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您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
家长,您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但却存在不合格的家长。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除了接受学校、社会的教育之外,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以及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和性格的养成,甚至还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对待孩子像朋友,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使得孩子阳光向上;有的家长则把个人喜好强加给孩子,使孩子成为完成个人心愿的牺牲品,孩子敢怒不敢言;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使得孩子不思进取、张狂和浮躁;有的家长处理事情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越来越叛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每个孩子的未来或许就握在家长手中。身为家长的你,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
父母过度溺爱,致使花季少女不知“天高地厚”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多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亲戚、朋友家不爱去,见了陌生人惜字如金,父母要去参加的活动能不去就不去。我市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吴倩(化名),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但她却是全家人的“骄傲”。父母和朋友之间的饭局、KTV、外出旅游……只要是休闲娱乐活动,多数时候都会有吴倩。不是她非去不可,而是父母主动希望女儿能参加,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是夫妻俩的“骄傲”。
吴倩的父母都是“70后”普通的工薪阶层,工作吃苦耐劳,生活也算节俭。但对他们唯一的女儿却从小就是富养,甚至已经过度。除了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女儿的需求,现在就连女儿的错误想法和幼稚的行为,他们也一味地默许。
今年18岁的吴倩正在读高二,可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每月生理期说肚子疼,父母轮流向学校请假;每天上学书包里背的不是书本,而是眉笔、唇膏等化妆品;课堂上经常躲在角落里睡觉,当老师找家长谈话时,吴倩给家长的理由是家离学校太远,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上课自然会打盹儿;父母和朋友聚会,吴倩知道的会主动要求去,不知道的其父母也会告诉她,希望她去。然而,每次吴倩也都是提前好几天就等着、盼着,因为除了有美食以外,还会听到叔叔、阿姨们对自己的高度称赞;在奶奶家这边,她是同辈中最小,所以家人总是要求哥哥姐姐们都得让着她。在姥姥家那边,她又是同辈中最大的一个,然而她还是要求弟弟妹妹们听她的“领导”;作为中学生,女生造型的标配本该是马尾辫配两季校服,然而,吴倩则是校服能不穿就不穿,能不扎马尾辫就把头发散开;有意无意就照镜子,然后便喃喃自语道:“我太漂亮了,我咋长得这么好看呢!”偶而姑妈、姨妈等亲人对其父母直言吴倩的一些行为需要适当管教或纠正时,得到的回馈都是铁青脸和大白眼。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女儿很好、很优秀。
记者手记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可以理解,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父母所期望的成绩。但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好高骛远、自私自利、自满自大以及青春期的一些叛逆行为,如果父母不严肃对待,不及时纠正,恐怕会害了孩子。
妻子为了监管异地工作的丈夫,将7岁女儿“弃置”农村娘家
为人父母,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成长环境。然而,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宁愿“抛弃”孩子,也要守在丈夫身边的糊涂妈。
刘莹(化名)今年35岁,是名全职太太。丈夫为人忠厚、性情温和,因工作关系常年在外地,二人育有一个女儿,现在9岁,读小学二年级。按常理说,丈夫在外挣钱养家,刘莹只需在家照顾好孩子和貌美如花。本该是知足常乐的状态,但她在2015年孩子上小学的前几个月担心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而害怕丈夫有外遇。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担心。突然有一天,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年仅7岁且马上升小学的女儿送到农村娘家,小学就在农村上,而自己则去丈夫工作地陪丈夫。说到做到,刘莹把女儿安置在娘家之后,即刻启程,不远千里去了丈夫工作的那个城市。夫妻俩在南方的大城市团聚了,可7岁的女儿却在姥姥家日夜思念着妈妈。在秋天的新学年开学季,女儿在姥姥家附近的村小上了小学一年级。通过网络等现代通讯设备,经常和女儿视频聊天的刘莹渐渐发现,短短几个月时间,女儿变了。以前天真活泼的乖乖女不见了,此时的女儿红着脸蛋儿,穿着脏兮兮的衣裤,一脸愁容,并且不爱说话。甚至有时面对爸爸、妈妈,都怯生生的。
这样与女儿分离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这一年多里,夫妻间的感情没见增长,反而女儿的心态和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在2016年的暑假,她决定暂别丈夫,回到家乡,陪在女儿身边。刘莹费尽周折把女儿转回到市区内的重点小学,但由于城市和乡村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太一样,孩子一直在吃力的追赶着,孩子上火,而现在的刘莹也对自己之前的做法后悔。
记者手记
记者想劝告与刘莹有过类似做法或准备做此决定的家长,想想孩子的未来。时光一去不复返,不要错过短短十几年对孩子仅有的陪伴,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才追悔莫及。
父母重男轻女,将漂亮女儿养成了“假小子”
“80后”女生关威(化名)是我市某品牌男装店店长。她瘦瘦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长着一双黑亮的丹凤眼,高挺的鼻梁和薄薄的嘴唇。本来是个美人胚子,但她的造型和性格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要问为啥天生的美女却非要做个“假小子”?
