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诚信潜藏的“杠杆力量”

政府诚信潜藏的“杠杆力量”
本报记者 汪琳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再爆金句:“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其中,“政府诚信”一词也再度登上热搜榜。正所谓“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能缺失诚信,而政府更要率先以诚信为支点,发挥杠杆作用,以一股无法量化的道德力量去撬动历史进步的齿轮、引领社会诚信的风潮。
    诚信,是政府执政的基石和灵魂;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定盘星”。政府公信力强,就能引领和支撑社会公信,保稳定、促“人和”;政府失信,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治理危机、市场乱象、社会无序、国家祸患丛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只有政府作出诚信表率,其他方面的诚信才会有所依恃。
    政府诚信的直观“代言人”是政务诚信和干部诚信。如果干部不讲诚信,“人在政存,人去政息”“新官不理旧账”,就会导致政策“夭折”、烂尾工程、无头债款等情况发生;如果干部不讲诚信,制定的规划就可能面临朝令夕改、甚至彻底被推翻的命运;如果干部不讲诚信,上下联动必定会存在“中梗阻”,公开的承诺难以兑现;如果干部不讲诚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令百姓生厌的现象依旧会存在;如果干部不讲诚信,政务无法出实绩,政府在老百姓面前就没有说服力,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就会步履维艰。可见,政府官员需要以身作则,锤炼个人修为和政治道德。讲诚信、守信用,是其必然要遵守的政治规范、道德伦理。
    诚然,诚信不仅需要政府和官员带头履行,更需要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标签”。人人诚实守信,社会才能良好运作,“天价鱼”“天价虾”霸王条款、旅游购物消费被“套路”、街头上演“扶不扶”等现象才能越来越少,人们才能过得更安心。同时,诚信还需法律“护身”,以法制健全为依托,以执行法治为保障,有效规范政府和社会成员的行为,增强人们相互交往与合作的信任度,让政府赢得好口碑,让市场收获真金白银,让整个社会散发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诚信,是力量的一种象征,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底线;守信,是最好的通行证,重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政府应以身示范,引领社会成员践行“言必行、行必果”,引导全社会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共建我们所期待的诚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