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百姓“钱袋子”

鼓起百姓“钱袋子”
李洪波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6年,东辽县创新思维、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就业创业服务工程等惠民实事,扩宽百姓增收渠道,鼓起百姓“钱袋子”。
    让农民增收致富,就要千方百计增强致富的本领。
    东辽县把农民培训的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2016年4月19日,在建安镇向化村6组有机杂粮播种的现场会上,东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吉春以种植谷子和玉米作比较,向在场的农民阐释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谷子一亩地可以产800斤—1000斤,按800斤的话,收入也能接近2000元,谷草还能卖300元,就是2300元,远远高于种玉米的收入。”王吉春算得清楚,农民听得明白。
    接下来,王吉春又向大家讲解了谷子种植的技术要点。
    今年以来,东辽县针对“五养三种”、联合经营、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等方面开展定向培训。重点培训5公顷以上种田大户、规模以上养殖户600人。县畜牧局对规模以上养殖户培训300余人。开展了科技之冬春活动,赶科技大集4次,发科技图书2000余册,发技术明白纸2万份;举办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指导员培训班,参加人数100余人,培训3天;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建安镇向荣村和香泉村举办了两次培训班,受训人数达100余人,重点讲解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养牛、养鸡、养猪等相关知识并发放了资料。
    有了学到的特色种养技术,就有了拉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不用在种玉米这“一条道跑到黑”了。
    在甲山乡惠农特种经济动物牧业有限公司狐貉养殖基地,美餐后的狐貉正在甜甜地小憩。
    在凌云乡元德牧业基地,来自山东德州的小毛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新家,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足民明德村蕨菜基地的40000株蕨菜,正在等待春天到来后的萌发。
    2016年,东辽县完成6万只水貂养殖场建设,并引进种貂3000只,全县存栏貂狐貉43000只。建成凌云启富、建安景福、云顶东沟、白泉东柳、泉太三树5个肉驴养殖基地,存栏规模达5000头。平欧榛子、红松果林、刺老芽、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总面积2000公顷。安石、辽河源、渭津、宴平、白泉等5个百亩以上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园设计已经完成,总面积785亩。共栽植大榛子苗木(包括平榛)15万株,红松375万株,刺老芽12万株,花卉苗木120万株,累计投入资金250万元。在白泉镇和金州乡建设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高标准日光温室38栋,连栋大棚两栋及配套工程。
    这几天,凌云乡文官村的李雪峰一直在自己的韭菜大棚里忙活:“我的韭菜已经开始吐绿了,春节前就能上市销售。凌云的韭菜出名,不愁卖,再加上五六月份销售的反季节葡萄,我这六栋大棚,收入几十万不成问题。”李雪峰采用的是韭菜、葡萄套种的种植新模式。
    政府的全方位支持,让李雪峰的创业之路走的特扎实。
    2016年,东辽县通过“创业+就业”的模式,城镇新增就业75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1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3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9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4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03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率达到100%。
    同时,东辽县还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58人,创业培训1025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实现了县、乡两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无缝对接,目前,全县小额担保贷款共发放248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3%。这些举措让农民增收致富更容易,小康路上的步子更稳、步伐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