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市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工作综述
曲春雷 本报记者 于蕾

 

    落实廉洁提醒谈话制度,逐级对34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廉洁提醒谈话;
    制定述责述职制度,463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述责述职”活动;
    实施“双报告”制度,239个基层单位上交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
    过去5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风廉洁教育,持续推进监督制度建设,着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我市落地生根。
    打好“预防针”,让党员干部筑牢廉洁防线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关口前移,以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为出发点,将党风廉洁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夯实抓牢。
    抓住“关键少数”。通过举办反腐倡廉建设报告会、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专题辅导、向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赠送《忏悔录》《家风》警示教育读本等,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紧盯“极少数”。“入了党就是党的人,对党忠诚老实是应有的政治觉悟,必须严守组织纪律,而自己的所作所为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市纪委坚持开展被“两规”人员的政治学习,督促其对照自己理想信念动摇和违纪违法事实,找问题、查原因、谈认识,写出忏悔录,自悔自新,警示他人。
    教育“绝大多数”。组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13000余人(次)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9000余名党员参与“纪律教育有奖答题”活动。将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宣传纳入党校培训课程,全市共组织廉洁教育培训110余期14000余人(次)。
    辽源市深化“两学一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文艺巡演、辽源市“廉政文化365”活动、辽源市“唤醒党章意识、严明党的纪律”廉政文化作品展……市纪委积极协调宣传、文化及新闻媒体等部门,打出一系列廉洁文化“组合拳”。
    5年来,市纪委通过舞台演廉、书画颂廉、媒体宣廉、读书思廉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全市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舆论支持。
    助力“放管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权力清单建立,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减少1448项,推行全流程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审批环节减少11.8%……
    如何为我市“放管服”改革提供纪律保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肃查处了一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问题。今年9月,市纪委点名道姓曝光了4起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典型问题,发挥了较好的警示震慑作用。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权力监督,优化公共服务,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更为廉政“强了身”,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市纪委积极推行派驻(出)机构纪律审查工作协作区模式,切实强化派驻监督。5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坚持“敢”字当头,初核问题线索145件,立案71件,“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凸显,有力地把监督执纪触角延伸到基层。
    扎紧“铁篱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使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也不想违纪甚至违法。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把手”“五个不直接管”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制度》《“一把手”违反五项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将重点人、重点事作为紧盯对象,切实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
    着力构建整治、惩治、防控、推进“四大体系”和改进作风常态化、纪律审查组织协调等“14项机制”的整体框架,市委制定了《辽源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年—2017年实施细则》,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相关制度规定,对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者出现重大腐败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严格实施“一案双查”责任追究,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五年来,全市共问责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负责人及分管领导21人,公开通报曝光3期15人,党风廉洁建设责任追究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