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我的这一年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告别2013年。回首过去一年间,有哪些事情让你难忘?有哪些情节让你心动?有哪些记忆让你刻骨铭心?本报记者走进百姓当中,请他们回忆一下过去一年中那些幸福的瞬间。

    百姓们的幸福事儿,见证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民生情怀,体现了辽源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反映了辽源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而发生在辽源百姓身上的幸福事也将永远叙不完、言不尽……

    稳定的工作  最幸运
    人物:王尧  市文化和体育局科员
    讲述:我老家是辽宁阜新的,今年25岁。要说我这一年最快乐的事,就是我找到了一份稳定而又符合自己性格的工作。
    我2012年7月份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加入了“北漂”一族,而我也正在为工作的事情苦恼。我曾多次参加事业单位、银行、老师、公务员等考试,有一次仅以0.3分之差,与一份稳定工作失之交臂。
    可能2013年是我的幸运之年。5月份,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市文化体育局,当了一名科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我十分喜欢。因为我们的工作与百姓息息相关,又和群众接触,十分符合自己的性格。我喜欢唱歌、跳舞,而我的工作就和这些有关。我们单位总要组织大型的文艺演出、文化知识竞赛和书画展等活动,我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把每次活动都办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让我十分开心。我希望这份幸运一直伴随着我。

    回家的感觉  最温暖
    人物:戴玉航  吉林银行  综合科职员
    讲述:我今年25岁。毕业后,我一直在长春工作。在外地打工的人应该都能理解一个人在外生活的孤独感。虽然长春和辽源距离不远,但在外地打工的不稳定性和缺少陪伴家人的时间,让我没有放弃任何回到辽源工作的机会。
    今年,偶然在报纸上得知辽源吉林银行招人,我很幸运地通过一关关考试,进入了吉林银行,回到了家乡工作。回家后的每一天,我都觉得特别开心和快乐。
    每当我回到家,看到笑吟吟的妈妈为我准备好了饭菜,我就会从心底里荡漾出一股温暖。那句“回来了,快吃饭吧”是那么随意,透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爱。家,是一个让我在遭遇风雨的时候,有一个可以躲避的地方;是一个让我有了烦心事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倾诉的地方。有时候,只有在家人的面前,我才有勇气放肆地哭、大声地笑。我只想说一句:回家真好。

    自己干袜厂  最有成就感
    人物:于斌  市恺浪袜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讲述:我是2012年10月份开的袜厂,至今刚满一年。来到袜业园,得益于我市安排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每个大学生分到12台袜机、26万元贷款。我自从开了袜厂后,就在袜厂吃住,起早贪黑地干了半年,我的袜厂规模已经达到39台袜机了。现在的年产值已经达到400万元左右,年产袜子300万双。
    我以前做过销售、给人打过工,那时候很长时间做一份工作,怎么都不能提起兴趣。自己当了老板,虽然很苦、很累,但我还是干劲儿很足。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事业,我在为我自己打工,我赚的每分钱都是自己的。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里,我在享受这份事业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对我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就是最幸福的事儿。

    学校减负了  最轻松
    人物:李可  14岁  第十四中学初二学生 
    讲述:今年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儿就是学校为我们减负了。市教育局要求中小学校延时上课,大大减轻了我们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以前学校要求我们6时40分到校上早自习,冬天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大亮,早上也经常是睡眼朦胧地拎着面包、饼干上学;减负之后,取消了早自习,7时30分到校就行。这减负减出的50分钟可是太宝贵了,不但多睡上半个小时,还能在家吃上早餐。
    自从延时上学之后,我和同学们每天都感到精力充沛,上课听讲的效率提高了,老师讲的知识我们理解得都很快。我爸爸妈妈上下班时间也能和我同步了。现在早上不用起大早手忙脚乱了,他们可以和我一起吃饭,然后,我去上学,他们去上班。

    得到认可  最满足
    人物:张文丽  婚礼司仪
    讲述:我是一名婚礼司仪,做这个行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当主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是辽源矿务局煤矿文工团的女中音、报幕员和主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生活需要,我做起了服装生意。但是唱歌我一直没有放弃,有机会就参加各种演出。从2009年开始,我当了一名婚礼司仪,见证别人的幸福。
    我很享受婚礼司仪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收获,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收入,而且是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因为结婚的新人基本上是一个年龄段,做好了一次婚礼能让新人的亲戚朋友都认可,就能带来很多潜在的新顾客。有很多顾客指名道姓一定要我主持,这是让我最幸福的事情。记得一次婚礼过后,新人拿了水果来看望我,说我为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把婚礼主持得非常成功,特意来感谢我,当时别提我有多幸福了。现在我一年能主持100多场婚礼,好多人都是因为曾参加过我主持的婚礼,认可我的主持风格。如今,婚礼司仪已经成为我热爱的职业。

