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巾帼之力 彰显巾帼之美
奉献巾帼之力 彰显巾帼之美
有一首诗这样说:“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因为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节——一个阳光明媚、心与梦想飞翔的日子。现代女性以开放的心态去积极迎接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为自己赢得了幸福的人生,也为社会作出了不凡的贡献。如今她们更是一心向党,扬帆起航,巾帼共筑“中国梦”。
在辽源,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女性,她们奉献巾帼之力,彰显巾帼之美。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用心服务创业致富的女能手,也有真诚善良的育婴师;有致力于发展农业带动家乡经济的“带头人”,还有创立吉林省东霖草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女强人……她们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当代女性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不畏困难的时代风采,使广大妇女群众通过生动鲜活的“身边人”“身边事”,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实际行动走向新的征程。
善心育儿——韩英华
韩英华,今年55岁,是一名育婴师。19岁,她从学校毕业,先是开小饭店,经营小超市,可是总是干啥啥赔,心里非常苦恼。可是,韩英华不甘心,她一直不断地尝试,没停过自己的脚步,这么多年里,她打过工,赶集卖过东西,开过熟食店,做过保险,干过直销,卖过服装,却总觉得没找到方向。
直到2011年7月,韩英华偶然在广告栏里发现一则广告——市妇联要开一期免费的家政培训班,报名学员不仅培训免费,还负责车接车送。当时她想,去学学怎么做饭菜、怎样打理家务,不管将来是不是出去干家政的活儿,总是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好处的。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家政培训班,课堂上,培训老师不仅教做饭菜,还教她们怎样照顾小宝宝,韩英华非常喜欢孩子,上课的时候尤其细心和认真。就这样韩英华决定试一试做名育婴师,培训一结束她就找了一个家政公司。开始时不敢做月嫂,就先做家政。尽管开始时收入不高,可韩英华的心情却完全不同了,她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后来,韩英华决定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早日当一名好月嫂,她在家政公司的安排下,先带大婴儿后带小婴儿,逐渐学习积累经验。最终韩英华得到了第一个机会,来到雇主家里,韩英华很专业的进门先洗净手,然后用温水器给孩子冲好奶,用尿布叠成裤头给宝宝用,很快她就被雇主留下了。后来合同期满,临走时雇主依依不舍。一直到现在,他们还经常联系。这段经历让韩英华明白:当你付出真诚的爱时,一定会收获真诚的心。爱成了她的工作信条。
有一次,韩英华遇到了这样一对小夫妻:产妇家是东莞的,父母离得远,只有男方的奶奶帮忙照看孩子,由于家境不太好,原本他们是不打算请月嫂的,可是夫妻俩不会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刚出生两天就生病了,于是找到了韩英华,她来的时候,孩子在白泉卫生院一间简陋的病房里,由于夏天天气热,孩子身上捂的全是热痱子,韩英华心疼极了,经过她专业细心地照顾,两天后孩子就基本好了。由于产妇离家远,坐月子父母不在身边,于是她就跟小两儿口说:“我来做你们一个月的妈。”她不仅细心照料婴儿,还用心疼爱这个产妇,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帮忙打扫家里的卫生,这小两儿口家在白泉,而且住的是平房,卫生间不在室内,生活条件不太好。现在,月嫂是供不应求的,很多人会挑拣雇主家条件,选条件好的做。可是韩英华想要做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月嫂,这个家庭很显然更需要她。她尽心尽力地照顾了产妇和孩子一个月,并在离开雇主家之前,把孩子所需要的大被、小被包括小尿布等都一一给他们做好了。小两儿口很感动,站在路边一直看着车开远,久久不肯离去。那一刻,韩英华热泪盈眶,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年,韩英华通过辛勤工作倾情付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月嫂,她决心一直这样做下去,用劳动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用付出赢得他人尊重、用爱心温暖每一个走进的家庭。
走近梦想的脚步——胡双庆
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胡双庆,今年49岁,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她在1993年失业下岗自主创业;2003年创办辽源市金帆职业技能学校;2010年成立一鸣草编合作社;2013年成立吉林省东霖草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工作至今。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履历,却有着很复杂的经历……
