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创业激情 奋斗成就人生

——追踪“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创业故事(下篇)


华仙鹤(右)向顾客推荐商品


刘栋华(中)与技术人员检查产品质量


付禹霖(右二)在施工现场布置工作


荆哲在检查鸽子的健康状况


艾厚宇正在思考公司发展前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11月20日,辽源市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在龙山礼堂隆重举行。当选我市“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的10位大学生创业者,现场讲述了各自的创业故事和充满艰辛的创业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业成果。此次作事迹报告的10位大学生,只是我市成百上千创业大学生的杰出代表,他们既有白手起家、追逐梦想、开创一番事业的小老板,又有返乡创业、执著拼搏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小事、实事,甚至是失败事、挫折事,但是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的人生和创业带来启迪。当前,又逢大学生就业季,希望通过本报对报告团10位大学生创业故事的刊发,使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从中受到启发,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干出一番大事业,为亲人、为家庭、为家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市全面转型发展再立新功。

梦在心中 路在脚下

    人物简介:付禹霖,辽源市富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28岁。2001年赴新西兰留学,毕业于新西兰林肯大学,荣获林肯大学国际金融学士学位、新西兰梅西大学硕士学位。

    创业历程:2001年,年仅16岁的我初中毕业后赴新西兰留学。毕业后,我在新西兰基督城开设了一家中餐厅,但是因为当地餐饮文化风俗和中国不同,餐厅开业的头几个月客源稀少,曾经连续4个月收入还不够抵交房租钱,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缩减开支,我每星期超负荷工作60个小时。就这样默默地坚持,默默地努力,因为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自信、乐观和坚持,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和失败,我没有止步。通过认真思考和调研市场,我适时转变经营方式并加大了宣传力度,一个月后,饭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流量阶梯式递增并且积攒了稳定的客源。
    2010年,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我放弃了新西兰优越的生活条件,离开了相交多年的朋友,并带着两年内积攒的创业资金,毅然决定回国创业,为家乡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2010年5月,我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实际,选择了“节能服务”这个项目。节能服务公司创建以后,我相继到各大企业走访,为他们介绍节能市场,根据各企业自身情况,为他们设计节能减排的可行性方案,并提出了用节能的费用作为支付节能项目的成本费,不用企业多花一分钱。
    2011年3月,通过我的多次走访、详细讲解和真诚服务,我成功签订了第一份节能项目合同。11月,我又签订了第二份节能合同,至此,我迈开了在辽源创业的重要一步。为了创建自己的品牌,丰富节能产品多样性,为客户提供放心的产品,我又在2012年筹建了辽源歌瑞特灯厂,这样就可以为客户提供“制造、销售、售后”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创业之路没有一帆风顺。当我正在规划自己未来的美好蓝图时,各种困难接踵而至。缺少流动资金、缺少专业人才、缺少核心技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我陷入困境时,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市人社局的领导和同志们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为我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帮助我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还帮助我与长春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决心。
    2011年至2013年间,公司业务逐渐扩大,我先后又与多家单位签订了“节能服务”合同,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通过3年的创业,公司更换、安装LED节能灯万余支,为国家节约能源8020.2吨标准煤,节约能源占各企业总资源的60%。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56人,公司也从年销售额50万元,增长到了400万元。
    创业感悟:创业是一个需要经历无数风险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之中,你需要多一些自信,多一些乐观,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勤奋。创业不是件好玩的事情,如果没有把创业当作人生的任务,如果只是对成功后的荣耀感兴趣,那创业成功的几率将很小,只有把创业当作人生的一部分,才能有勇气和力量闯过那些困难的时段。

经受磨练 锲而不舍

    人物简介:刘栋华,辽源市瑞意粮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

    创业历程:几年前,我放弃了办公室轻松、舒适的工作,一门心思想要创业,但苦于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所以我选择先到河北的一家小型面粉厂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锤炼自己。因为心存创业梦想,所以我比其他工人都更加努力,早上天不亮就到厂里,天黑了才走出工厂。由于工厂的伙食都是大锅菜,人也多,我常常吃不饱。住的地方也非常简陋,夏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白天工作还好,到了晚上冻得全身缩成一团。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来到了中粮集团山东分公司工作。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我带着自己的创业梦想回到了家乡。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我是“三无”状态,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技术,有的只是一颗问题吓不倒、困难挡不住的创业恒心!
    没有资金,我就四处奔走,东凑西借。由于家境条件一般,许多亲戚都不愿借钱给我。然而,我并没有气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筹到了资金。选厂址,我跑遍了我市及周边地区所有的大街小巷,脚上不知道磨出了多少血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租到了合适的厂房。为了建立自己的技术团队,我想到了母校——河南工业大学。我的几位老师都是国内粮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如果能有他们的帮助,在技术方面就没有问题了。于是,我买了到河南的火车票,来到学校找到老师后,我告诉了他们自己的现状及创业设想,老师们最终决定在技术上全力的帮助我,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我激动不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提出的高方平筛未来设计发展创新设想,成为了现实。依托产学研强大的产品开发力量,公司团队在产品创新、技术改进等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
    企业的主打产品有了,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产品卖出去。因为初来乍到,自己的品牌刚刚上市,还不能被面粉厂家接受。如何做好销售,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自己的两条腿。于是,我拿着产品简介坐上通往全国各地的火车,寻找潜在的用户。每到一个厂家,我都认真地给对方讲解产品的作用和性能。由于在业务方面不够成熟,我每天不知疲惫地奔波,每一个客户我都进行多次拜访,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但付出和回报有时并不成正比。连续几天的奔波和推广,都无功而返,还要遭受很多白眼。
    跑的多了,经验慢慢多了,客户也慢慢多起来,工厂的经营有了起色,也逐步走上正轨。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如今,我的工厂已有100多名员工。产学研联合和自身团队的建设为公司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团队所研发的一系列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通过市场推广,产品也已进入国际市场。我终于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创业感悟:谈起创业,我认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因为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成为今后促使你成功的因素。“艰难使人成长,坚持铸就梦想”。创业成功,不是只因运气好,而是在经过困难与挫折后能够坚持下来。

