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出新状况——“牛皮癣”入侵灯箱、站牌

不文明出新状况——“牛皮癣”入侵灯箱、站牌

 

 

    只要人人迈出文明一小步,那么,城市文明必将迈出一大步。即使在个人利益面前,也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了自身的德行。细数每个城市或多或少都遭受过小广告的侵扰,以往这些城市的“牛皮癣”曾顽固地粘在大街的电线杆上、楼体墙上、人行道地面上,有的蔓延到了居民小区,楼道里、楼梯上,甚至自家门上都会发现粘贴或画的小广告。为了清理小广告,有关部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刚费尽力气清理完一批,过一天晚上又有了新的,今天抓住几个乱贴小广告的,明天依然有人“前赴后继”,虽然这样的广告仍没完全杜绝,但是严打下也是越来越少了。但如今这些无孔不入的“牛皮癣”又换了新领地——公共墙面灯箱和站牌灯箱。原本启用了灯箱式的牌子,一定程度上可防涂鸦之害,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灯箱底部其实是有锁芯的,凡被贴了小广告的灯箱,锁芯几乎都已损坏,只要将灯箱一掀,小广告很容易贴进去。而且,即使广告被清理后,也仍会留下了被清理后的划痕。
    记者对张贴的小广告进行调查时发现,技术开锁、高薪诚聘男女公关、上门静点甚至还有包小姐等等各色的“楼道服务公司”多为见不得光的非法经营者,他们在暴利驱动下,为了使自己的广告更加明显,不惜毁坏灯箱来粘贴,而这种即违法又不文明的行为成为了“牛皮癣”的新形式。

    成怪圈:清理速度赶不上粘贴速度

    说到清理小广告,执法人员很是头疼,一名城管执法队员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们都拿着小铲子清理灯箱上花花绿绿的小广告的,基本上清理一张小广告,需要1分钟,清理5张胳膊就发麻了,而只需30分钟,几个灯箱就又被贴上了,周而复始,即使他们风雨不误,清理的速度有的时候也赶不上粘贴的速度。
    前段时间,有市民反映,市委广场附近东吉公安分局的警务宣传灯箱上,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小广告。据了解,东吉公安分局的警务长廊共有11面灯箱,对于普法宣传这些灯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据当时看到小广告的市民王女士讲,她家就住在市委附近,每天去广场散步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些灯箱,原本灯箱的玻璃上非常干净整洁,她还经常看看灯箱上的普法知识,可就在不久前王女士发现原本透明的玻璃上被贴上了好几张小广告,不美观不说连灯箱里的文字有些都被遮挡了,王女士觉得贴广告这种行为不但有碍市容市貌,更是不文明的体现,崭新的灯箱就这么给打了补丁。为此,记者来到了市委广场,值得庆幸的是东吉分局的警务宣传的灯箱上已经恢复了以往的整洁。
    随后,记者又观察了几条街的公交站台,发现个别站台被贴了七八张的小广告,而据了解清理一处站台,少则10分钟,多则半小时,一名负责清理的人员说:“你前脚走,贴小广告的就开始活动了,第二天,公交站牌、灯箱等显眼地方,小广告又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市民钟先生说:“小广告这个确实有点不好,而且我觉得也有一些东西带一些欺骗性质的也会有一些潜在的危害,而对负责清理的人来说投入时间和力度都会有一些影响。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个人问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也是占了一大部分!”
    虽然有时会有执法人员24小时巡视,夜间也派夜勤人员流动巡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执法人员加班加点并不能完全杜绝,但会让小广告的粘贴速度慢下来。

    难整治:跑腿的好罚,但幕后主使难抓

    据相关部门透露,执法部门一年下来,小广告张贴人员也不少抓,但其中也有未成年人。这些未成年人被抓获后无法处理,只能教育一下就放了,如果是流浪儿童,就将他们送往救助站,联系他们的父母接回去。再就是外地来的打工人员,与到工地干活相比,张贴小广告工钱高且一次一结算,不会被拖欠工钱,活还简单轻松,抓到了就只能认倒霉了。
    曾经就有被抓获的张贴人员说过:“我们从来没见过老板的样子,他只留下一个电话,给我们打电话告诉粘贴工具藏在哪儿,我们把工具取来,按电话里的要求张贴,老板会暗中检查。我们再提供一个卡号,合格了老板就把工资打到卡上。”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为谁干活,也不关心这个,能领到工钱才是他们关心的。
    正因为张贴人员与幕后操纵的老板中间出现“断线”,给执法部门一究到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抓获了张贴人员,初犯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会被送往派出所行政拘留处理。但是,却无法牵出幕后老板,这个张贴人员处理了,老板再雇别人去贴,小广告散播的源头还是堵不住。

    别让小广告弄脏灯箱和城市的“脸”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辽源变得越来越美丽、干净、整洁、宜居,旧楼体进行粉刷,老旧小区得到改造,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这些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建成和谐、美丽的辽源目标指日可待。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公共的宣传灯箱、公交车站台、广场的地灯上出现了一些小广告,如今新型的“城市牛皮癣”侵入了公共,这不仅弄脏了灯箱,还脏了城市的“脸”。
    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小广告有一定的需求市场。凡是能够迅速滋生的不法行为必然是利益驱动,而且存在一定的需求群体。那些非法印制、散发、乱张贴、喷涂的小型广告,老百姓叫“牛皮癣”,因为它难以彻底清除干净,难以断根。而小广告的内容大体有两类,一类是阳光的,比如疏通下水道、租房等服务类广告,一类是见不了阳光的如“办证”“诈骗类”广告。这些小广告都有损市容、市貌,属于城市垃圾,给社会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虽然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乱贴小广告的问题仍没有完全杜绝。
    记得多年以前,大街上有一位专门监管和随地吐痰、乱扔烟头垃圾的大妈,拿着罚款单,见一个罚一个,虽然这样的行为并不规范,但也足以令我们深思,要擦干净这些新型“城市牛皮癣”,除了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以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号召群众共同监督不文明行为。百姓也要从自身做起,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这种习惯与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作斗争。让大家共同抵制小广告,共同拒绝“城市牛皮癣”,别让小广告弄脏灯箱和城市的“脸”。共创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氛围。

    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