19岁那年,胡双庆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上班三班倒,每月150元钱的工资,即使这样也因工作单位人多而下岗了,刚下岗的时候她茫然不知所措,但胡双庆没有轻言放弃,她觉得人生一定要有追求和梦想,要有不会停滞的脚步,才能收获满足和生活的意义。为了寻找工作机会,她常去人才市场,每次都看到应聘者摩肩接踵,很多企业求贤若渴,但是他们很多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和员工,主要的原因是应聘者缺少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于是她想,若是能给这些人提供相应的技能,就能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应聘者找工作难的问题。于是,辽源市金帆职业培训学校就在她的多方筹措下诞生了,那时候胡双庆的孩子才四岁,她不得不每天把孩子带在身边学习,而当第一批毕业学员被用人单位抢订一空的时候,胡双庆知道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胡双庆回农村看望年迈的奶奶时,看到奶奶家摆放的手工草编小鸡,这让她心头萌生了另一个想法,那就是草编产品,为此她上网查阅资料,找草编的渊源,发现草编产品,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胡双庆被这些东西深深地震撼了,她通过奶奶的口述,自己整理了一整套的草编编织技法和作品,为了能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胡双庆把整理好的材料装订成册,并列入了学校的培训项目,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并把一些城市里年龄偏大、没有什么技能的妇女和农村的家庭妇女组织起来学编织,她觉着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她们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手问题。由于用工对象主要是女性,胡双庆就想到了妇联组织,在妇联的帮助下,社区下岗工人成了她的第一批员工,至2010年起与胡双庆妇联组织合作开展培训,带动下岗就业人员400多人。
回顾历程,胡双庆感慨太多,这些年社会给予她太多的磨炼成长、太多的机遇、太多的资源,她感恩这一切的给予,决定全身心热爱这份事业、回报社会努力前行,继续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参与到创业就业中来。
带领家乡农民致富——纪丽威
吉林省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丽威,今年36岁,在她读初中时,老师曾说,长大以后无论做什么,一定要敢梦、敢想、敢拼、敢闯。就是这八个字深深刻在了纪丽威的心里。
17岁初中毕业以后,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纪丽威开始了外出闯荡。在辽源找到了一个饭馆打工,那时刚刚步入社会,纪丽威感觉这世界跟她想象的一点儿都不一样,受了委屈时,经常会对老板说“不干了”,老板娘就告诉她:“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遇事儿就退缩,服务行业是很锻炼人的,你刚到一个新环境,你要试着适应这个环境,适应每个人,而不是去让别人适应你。”这些话给了纪丽威很大启发和帮助,20岁那年,他终于开起了自己的小饭馆,为了能够多挣点儿钱,她在厨师下班后自己再当厨师,有时营业到半夜12点。第二天6点爬起来还得去买菜,尽管如此,小餐馆也只经营了4个月,由于合同到期,店还没兑出去房子就被房东收走了,纪丽威剩下的只是锅碗瓢盆。2003年,纪丽威的儿生出生后,一边带孩子一边又重新经营起了饭店,饭店开张生意红红火火,但就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纪丽威离了婚并出兑了饭馆,离开家乡去了苏州创业,开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在2010年回家乡探亲时,纪丽威萌生了对农村那份深深的眷恋,她毅然决然地带着不满两岁的女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龙背村建起了年存栏3万只肉鸡的饲养场,她的运气非常好,刚饲养肉鸡就碰上了市场效益最好时候,一只鸡最多赚14元钱,在纪丽威的带领下,龙背村的肉鸡存栏发展到了10万只。养肉鸡的户数增多了,但鸡雏、防疫、饲料、销售、技术都成了问题,为了解决盲目饲养的问题,纪丽威想到成立辽源市西安区元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实行“五统一”服务,发挥了组织起来的优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发展养鸡生产。但困难还是接踵而至,2013年,禽流感发生,有企业欠200万元鸡款不给,几经周折拖欠企业才赔偿了部分饲料。后来纪丽威感到只靠运气经营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品牌,而且必须适应发展趋势和满足消费群体的需要,随后她又开始转行生产有机蚯蚓鸡蛋了。几年来,纪丽威实现了新的转折和发展,运用了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从生产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并树立了正确的经营理念:让自然更美好,让产品更安全,让身体更健康。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和生产绿色健康食品。
纪丽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产健康、绿色、有机的产品,利用大数据合作共赢的平台,经营中饱含着产品鲜活的故事、生命和文化,承载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力量,所以,产品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一定会无往而不胜,为家乡辽源,为全市农民助农增收,做出新贡献。
村里发展的带头人——韩丽
