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电梯需刷卡 这事儿到底该不该?
小区电梯需刷卡 这事儿到底该不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高层居民小区也越来越多。对于家住高层楼房的居民来说,每天出门和回家都需要乘电梯往返。按照正常的思路,一个小区的居民自由而不受限制地乘坐自家小区的电梯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部分小区的电梯被物业以“为小区居民安全着想和施行小区封闭化”为理由,安装了刷卡装置。居民小区电梯安装了刷卡装置后,本小区居民要想出门或者回家不但要带电梯卡,而且还必须保证不消磁。万一哪天有谁忘记带电梯卡或是电梯卡消磁了,那这位居民就得步行上楼了。那么,居民小区到底该不该安装刷卡装置?刷卡装置安装以后,小区的安全系数增加了多少?居民对刷电梯卡乘坐电梯有哪些看法……这就是本专刊将要探讨的话题。
电梯安装刷卡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表示,之所以推行电梯刷卡,主要还是从小区的治安方面考虑。关于电梯刷卡,虽然部分居民表示理解和赞同,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居民表示反对,认为自己乘坐电梯要刷卡,不但卡住了自己的很多生活“便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其它的问题。在这里,记者将和广大读者一起来听听反对者的声音,感受一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刷卡所遇到的尴尬事儿——
“刷卡只能到自家楼层,邻里走动不方便”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想相互熟络、互相帮助、结下深厚的邻里感情,那就得多走动。现在,有的小区安装刷卡装置后,不但居民乘坐电梯时需要刷卡,而且刷卡后居民只能到达自己家的楼层。很多市民认为,这样乘坐电梯不方便,此举缺乏人性化,亲朋好友、邻居串门,都会很麻烦。这种电梯刷卡的做法,无形中在邻里间形成一道屏障,阻碍了邻里之间的交流。
刘丽一家和王邵华一家都在我市一个新建的小区居住,两家同一个单元、不同楼层。他们两家基本上在同一时间装修,装修进度也大致相同。一天,在新房监工的刘丽想去楼上看看谁家在装修,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装修的想法,说不定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说来凑巧,刘丽来到王邵华家那个楼层的时候,正好看见王邵华和妻子在装修现场。刘丽说明来意后,三个人马上消除了刚见面时的陌生感。就这样,在以后的装修日子里,两家互相走动的多了,不是刘丽去王邵华家看看装修的设计、进度,就是王邵华去刘丽家看看装修的材料。两家关系慢慢熟悉了,不但装修上的事情会一起合计,而且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事情也会拿出来唠唠。可是,自从电梯刷卡后,两家的走动就少了。有一天,刘丽在电梯里看见了王邵华就问:“真是好多天没看见你们两口子了,也不上我家去了,咱们两家的关系好像随着装修的完成慢慢变淡啊!”王邵华告诉刘丽:“以前装修的时候,电梯不刷卡,咱们串门一按楼层号就行,可方便了。现在可不行了,我上你家要爬楼梯,你上我家也是一样要走楼梯。上了一天班,有时候真的懒得动弹啊!”对于王邵华的解释,刘丽表示认同。她告诉记者:“我喜欢那种邻居间互相熟悉的氛围,希望有一个便利的条件让邻居们走动走动、熟悉一下。”
“刷卡只在特定楼层停,遇到紧急情况令人忧”
针对电梯刷卡只能到达特定楼层的现象,很多居民表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不但会给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在一定情况下,会给居民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这是很多居民所担忧的事情。
黄怡明所在的小区就是施行电梯刷卡的小区。相对于很多居民把关注点放在刷卡坐电梯带来诸多不便的时候,他更关注这样的做法给居民的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黄怡明告诉记者:“据我了解,乘电梯过程中,如果电梯突然发生下滑或坠落等意外情况,不管你在几层,都要迅速按下附近楼层的按钮,这样电梯可能会在距离最近的楼层停下,电梯里的人就能在第一时间逃生。刷卡乘电梯只能停在指定的楼层,一旦发生意外,会减少逃生的机会。除此之外,一旦遇到居民家中起火,或有病人急需抢救,这种电梯刷卡的做法,很可能带来不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安全隐患,这是值得关注和担忧的事情。”
诚然,像黄怡明所担忧的这种比较严重的事情,虽然只有很小的发生概率,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刷卡乘坐电梯引发的严重事件不多,但是紧急的事情可是有的,给很多当事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
“亲朋好友来串门,居民要下楼去迎接”
很多居民认为电梯刷卡给他们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不便就是,当亲朋好友,尤其是年龄大的亲朋来串门的时候,不管家住几楼都得需要业主亲自去楼下迎接。