关威爷爷、奶奶育有五儿两女。关威的父亲排行老二,当时只有他和哥哥结了婚,生了孩子。然而,因关威大伯家生的是男孩,而自己家生得却是女孩,所以自我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从此,关威的父母就觉得比哥哥“矮半头”。也许是“盼儿心切”,也许是爱女情深,夫妻俩经常称关威为“儿子”。无论是管教方法还是穿戴风格,都是照男孩的标准对待。
小学阶段,关威基本上不和其他女孩一起唱歌、跳舞、跳皮筋、丢口袋,而是天天和男孩们一起玩“攻城”“躲猫猫”“警察捉小偷”等游戏;中学阶段,个子比一般女生要高,头发比一般男生还酷;中学毕业以后,关威就走向了社会。可这么多年来,事业上她止步于男装店店长,而感情生活则还是一片空白。家人为之着急,希望她也能像其他女孩一样穿上嫁衣,为人妻、为人母。可十年来,关威相亲多次,均以失败告终。曾经天天称呼她为“儿子”的父母,现在也深知自己曾经的错误,有可能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记者手记
关家人曾经的陈旧思想观念,着实可悲、可笑。儿子长大了是可以替父母分担体力活,可以用宽厚的臂膀给渐渐老去的父母以安全感。但女儿长大了,也会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女孩天性心思细腻、性情温和,可以用贴心的关怀给父母无私的爱。虽说现在人们的思想已经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多数人都已明白了“男孩、女孩都是宝”的道理,但是随着近年来的二胎开放政策,有目的性的生娃又有升温之势。很多家庭婆婆想要孙子、媳妇儿想要儿子,还有的夫妻第一胎已经生了男孩儿,再想要个女孩凑成一个“好”字。在此,记者想说,孩子是夫妻二人爱情的结晶。男孩、女孩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只要孩子健康、平平安安地快乐成长,将来长大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为人父母人生真正之幸事。
夫妻离婚,用钱将儿子“砸”成“啃老族”
29岁的罗洋(化名)性格开朗,生活随性。平日里除了倒卖文玩,就是和一众哥们赛车飙速度,然后吃饭喝酒、唱歌蹦迪。一周七天,几乎天天如此,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一切只因其父母性格不合而离婚。离婚后的父母对于儿子罗洋深感愧疚,于是就各自攀比着对儿子“好”。妈妈给一百,爸爸给一千;妈妈给一千,爸爸给两千;只要罗洋向父母开口要什么,就没有拒绝的时候。
罗洋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了婚。当时10岁的他哭着问父母,为什么要离婚,为什么把一个家拆散。而父母分别给出的回答是,为了将来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和为了给他赚大钱,让他想要什么有什么。从那之后,罗洋再也没有因为父母的分开而哭泣。反之,他的理解是,爸爸、妈妈分别为他而努力奋斗赚大钱,有了钱的爸爸、妈妈会加倍爱他。从那时起,他花钱便开始大手大脚,对待事物不屑一顾,认为一切事情都可以用钱“摆平”。
罗洋初一时开始与同学称兄道弟,多数时候他以“大哥”自居,因为他很舍得给所谓的“小弟”花钱。不想写作业,他就花钱找同学代写;因为旷课、早恋等弊端问题频出,老师说要找家长谈话,他就自作主张到劳务市场花钱雇一个“爹”。
初中毕业后,因为学习成绩差,没能上高中。父亲花钱托关系给他送到长春一所民办专科院校,上了大学的罗洋,像是挣脱了牢笼的小鸟,完全没有了任何束缚。整日吃喝玩乐、不学习。他自己曾说,在那里上学就是父亲给他找的大“托儿所”。
大学毕业的罗洋,没有找工作,没有继续学习深造,而是买张机票,背起行囊,来了一个长达数月的全国游。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过着“啃老”的生活。
记者手记
“子不教父之过”。成功的父母不在于给孩子攒下多少金钱财富,而是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食其力、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夫妻因为缘分尽了而分开没有错,但是如果已经有了共同的孩子,请在分开之前慎重考虑,或者想清楚夫妻分开之后该怎样面对孩子的未来。如果处理好了,可能孩子有一天会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前程甚至一生。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