韩丽,不仅是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妇字号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更是一个农民家土生土长的人,深悉农民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韩丽觉得如今时代在发展,在抓农村种养殖的基础上,必须得把种养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这才能让村里的人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韩丽所在的这个村是朝鲜族和汉族融和村,由于大多男劳力外出务工,妇女就成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一名女支书、女村长,如何引领妇女姐妹们创业致富,是韩丽的职责所在。一方面,她积极为全村妇女提供活动场所,还把阅读室作为妇女之家活动阵地,购买了电脑、书刊、以便让全村的妇女多学习、多交流。另一方面,她又去了江苏举办的盱眙龙虾节,经过考察韩丽认为朝阳村和盱眙虽然有着南北方气候、土壤等差异,但朝阳村的水质、积温也应该适合养龙虾,于是当场订购了两万块钱的龙虾苗,而不明缘由的合作社成员姐妹们认为成本高、风险大,缺少技术管理没经验,担心会赔钱。对此韩丽静下心来仔细总结这次失利的原因,觉得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智慧,要找到科学决策的依据,在她的邀请下,江苏盱眙养龙虾的技术人员来到朝阳村,对朝阳村的环境和条件做了分析和检测,结果是理论上通过了,证明了朝阳村的水质土壤是可以养龙虾的,这回心里有底了,于是她自己又拿出1.5万元再次订购了小龙虾苗。一年以后,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和养殖的小龙虾、螃蟹得到了丰收,朝阳村终于举办了自己的龙虾节。
韩丽并没停止不前,她又带领姐妹们专门养殖乌鸡,帮助姐妹们建乌鸡舍,购买笼子,缺资金的帮助贷款,并承诺帮助销售乌鸡蛋。可是就在大家伙儿眼巴巴地等着鸡蛋换钱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年赶上禽蛋市场低迷。养殖户慌了,韩丽也慌了,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不让大家伙儿失望。她自己出钱收购了养鸡户卖不出去的乌鸡蛋。当时正赶上伏天,两三万个乌鸡蛋全都臭了,尽管几万块钱打了水漂,但老百姓对韩丽的信任却是有增无减。但家里人与韩丽产生了矛盾,她自己偷偷地掉了眼泪,但韩丽并没有放弃,为了总结失败的原因,寻找成功的道路,她找到镇政府县妇联,在他们的帮助分析下找到了原因,还是缺少知识规模小。于是韩丽放弃眼前的工作,带领姐妹们去了公主岭,还有铁岭乌鸡养殖场,向他们学习养殖经验技术,考察养殖项目,建立了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懈的努力,几年来朝阳村的乌鸡养殖业,基本上占领了吉林省各大市场,村里人也都得到了甜头。这些年来,韩丽还带头组办了“东辽县妇字号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鴜鹭系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鴜鹭湖农机专业合作社”“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还组建了“鴜路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土地流转到妇字号合作社集体经营,统一购买种子,统一安排耕种,统一规范型管理,大大提高朝阳村“鴜鹭”牌农产品的质量。
由于全村土地集体流转,劳动力富余,这几年,韩丽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并致力于把民族特色乡村游建设好,为更多的妇女创业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努力带领全村一道走共同富裕道路。
勇敢迈出创业的一步——杨凤艳
杨凤艳,出生在猴石镇高隆村七组一个农民家庭,今年39岁。1996年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1997年被选举为高隆村任妇女主任兼计生员,2004年8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凭着自己勤劳肯干和一股子韧劲,经过十余年的摸索打拼,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丈夫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政府和妇联的协助下,杨凤艳如今已拥有年出栏肉猪4600头的大型养猪场、种猪养殖基地、润源家庭农场,并建立瑞祥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120多户,户均年增收10万元以上。
起初因为家中地少,杨凤艳经过和爱人商量,决定发展养鸡项目, 2000年进了第一批肉食鸡雏,开始养殖肉食鸡。但由于当时市场行情不好,加之养殖和管理技术不够成熟,经济效益很不好,杨凤艳对发展养殖业一度失去了信心。在镇领导和亲朋好友的鼓励支持下,又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几次养殖技术培训班,恢复了继续发展养殖业的勇气。2001年,杨凤艳通过走访了许多养殖户,收集了大量信息,最后选择了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养猪业。她一边进行市场调查,一边学习养猪技术。2002年,她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建了一座简易的猪舍,又向亲朋好友借钱,购进了仔猪,对养猪来说,杨凤艳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看着这群欢蹦乱跳的小猪,她和丈夫把它们当成了宝贝,精心喂养细心观察,边学边干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女人都是爱干净,穿戴讲究的她,但为了把猪养好,她整日待在猪舍里,常年一套工作服,每天身上都是臭臊味,但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第一茬猪出栏了,一算账净剩5000元钱,这让杨凤艳燃起了养猪致富的希望和发展养猪业的信心。为了适应现代化养殖,他们夫妻外出参观学习标准化养殖技术,并为了加强养殖场的管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还函授学习了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企业经济管理专业,并从沈阳引进新设备,并购置了电脑学上网,使杨凤艳能够更快地掌握市场行情。