    残联送来了盲用器具  最感动
    人物:孙野  27岁  华孚小区久合按摩院盲人按摩师
    讲述:2013年让我最幸福的事儿是市残联给我送来了“贴心的礼物”。由于市政府实施了惠民工程,今年的7月份,市残联为贫困低视力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工具。通过普查并根据医院的检测结果,市残联送给我一把盲杖、一套盲用电脑读屏软件、一台手持电子助视器和一台盲用读书机,几样加起来价值4000多元钱。这些物品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因为它们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尤其是盲用电子助视器和盲用电脑读屏软件。有了盲用电子助视器我不再用传统的放大镜贴在桌子上看东西;盲用电脑读屏软件也给我的工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便捷和乐趣,它可以让我像正常人一样使用电脑学习和工作。这件事就是我这一年里感到最幸福的事儿。
    瓜子薄还暖人心呢,何况残联为我送来几千元的实用“礼物”。我心里“热乎儿”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我们被社会所关怀,被党和人民所关爱的幸福。

    公益性岗位涨了工资  最开心
    人物:高徽  53岁  鸿民社区党务协理员
    讲述:2013年,是西安区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的第三年。改革后,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更贴近了,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了。特别是我们的网格员,每天都工作在居民小区,为居民解决了很多实事。我们针对居民实际问题,设立了服务热线,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居民服务,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从西安区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湿地公园和矿山公园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凯旋王国创意园也在加紧施工。我相信借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我们西安区会越来越好,我充满着信心。从我个人角度来说,2013年,我的家也动迁了,准备住新楼了,而且我们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也涨工资了。总的来说,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我对2014年也充满着希望!

    文化活动多元化  最过瘾
    人物:陈永恒  27岁  仙城街13委4组居民
    讲述:2013年,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服务百姓的力度越来越大。以前我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打麻将,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麻桌时而“欢声笑语”,时而“面红耳赤”,这种生活周而复始,使人们变得麻木……近一年来,社区把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广场内新添了各种健身器材,建立了开放式的“文化书屋”,成立了秧歌队、健身舞队、腰鼓队、红歌队等等,每逢节假日,社区都把这些文艺队伍组织起来进行文艺汇演,演出的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备受欢迎。另外,社区还经常组织居民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精神,每逢周六、周日还组织大家观看“红色”电影。可以这样说,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群众与群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营造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头一回被电视台采访  最意外
    人物:高明翠  63岁  仙城社区第一楼院居民
    讲述:我这个人心直口快,但心肠特别热。老伴去世以后,有一段时间挺郁闷的,但我不是“憋屈”型的,和邻居处得都挺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儿,我能帮就帮。
    这不,最近,我们小区便民超市的老板朱吉贵夫妇俩都病了,两人都卧病在床,儿女不在身边,做饭都成了问题。见此情景,我和23号楼67岁的唐淑琴一起帮助朱吉贵他家整理超市商品、打扫卫生、下厨做饭,什么活都干,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朱吉贵夫妇俩非常感激。其实,远亲不如近邻。我做的事儿也没多大,小区的楼院长把我的事儿写上了板报。特别没想到的是,10月28日那天,省电视台来采访我。当时我正在家干活呢,穿个大棉袄、大棉裤就下楼了。活这么大岁数,头一回被采访,我真没紧张,就是挺意外的。

    惠民实事越来越多  最受益
    人物:田静  42岁  仙城街12委18组居民
    讲述:社区改革以后,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我们来办事也方便了很多。社区也为我们办了很多实事,比如说,下水道不通,或者是供热不好,社区都给我们协调解决了。我住在西安区桥北小区。以前下雨的时候,小区里面都是水,出行很不方便,很多老人都不敢出门,怕摔倒。现在,小区都做了硬覆盖,环境也好多了。修建了居民健身广场、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每天都有很多居民在小区内健身,老人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了。小区做了“暖房子”工程后,室内温度也比以前高出了3℃到5℃。另外,现在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少了,每个学期只要交书本费就可以了,学杂费现在都取消了。总之,现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母亲术后身体恢复得好  最欣慰
    人物:马铁莉  43岁  市中心血站医务人员
    讲述:今年我最幸福的事儿就是73岁的老母亲年初做结肠穿孔手术后身体恢复得很好。今年1月份,我母亲检查出结肠穿孔,随后进行了大手术。当时母亲真是遭了大罪,那么大年纪的人了,经历了这么大的手术,我看着非常心疼。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真的担心她受不了。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大手术,母亲身体恢复得很快,精神状态也很好。她告诉我,现在身体状况基本没什么大碍,自己平时很注意,可以像手术前一样做饭和做一些简单家务,完全没问题。作为儿女,父母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母亲能健康长寿,就是我最幸福的事儿。

    家里买了大房子  最高兴
    人物:李卫红  52岁  龙山区新兴街居民
    讲述:要问我这一年最幸福的事儿,那就是我家换了大房子。30年前,刚结婚的时候我家只有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平房,一家三代人挤在一个房间的南北炕;20年前,平房变成了两间,但仍然是冬天冷、夏天热;10年前,住上了一套60平方米的楼房,但还是发现空间很有限;这不,今年6月,我家终于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楼,三室两厅两卫。女儿总是想要拥有足够的独立空间,这回终于满足她的心愿了。
    现在房子正在装修,虽然每天都挺忙碌、挺累,但是从心里往外地高兴。这一逛商场才发现,无论是建材还是家具、家电,只有想不到的样没有买不到的款式。环保的、节能的、高科技、高性能的……应有尽有。由此可见,社会是飞速地发展,我们国家更是日益地壮大。

    本版稿件由  李  贺  高  磊  盛妍妍  本报记者  郭珍珠  咸凯慧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王 超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