李华铭这几天就经常因为亲朋的来访而下去接人。自从小区电梯施行刷卡的规定后,李华铭早已经习惯了下楼去接人。可是,这几天他下楼接人的频率有点儿高,让他大呼太费劲儿。这几天由于妻子刚刚生完孩子,来看望的亲朋不少。来人不管是谁,李华铭都得以最快的速度下楼接人,以免速度慢了让客人觉得有些怠慢。李华铭告诉记者:“下楼接人我早已经习惯了。这下楼接人夏天还可以,就是跑跑腿,算不上是大麻烦。可是,这到了冬天那就是不小的麻烦。有的亲朋来串门会提前给打电话。接到电话,我就立马穿戴整齐提前下楼迎接。有的人来则不提前打电话,到了楼下才给你打电话。这大冬天的在家里穿得比较少,出去下楼你就得穿上棉衣、棉裤,费时费力,麻烦不小。我记得有一天我来回下去十多趟,衣服是脱了穿、穿了脱,感觉挺麻烦。电梯如果不是刷卡的,你只需告诉来人楼号、楼层和哪个单元即可。”
其实,施行电梯刷卡小区的居民和李华铭有相似经历的不在小数。“90后”王瑾琪在上个周日午饭的时候定了一个外卖。等到快递来到楼下的时候却发现电梯不刷卡坐不了。快递大叔无奈地联系了王瑾琪。心地善良的王瑾琪不忍心50岁左右的快递大叔爬电梯给自己送外卖,就穿好衣服下来自己把外卖取走了。
“忘记带卡,扛着重物爬楼梯”
市民李金昕,32岁,入住我市某小区已经两年。他认为每次上下楼都要刷卡,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很不方便。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和他们家在这两年经历的几件小事儿有关。
李金昕买完房子装修的比邻居们稍微晚些,等到新房装修完毕,大件家具进户完毕的时候,小区才开始施行乘坐电梯刷卡的规定。为了不耽误自己入住新房的进程,李金昕在妻子的催促下去物业办理了相关手续。一天,李金昕和妻子来到新房发现家里还差一个晾衣架和一个鞋柜。他俩就去商场购买这两样物品。买完后,李金昕找来了一个送货的师傅,并告诉这位师傅家里有电梯,只需把货送到楼梯口即可。可是,当货被送到后李金昕费力地把货物挪到电梯准备按电梯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电梯卡忘记拿了,在另一个小区的房子里。在这种情形下,李金昕无奈地给刚才送货的师傅打了电话,商量再支付一定报酬的情况下,是否能帮着把货物运到楼上。商量完毕,送货师傅回来扛着鞋柜,李金昕自己扛着很重的大衣架一层一层地艰难地走到15楼。等到了屋里,李金昕和送货师傅早已经汗流浃背,没拿东西的李金昕妻子也累得气喘吁吁。送货师傅临走的时候和李金昕说了一句:“这电梯要是不需要刷卡就不能这样费劲啊!没带电梯卡,有电梯也是摆设!”这句话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让李金昕很不好受。李金昕心说:“这忘记带卡虽然是自己的原因,应该值得反思自己,但是人都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忘记带卡真的让自己多了不必要的麻烦。”
但凡事情总有其两面性。针对小区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乘坐的现象,有反对的声音,自然也就有赞同的声音——
“小区电梯刷卡出发点好,益处不少”
其中,赞同此种做法的居民大多认为,这样做能够让居民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心中的安全感有所增强。有的则认为能够帮助居民养成合理使用电梯的好习惯;有的则认为电梯刷卡对外人进入小区有所限制,能够有效保证小区的环境不被破坏。
在采访中,居民刘女士就认为小区内电梯施行刷卡的规定就是为小区居民的安全多上了一道“防护网”。刘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以前居住的小区不是封闭式的,单元门常常开着,外人谁都可以随意进入楼道,真的让人没有安全感。正是为了安全考虑,我们家才买了封闭小区的房子。小区封闭,加上电梯需要刷卡,外人进不来,这安全感越来越强了。因此,从个人角度,我还是赞同电梯刷卡的。”
和刘女士不同,32岁的余贻鑫则认为施行电梯刷卡后,能够限制某些人过度或是恶意使用电梯的行为,让大家养成合理使用电梯的良好习惯,延长电梯使用寿命。他说:“在我家小区没施行电梯刷卡以前,我经常看见一些外来送货或是装修的工人把不适宜用电梯运送的货物或是装修材料搬进电梯。现在好了,我很少看见这样的情况了。”
除了上述两种原因外,张毅民赞同小区电梯刷卡的理由是,这样做对小区的环境有好处。他说:“以前住的老房子人们能够随意进出,一些贴小广告的人就乘虚而入,把小区的墙上和门上贴满了小广告,居住环境受到破坏,每天的心情都受影响。施行小区电梯刷卡的规定,让那些来贴小广告的人不那么轻易能进来了,小区的环境保护起来也容易多了。”
有赞同、有反对,物业出台这样的规定初衷是什么?
在小区电梯安装刷卡装置有争议的情况下,物业施行这样的规定有何初衷呢?关于这个初衷,居民和物业的说法就没有那么统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居民认为,物业之所以在有居民并不十分同意的情况下,给小区电梯安装刷卡装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好收物业费,通过此举让物业费和电梯卡挂钩,让居民不得不乖乖去交物业费。
对于部分居民这样的看法,物业则有不同的意见。施行小区刷卡的小区物业均表示,电梯卡与物业费挂钩是误解,物业也不能拿这个电梯卡做筹码要挟业主,物业之所以推行这样的做法,一个原因是从小区的安全环境考虑,有效限制外来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小区,保护好小区每一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打造智能化小区,提升小区品质,让小区的品位更高。
针对居民和业主的不同说法,记者更希望居民对物业积极施行小区电梯刷卡规定初衷的看法是一种误解。如果是这样的话,物业积极施行小区电梯刷卡规定着实是一种比较负责的行为,应该点赞。但是,如果物业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的话,那就不但是不对的行为了,而且还有可能违法了。电梯属于公共通行的资源,物业是没有权利随意限制居民使用的。物业公司以不缴物业费为由,限制住户乘坐电梯,侵犯了住户的合法权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