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难规范 小区冏事

    装修垃圾随便丢  损人利己羞不羞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装修早已是千家万户的常规工程,新房子装修得别具一格,老房子装修得焕然一新。自家房屋装修漂亮了,装修后残留的垃圾应该怎么处理?找个空地随处扔,反正不在我家屋里,我想怎样就怎样。有的甚至直接扔到了自己家单元门口,让原本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的小区“添堵”。来看新房子的朋友也许会对你的装修风格赞不绝口,可看见楼下乱丢的建筑垃圾,尽管不说什么,但心里也许会想:这是哪家装修的,垃圾乱扔,太没素质了。都在一个小区里住,想必你乱扔垃圾,自己走过路过也能听见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会感到不舒服。小家环境越来越好,小区环境为何越来越差?请像爱护小家一样,保护公共环境。

    “母子”如此“待遇”伤不起
    本报记者  王 超
    小区的景观雕塑,本应是供业主欣赏、提升居民精神品位的设施,它也是一个小区的精神符号。可这些美化环境的雕塑,总是会被一些“聪明”的业主独自“占用”。瞧!这“母子俩”身上被放的大葱!真想知道“他们”当时的心情。每到秋季,家家户户都会买秋菜,如果家家都把大葱、萝卜、白菜等秋菜拿到小区院子里随意摆放,您觉得合适吗?
    多年前我市龙山东路新修建的景观带上仙人剑、仙人球等观赏性景物没几天就被“掠夺”个精光……试想,如果这些景点设施是自己家的,还会有人这样做吗?城市的美丽是要靠大家共同维护的。请爱护我们的城市、爱护这些公共设施。

    运输工具放一边   垃圾为何不运走?
    本报记者  季式学
    沙发倒扣、摩托当道、床箱叠摞、板爷被“铐”——这可不是影视基地的打斗现场,而是我市某小区的一处别样“风景”。从物件上的灰尘和周边的环境看,它们显然在此待了很久,属于名副其实的“钉子户”。它们的主人是为了“炫富”还是另有想法,让人不得而知。但从物件的年头看,想必其主人的年纪也不小,可能舍不得扔掉,家中又没处放,就明目张胆地放在小区里当摆设。您老这是自在了,可您的邻里们为之可要头疼。白天走路他们得绕行,晚上回家一不留神还容易撞上,熟悉环境的人“避开”了,不熟悉环境的人走夜路还真容易“受伤”。东西是个人的,属于私有物品,摆在公共场所妨碍他人生活就是您的不对了。请您想开点,把它们送到该去的地儿,给周边的人行一个方便。

    “大家”的地方成了 “小家”储藏室
    本报记者  李 锋
    小区环境不仅关系小区的形象,更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一个现代、整洁的小区,一堆被个别居民乱放的杂物突兀地出现,真是大煞风景。记者在小区里采访时发现,有居民在自己家房子的墙上凿个门,开个小商店不说,竟然还在门口摆放了不少破旧家具和一些其它杂物,俨然把这并不属于自己的公共区域当作自家的“储藏室”。这样的举动对于摆放杂物的居民来说确实让自家干净了不少,可是这样做,不但给小区的整体美观带来一定影响,也反映了一个人公德心的缺失。

    爱“淘宝”的老大爷 你的地盘我做主
    本报记者  季式学
    大树绑绳成了“天然衣架”、公共座椅搬回“自家”、空地直接种上白菜,周边摆上大缸、沙发,广告牌子地上趴、废品直接堆树下。也不知老大爷又从哪里淘来了“宝贝”,坐在霸占来的座椅上悠然自得地翻看着,一副“此处是我家,我随便糟蹋”的姿态。
    在此,记者想对这位老大爷说上一番话:公共设施大家用,别把公家当自家。公共绿地种花草,别想种啥就种啥。公家地块公家用,占为己有不像话。和谐社会靠大家,请您抓紧搬个“家”。

    神秘“小庙” 吓你一跳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在我市某小区的一栋楼门前,今年6月突然出现了一座神秘的“小庙”。别看“小庙”只有一米多高,里面还供着两位不知名的“神仙”,而且这座“小庙”香火不断,常有整只鸡和新鲜的瓜果之类的供品敬上。到了晚上,“小庙”的烛火闪烁,让夜行于此的人战战兢兢。别说女人、小孩子不敢从这里走,就连常走夜路的男士冷不丁儿地看到也能吓一大跳,绝对起到了良好的“防盗”效果,无论小偷大盗,都得借个胆子过。前阵子不是出了个盖在楼顶的“史上最牛别墅么”,咱们这个完全可以申请个“史上最牛神庙”嘛。

    晾衣又晾袜 小鸟空中挂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整齐统一的窗户外墙,仅仅需要几根竿子和钢钉,就能化身为多功能晾衣架。不仅能晾衣物、晒被子,甚至还可以用来悬挂鸟笼,让小鸟“足不出笼”就可以回忆到活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
    这种采光好、通风好,又节省空间的自制晾衣架优点多多,就是安全问题上有点让人担心。楼下路过的人可得当心着点,天上掉衣服千万别收家去,这绝对不是老天爷心情好白送给您的“外财”。不然下次路过这里,也许天上掉的就不是“馅饼”,而是“铁饼”了,谁知道哪天掉下来的是鸟笼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哪?

    水井修在路中央  太“有才”了
    本报记者  郭珍珠
    不知道是先有了台阶,后有了这口井,还是先有了这口井,后修建的台阶。虽然“渊源”无从考证,但眼前的“路”着实考验行人的眼力。经常走这条路的人或许走到此处会多留一份心,或高抬腿,或绕行……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天黑路滑,不经常路过此地的行人走到这儿会遭遇什么?谁能想到在台阶的中央会多出来这样一个“障碍物”。
    听居住在此的居民讲述,在此跌倒的人绝非个例,这样的“景观”给行人带来了不少麻烦。真的希望小区的设计者在规划时多考虑细节,多一些“以人为本”!

    阁楼也疯狂
    本报记者  王 超
    顶楼平台一般是商品楼房阁楼外面的一块空间,既能使整栋楼体看上去美观,又能使顶层业主的光线充足。而彩钢板房是可拆卸的一种临时性用房,如建筑工地和厂房等。两者本来是毫不相干,却被图中这几户业主们结合得“天衣无缝”。您看,阁楼被彩钢板包裹得严严实实,平台也“不见了”。这几家顶楼业主的心还真齐,看来是统一了想法同时做的。你们自家的占用面积是大了,可这却是用整个小区的形象换来的。此小区枣红色的楼体典雅大气,仰望高高在上的楼顶,明晃晃的一排彩钢板房,使整栋楼都感觉透不过气。真是大煞风景。

    消防通道“道”不通
    本报记者  李 锋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消防通道的作用在发生各种险情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轻视消防通道。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人真正地在意过这消防通道?消防通道被挤占、被拥堵、被上锁的现象真是屡见不鲜。在某小区,一消防通道的门被紧紧地锁上,门上还赫然挂着“防火通道,请勿停车,擅自停车,后果自负”的警示牌,这牌子和门口横七竖八摆满的自行车、摩托三轮车、汽车放在一起真是显得有点讽刺,这个警示牌如同虚设。消防通道“道”不通,一旦出现火情,延误了最佳救火时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肆虐。然而近年来,小区的防火通道越堵越严重,偏偏有些居民不自觉,也没一个部门能够管理,如此下去,是不安全的!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