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花铸就的“硬焊子”——丁照民

电焊花铸就的“硬焊子”——丁照民
本报记者 付晓娇

 

    编者按:劳动最光荣,创造最伟大。为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劳动者创新创造活力,加快辽源创新转型发展,本报从今起开辟“工匠风采”专栏,让记者带您走近我市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一起感受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神采奕奕的丁照民胸前佩戴着一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这是党和人民对普通劳动者的最高奖赏,也是丁照民一个普通电焊工用焊花铸就的辉煌人生。
    丁照民是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的普通电焊工。1986年秋,年仅16岁的丁照民踏着父辈们浸满汗水的脚印走进了公司(原一汽制泵厂)的大门。作为一名钳工的后代,他没有接过父亲手中的锤子,而是选择了并不吸引年轻人眼球的电焊工。聪明好学的他,白天焊枪不离手,晚上则一头扎进《焊工基础》里探寻焊接技术的奥妙。一年后,当丁照民第一次出现在公司焊工技术大比武的现场时,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乳臭未退的毛头小伙子居然在高手云集的焊工组得了第三名。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用丁照民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什么武林奇才,每一样功夫都是玩命一样磨出来的。刚进厂那会儿,师傅教导非常严格,每天早上一包焊条直接扔过来,5公斤,120来根,每天至少用一包,没活儿就练功,我每天要用掉两包焊条,一周后就上手了。”正是有了丁照民这种刻苦勤学的尽头,本来需要三年才能出徒的焊工,他半年就做到了。
    打开丁照民工位边上的卷柜,里面塞着厚厚一摞子各类专业书籍,本本都像古董一样,早被翻烂了。“谁要想找什么知识点的话,我马上就能报出是在哪本书的哪一页。”丁照民自豪地对记者说。
    正是公司这片沃土,为丁照民搭建了不断成长的平台,促使他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学习和各种技术比武及国家级焊接名师的指点,技术水平日臻完善,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省“首席高级技师”、省“特等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对于这些荣誉,丁照民没有骄傲,反而继续学习,他不拘泥于焊工技术,还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自学机械原理、机械制图。他借助与铆焊同班的“近水楼台”,偷着学钳工、背着学铆工,学放样、学下料,成为人们眼中“复合型”的“万能工”。“各工种都懂点皮毛的‘万金油’不少,但每样技术都能达到一定境界的不多,丁照民绝对是横向发展、复合型人才的代表。”丁照民的师傅崔树生对徒弟赞不绝口。
    丁照民用他过硬的技能和聪明的头脑,曾自行设计制造专用清洗机、工装卡具卸压消音器、数控车床冷却液除尘器、机床防屑装置等300余台,不仅节约了100多万元的资金,还极大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减少了污染和噪音。他在自己徒弟的协助下,用不到400元的制作成本成功替代了进口设备的排屑机构……
    丁照民以技术传承奉献于社会。2014年7月,以“丁照民”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辽源技师学院正式挂牌。
    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团队,不仅成为区域内跨行业解决技术难题的“专家队伍”,也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盛赞。工作室成员在他的带动下,积极开展立项攻关、技术传承等活动,完成攻关改革项目56项,节约资金5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