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在路中央的水井“隐退”了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李锋


水井修在路中央。    路中央的水井经整修后和正常台阶一样高。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报记者采写的《水井修在路中央 太“有才”了》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市公用事业局的高度重视。11月18日,在现场察看情况后,市公用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继宝表示,修在路中央的水井,是开发商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虽然不是咱的责任,咱也要主动承担,等明年春天能施工的时候,我们一定想办法,把‘水井修在路中央’这件事处理好,给百姓创造一个畅通、安全的环境。
    诺言既出,小区居民可安心静候冬去春来的花开时节。可是,这“春天”提前来临了。昨天,记者接到小区居民电话,电话那头儿的居民兴奋地说:“我们小区路中央的那个碍脚的水井不见了,路过那里安心多了。”
    带着几分惊奇和疑问,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情况果然属实。原来修在路中央高出台阶近50厘米的水井“隐退”了。这时,小区居民崔美玲领着9岁的女儿正好从台阶上走过,小女孩疑惑地问:“这里的高井盖跑哪里去了?现在可以在这里走,真好。”这对母女刚走过,小区的田大爷又经过这里。他说:“说起原来的水井,我印象深刻。每次走到这里都得小心绕过去。现在,这水井落下去了,让人感觉很方便。”
    本是要等到来年春天再处理的问题为何提前处理了呢?由于近期辽源雪天连连,市公用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谭继宝认为,冬天雪厚路滑,再加上路中央有个障碍就更不方便居民出行了,必须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居民在冬季的安全出行。因此,市公用事业局组织工人于11月26日对路中央的水井进行了技术处理,让它和正常台阶一样高了,这样居民就能正常出行了。
    有了市公用事业局这种“不分管,也要管”的积极态度,小区居民可以安心等待来年春天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了……

寒冬里的关怀
本报记者 李锋

    修在路中央的水井在那里已经有些时日了,没有部门负责处理,百姓出行只有“忍受”不方便。这件事对于百姓来说忍忍就过去了。但是,市公用事业局的领导却认为:百姓平凡琐碎的小事,却关系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冬天天冷路滑,居民的安全“等”不得。
    查明情况后,公用事业局在原本不适宜施工的低温条件下,冒着寒风,克服技术困难,及时处理水井,给百姓提供安全便捷的通道,让百姓过一个平安的冬天,百姓感受到了寒冬里的关怀。这种不把百姓小事“小看”的行动,体现了民生为重的情怀,彰显了高效务实的作风。那些无视百姓的感受,遇事就推、见事就躲的职能部门,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当作一面镜子,好好地照一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