追求梦想  体现价值


    人物简介:艾厚宇,辽源市易兴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年7月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求学期间,萌发了未来创业的梦想。曾经卖过牛奶,做过商场搬运工、家具安装工、楼层管理员。创业前就职于海尔集团。

    创业历程:2009年,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令大家羡慕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我市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创业政策,增加了我创业的信心。我首先对市场进行了考察,对行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决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然而,理想不是现实,真正开始创业,我才发现创业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困难接踵而来,资金、场地、人员等一连串问题让我应接不暇,身心疲惫,压力大、睡眠差使我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高血压。创业的艰辛让我体会到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办事不顺利,我有些动摇了,刚刚燃起的创业之火面临熄灭。创业在失去方向之际,父母来到了我身旁,他们将自己的“家底”交给我,说:“儿子,爸妈支持你,拿这个贷款吧!”听着父母的话,我激动之余又陷入两难。我说:“万一我赔了,你们一辈子的辛苦就白干了,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可父母坚定地说:“儿子,只要你好好干,就算不成功,将来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我们也愿意,因为你还年轻。”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绝不能辜负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那些日子,我吃、住在工地上,对来之不易的资金,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经常跟工人一起风餐露宿,见我的人都说我黑瘦了不少。记得有一次,我在工地上一边啃面包一边看图纸,忽然听到我的工人议论说:“哎,你看,这个小老板也太抠门了,连顿像样的饭也舍不得吃,天天啃面包,穿的也不像个大老板样啊。”听到这些我只是微微一笑,他们哪里知道,用于创业的资金是何等的来之不易,那资金凝结着父母多年的血汗和希望以及我的未来!
    记得那是2009年7月的一天,天空下起了雷阵雨。巡视工地时,我看到开塔吊的师傅还在操作室里很容易遭受雷击,我就大声喊他下来,可他没听见,我就顶着瓢泼大雨爬上去想告诉他。由于正在下雨,脚手架湿滑,我刚爬到三楼,脚下一滑,整个身子滑到了二楼,胳膊、肚皮都被划伤了,满身的血水和雨水。至今胳膊上仍留着长长的伤疤,也正是这块伤疤时刻提醒我,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安全第一,按章办事。
    为了帮助和我一样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我实施了下一个发展计划。我把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中,无暇顾及新组建的家庭,没有时间陪伴新婚妻子。特别是在妻子怀孕后,我思来想去不得不求助岳父岳母帮助照顾。在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我把怀孕的妻子送回南昌娘家,一直到孩子出生5个月后我才接他们母子俩回家。当妻子见到我时,她说:“你就知道干你的事,我和儿子你都不想要了。”面对他们娘俩,我鼻子酸酸的,眼睛湿湿的,心里万般的愧疚感!但当我看到被我帮助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时,我对妻子和儿子的愧疚感似乎有了一些安慰。
    创业感悟:奋斗点亮人生,创业成就梦想。5年的创业磨炼,使我受益匪浅。漫漫创业路上,我坚信:在全民创业的今天,一定会有更多的“创业之花”在辽源大地上竞相怒放。