为了扶持其他养殖户,杨凤艳把饲料零利润向其他养殖户销售,对于资金周转不开的,就赊销给他们。现在杨凤艳的养猪场拥有6栋现代化猪舍,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并在2010年6月,带头成立了东丰县瑞祥专业养猪合作社,为社员办实事让社员得实惠。2015年,杨凤艳到北京和浙江参观学习了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重新绘制了自己人生的新蓝图,当年就承包120亩土地,创建了东丰县润源家庭农场,走生态养殖路线,创自己的绿色有机品牌。并且还参加了“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培训班的学习,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上销售,通过学习杨凤艳打算成立自己淘宝店铺,把绿色农产品、有机猪肉通过网店卖到全国。
杨凤艳表示创业改变了她的命运,丰富了她的人生,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让她成为一方经济的带动者。今后,她将继续秉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投身创业的洪流中,同时,也呼吁广大朋友特别是妇女姐妹们,解放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选准创业门路,以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勇敢地跨出创业的第一步,通过实践探索,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共同奔上小康大道。
巧手绘蓝图——郑淑艳
郑淑艳,市妇联“巾帼巧姐”、红城社区的负责人。她是一个已经退休3年的退休工人,有一份相对稳定的退休收入,钱虽然不算多,但是也够自己的开销。直到2016年5月,参加了市妇联举办“巾帼巧姐”手编培训班,从此郑淑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郑淑艳第一次参观东霖草编的展室时,就被那里的草编产品给深深地吸引了,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门技艺。在培训过程中,她发现加工草编产品,不仅可以创收贴补家用,而且可以灵活居家生产,创收照顾家两不误,于是让身边更多的姐妹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的想法便油然而生。郑淑艳决心带领社区姐妹们把草编事业长久的做下去,成为实实在在的创收项目,并根据这个草编产品的特点把创业的培训对象定位在下岗职工、贫困家庭、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甚至是一些残疾人,在了解到贫困妇女们的意愿后,西安区妇联和社区领导积极到市妇联争取“巾帼巧姐村(社区)”项目,为她们解决了再就业培训资金、技术指导等问题。并在市妇联、西安区妇联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她们的培训班如期开班了。刚开始培训时,一些姐妹因为对草编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太了解,加之草编项目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些姐妹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了,郑淑艳就现身说法,将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给她们,并带领社区的贫困姐妹到东霖草编公司进行现场参观,当姐妹们看到那些琳琅满目做工精巧的草编手工艺品时,学员们都说:“这个草编培训班为社区的姐妹提供了指路明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们正式接订单了,这时候,郑淑艳这个负责人就开始忙了起来,没日没夜的编织,每天都要把员工们前一天做的产品收上来,验收合格后装箱,再把他们需要的原料分配给他们,这样周而复始看着姐妹们数着到手的工资,她的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为了能让网点的姐妹们能多收入一些,郑淑艳的眼睛就盯在了公司的派单员身上,一有订单下来,她就第一时间联系, 尽力把订单多留在自己网点,让姐妹们多赚些手工费。
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很多家庭都因为参加了草编培训班而发生了改变。培训班学员王玉红是社区的低保户,家里共有四口人,公公有病常年卧床需要照顾,孩子又小也离不开人,全家只靠丈夫一个人打点零工维持生活。自从郑淑艳告诉她可以免费参加培训班学手艺之后,她就一直惦记着想学又怕学不好,也怕家里脱离不开,郑淑艳就一遍遍地去她家里动员给她信心,给她讲学习的内容和流程,告诉她可以在家里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做产品,赚了钱还可以贴补一些家用,最后她终于决定放下顾虑,报名参加。在培训期间,王玉红学习特别认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能让她做更多的产品,提高收入,很多时候都是把原料送到她家,再把她做的产品收回来,并当场结算。当王玉红第一次拿到工资时激动地哭了。王玉红说,自从参加了培训班,不仅增加了收入,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在草编培训班中,还有很多像王玉红这样因草编而改变家庭和生活的人,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草编的行列。
就这样,社区的编织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立起来了。现在已初具规模,今后郑淑艳决心将继续与姐妹们一起努力工作,改变生活面貌,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来回报社会。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