妍 李贺


    今年以来,西安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构建和完善各类困难救助制度,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在全区建起了全方位、广覆盖、高标准、无缝隙的救助保障体系,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把民生“保护伞”。
    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城乡低保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西安区不断推进“两级管理、一厅式服务”的社会救助管理审批模式,通过入户访谈、查阅档案、核对账目等形式,严格低保审核和发放标准。同时,努力向上争取,提高城乡低保的补助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使居民的社会保险信息、就业部门信息与民政部门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办事效率。截至目前,西安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32941人,重点保障对象13275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高效便捷地解决百姓救助难题
    西安区按照“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和规范医疗救助范围、标准、方式及运行管理,继续与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并签订了救助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协议,使困难群众能够得到更有效、更便捷、更及时的救助服务。全年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15600多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57万元。同时,在全区开展了大病保险工作,救助对象受益65人(次),受益金额26万元。
    探索“支出型”临时救助,扩大救助范围和标准
    西安区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多方位考虑困难群众的切身实际,在严格执行临时救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简化救助程序,将临时救助的发放时间由半年发放一次改为即时发放。同时,对全区部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特困老人、优抚对象及民办养老机构等进行定期慰问。
    特殊人群救助管理进社区,多措并举完善社会救助
    针对流浪乞讨等特殊人群,西安区采取救助服务下基层、进社区的方式,在12个社区1个镇全部建立了救助点,确定救助协管员。制定了“因人定策、分类救助”的方针,对查不到地址的,帮其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属外地户口的,联系市救助站及时安排其返乡;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尽力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
    西安区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从细处着眼,更加细致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的救助保障,为民生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推进“幸福西安”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