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区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发展
本报讯 今年,西安区坚持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全面转型、振兴发展”为主题,狠抓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1亿元,同比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128万元,占年计划的68.1%,同比增长11.6%。
实施园区战略牌,搭建平台。近年来,西安区不断提高工业承载能力,大力谋划实施“两区两园”,东西孟工业园区投入9100万元,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收储土地38.4万平方米。启动东西孟工业园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给排水泵站、供热工程,完成西孟河河道治理和道路美化绿化。园区实施新开、续建项目12个,总投资52亿元。现已有中意科技产业园、亿达碳纤维等8个项目入园,有印刷产业园、铜包铝等4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入园发展。孵化器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将于年底前交付使用。现有亚龙重装、烁华液压、长城重型等5户年产值在1000万元至2000元万的企业与西安区达成入驻意向。
主打项目建设牌,扩充总量。西安区把项目作为财富之基、增量之源,先后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攻坚”活动,成效凸显。前三季度,全区共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其中,拟新开工项目16个,续建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210亿元。
巧打民营经济政策牌,引领未来。近几年,西安区按照“政府搭台、全民参与”的原则,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以北部新城经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西安区财政注资3000万元,整合国有资产,提高投融资能力。成立担保公司,采取招商引资、政府注资、启动民间资本等多种渠道,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建立跨行业“互保池”。进一步加强与建设银行的合作,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注入抵押金,成立碳纤维、矿山装备制造两个行业“互保池”。截至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000户,民营企业发展达到620户,从业人员2.9万人。“御泉”牌大米、“龙泉春”商标被国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西安区还大力推进物流园区、汽车4S店、大型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实施,完善辽源北部商圈规划建设。推动国家矿山公园、湿地公园、凯旋王国创意园、龙泉春城酒文化园等旅游业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西安区全力开展项目攻坚活动,继续以园区建设为根本,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民营经济发展为动力,筑起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西安区产业发展储能聚力,为西安区经济腾飞添火助燃。 (盛妍妍 李 贺)
实施园区战略牌,搭建平台。近年来,西安区不断提高工业承载能力,大力谋划实施“两区两园”,东西孟工业园区投入9100万元,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收储土地38.4万平方米。启动东西孟工业园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给排水泵站、供热工程,完成西孟河河道治理和道路美化绿化。园区实施新开、续建项目12个,总投资52亿元。现已有中意科技产业园、亿达碳纤维等8个项目入园,有印刷产业园、铜包铝等4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入园发展。孵化器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将于年底前交付使用。现有亚龙重装、烁华液压、长城重型等5户年产值在1000万元至2000元万的企业与西安区达成入驻意向。
主打项目建设牌,扩充总量。西安区把项目作为财富之基、增量之源,先后开展“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攻坚”活动,成效凸显。前三季度,全区共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其中,拟新开工项目16个,续建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210亿元。
巧打民营经济政策牌,引领未来。近几年,西安区按照“政府搭台、全民参与”的原则,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以北部新城经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西安区财政注资3000万元,整合国有资产,提高投融资能力。成立担保公司,采取招商引资、政府注资、启动民间资本等多种渠道,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的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建立跨行业“互保池”。进一步加强与建设银行的合作,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注入抵押金,成立碳纤维、矿山装备制造两个行业“互保池”。截至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000户,民营企业发展达到620户,从业人员2.9万人。“御泉”牌大米、“龙泉春”商标被国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西安区还大力推进物流园区、汽车4S店、大型农贸市场等重点项目实施,完善辽源北部商圈规划建设。推动国家矿山公园、湿地公园、凯旋王国创意园、龙泉春城酒文化园等旅游业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西安区全力开展项目攻坚活动,继续以园区建设为根本,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民营经济发展为动力,筑起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西安区产业发展储能聚力,为西安区经济腾飞添火助燃。 (盛妍妍 李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