不懈努力 实现梦想

    人物简介:荆哲,辽源市西安区荆哲养殖场场长。今年25岁。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自动化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创业历程:大学毕业时,我做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回家乡创业。当时,父母非常生气,都不支持我,因为在父母的内心深处,一直把供我上大学当成一种荣誉、一个跳板,作为让我脱离艰辛,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最好途径。但我大学毕业却要回家创业,让他们真有些接受不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坚信回家创业的信念,我要通过创业改变我的家庭,更要尽最大努力改变我的家乡。
    2011年,我回到家乡,刚好赶上“一村一名大学生”招聘,我幸运地被录取了,在离家不远的邻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上任后,我主动与村民谈心,进行走访、调查,倾听百姓对发展经济的诉求,摸索发展致富的道路。创业之初,我选择了养鸡项目,但养鸡的创业过程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初期先建了一个200平方米的养鸡场,简易的鸡舍是我们自己建的,所有设备都是我选材购买搭建,养了3000只公鸡,很顺利地小赚了一笔,这次尝试我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收获了创业之路上宝贵的经验。但我也深感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于是我积极报名参加了市人才中心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SYB”创业培训,并根据培训所学知识,制定了自己下一步创业的详细计划书。我决定扩大规模,养了8000只公鸡,并买了一台粉碎机。由于农村电压太低启动不起来,于是,我们每天晚上零时左右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工作。最难熬的是冬天,零时左右是最冷的时段,当时我穿着3条棉裤站在外面粉料还感觉冷,即使这样,我也要坚持把所有的饲料粉碎。但是养了一段时间后,有一些鸡开始生病并且愈加严重了,记得当时一天死了300只,我及时请来兽医找到病因,我和我男朋友还有我妈妈3个人不间断地给每只鸡扎针,打了一天一夜。公鸡长成可以卖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那一年公鸡价格最低,养的人又很多,公鸡每天都要吃很多粮食,我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各大屠宰和活禽交易市场,他们都把价格压得很低。我每天带着公鸡去各个市场、饭店,主动向人家介绍我养的公鸡。所有能想的办法我都用上了,尝尽了困苦。没办法不能再留,我只能赔钱把这些公鸡卖出去,养公鸡赔了钱,兜里只剩下1000元钱。
    但我从没放弃我的创业梦想,始终相信“有梦想就有希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农业节目,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等到了通知。带着乡亲们的希望,我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上电视、第一次看到很多企业家,激动兴奋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经过重重考验我幸运地在那里拿到了合作项目。一个月后,我带着免费的技术、设备回到了我们村子。在市人社局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获得了无息小额担保贷款。我积极教授周围年轻人养殖技术,带领他们和我一起养殖,形成养殖合作社,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致富。
    创业感悟:虽然在创业的路上,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我坚信: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涔涔汗水 美丽绽放


    人物简介:华仙鹤,辽源市仁合祥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27岁。2007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现为龙山区政协委员、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省软环境监督员。

    创业历程:为了积累创业经验,我先到父亲的厂里实习。由于当时父亲病重,无法指导我,而从学校到矿山,从学生到工头,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环境落差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更是让我感到无所适从。但我没有服输,吃住在矿山,人晒黑了,手裂出了口子,不知多少次躲在角落里偷偷落泪,但我还是挺了下来,一直坚持到父亲病故。这段大多数同龄人没有经历过的艰辛和困苦,赋予了我无比可贵的人生财富,给了我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没有做不成的。
    创业之初,首先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我选择了酒类流通行业。万事开头难,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真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为了节约资金我没有租门市房,把酒存放在车库里,每天用面包车拉着货去跑市场。初入这个行业,没有知名度,没有任何网络,自己经常被拒之门外,也遇到过竞争对手给予的阻碍。当时,进了20多万元钱的货,3个多月过去了也没卖出几箱。我嗓子哑了,嘴上起了水泡,一个人跑到无人的地方淋雨、呐喊,发泄心里的压抑和苦闷。我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我能行,坚持、坚持……”。我真的做到了。记得有一家在市中心售酒很好的酒店,那天我准备了很久去拜访酒店经理,他提出交进店费的要求,否则一切免谈,这让我原本准备的话语,一句也未能说出来,灰溜溜地走出经理室。我决定采取迂回策略。我接连拜访13天,终于打动了酒店经理,那种心情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是对自己的认可。不久之后,我开了第一家酒行,一直秉承着“诚实做人、守信经商”的宗旨,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行业里有了一些成绩,营业额也渐渐增加。
    2011年,我决定再开一家分店,并在选店和装潢上花了一些心思,也花费了不少的资金。原本认为分店的成立会带来更大的利润,但是利润没有增加,反而增加了更大的额外费用。我反复查找和分析原因,每天下去跑市场,最终发现问题所在,要想做大做强必须破解这些难题。于是,我带领业务员做市场调研,进行详细分析……工作经常是起早贪黑,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确定要以质量取胜。通过扩大产品宣传、完善服务质量、诚信经营、不断巩固和扩大销售网络,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经营销售业绩稳步提升。
    2011年12月,我的事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立了仁和祥商贸公司。公司下设3个专营店,销售网络覆盖市区和两县。我坚持管理创新、诚信为本的立业之道。每一次的全体会议,我都会准备很久,和员工一起探讨方案、解决问题。学习服务礼仪,学会从内心拒绝平庸,实现自我。我不断地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逐渐在行业竞争中建立起了核心竞争力。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创业宗旨,学会换位思维方式,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能把企业做得更好。
    创业感悟:创业是起点,事业无终点。希望我的创业经历在成就自我、创业成功的同时,为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渴望就业、勇于创业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帮助,请大家坚信:你一定能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田蓓蕾 龙文影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