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奏响全面小康决胜号角继往开来 书写首善之区壮丽华章
热烈祝贺辽源市龙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热烈祝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源市龙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凝心聚力 奏响全面小康决胜号角继往开来 书写首善之区壮丽华章
俯瞰龙山大地
利源铝业轨道列车车体型材生产线
鸿图锂电打造精品锂电隔膜
龙首山景区一角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是百姓的“贴心驿站”
东艺社区活动室居民自编的舞蹈
五年一个跨越,龙山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五年一个刻度,龙山区又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五年来,龙山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5亿元,年均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年均增长1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万元和1.4万元,年均增长9.6%和10.9%,全区经济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五年来,龙山区累计谋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20个,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优势步伐,高新技术产业高歌猛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五年来,龙山区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1.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6.4%,深入推进实施141项惠民实事计划,医疗惠民、教育惠民、安居惠民、文化惠民……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回望过去五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展望未来五年,是一曲创新实干的美好乐章。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攻坚,面对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任务,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哈长城市群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龙山区已然吹响了决胜的号角: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吉林省构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等重大战略的叠加共振机遇,按照龙山区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夯实基础、抢抓机遇、攻坚破难、敢于担当。到2021年,龙山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1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8.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65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达到4.1万元和2.2万元,全力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宜居、幸福文明、和谐稳定的辽源首善之区。
五载躬耕结硕果 砥砺奋进铸辉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龙山区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累计谋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20个,为全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发展棚室经济、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个,龙头企业10家,牧业小区32个,专业合作社161家,各类休闲山庄58家,带动农户5000余户。以中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代表的涉农项目,将深度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利源精制由铝型材初加工发展为以高精铝深加工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成为全区第一家民营上市公司;鸿图锂电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正旭、正阳等建筑企业调整发展方向,建设了食用菌、绿色稻米等生产基地;龙山工业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天楹垃圾焚烧发电、华纺科技等5户企业相继入驻。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蓝天城、御峰广场、农合世家等项目顺利实施;交通体验公园、消防安全体验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汽车贸易产业园初具规模,现代、大众等10家4S店投入运营;科技智慧产业园快速发展,入园企业达到59家。预计到2016年末,龙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7.5亿元,年均增长11.7%是2011年的5.2倍。
城乡发展更加均衡
五年来,龙山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发展规划,城乡发展与产业升级得到相互支撑和依托,形成了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局面。完成辖区内行政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辽河北岸、颐和上书园等20个地块4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回迁安置居民7332户。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023套、发放廉租补贴3122万元、改造维修农村危房456户。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环境卫生连片整治和绿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城乡生活环境得到整体提升。
民生事业全面改善
五年来,龙山区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实施惠民实事计划141项。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1.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6.4%。开展“救急难”工作,受理各类临时性救助1.6万人次;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体系,新农合住院补偿年度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城乡居民、“五七”家属工等五类群体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城乡社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能力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2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行动,到年底预计可实现1000人脱贫目标。社会事业初步实现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公共文化事业,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社区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建设任务,组织各类公益文化演出487场次,成功举办两届国际琵琶艺术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1.33亿元,先后改善市实验小学等7所城区小学和寿山中心校等7所农村小学办学环境,建立校园安全远程监控平台,为农村小学配备12台校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投入资金3380万元,完成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7个基层中医馆和2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健康促进示范县区评估验收。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五年来,龙山区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成立商务局和机关事务管理局,整合组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坚持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全面落实“五证合一”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办事效率,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群众创业热情;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职权93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比例达到46%,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部门用权行为;推进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延伸基层社会服务终端,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由街道式管理向社区化服务的转变;推进便民服务改革,整合组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便民服务“一站式”办理,服务群众效能得到显著提高;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标准。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五年来,龙山区深入推进“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硬件建设全面完成,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三级标准化。持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行业的有效监管。加强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营造了“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信访行为,群众利益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实施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强化特殊人群管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基层治安防控和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龙山区决策行为进一步规范。龙山区坚持依法治区,完成“六五”普法工作,持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议事规则,对“三重一大”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有力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实效性。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针对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全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房屋和集体土地征收以及维稳、禁烧、防火、防汛、防疫、清雪等工作中,形成了全区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氛围。党风政风进一步转变。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督,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对梳理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八大抓手齐发力 不忘初心绘蓝图
抓产业,拓宽发展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精品农业。围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发新产品,满足城市多元化需求,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供应基地;围绕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物联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2个以上科技化、智能化农业产业基地;围绕实施品牌战略,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培育上实现突破,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5个在全省推得出、全市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围绕引进和扶持涉农项目,推动农产品实体供应与网络销售的有效对接,带动辽源市及周边村镇电子商务、农产品配送及冷链物流、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工作力度,促进集约化经营。2017年,重点推进正旭食用菌示范基地、吉米飘香绿色稻米试验大棚建设;引导周家酸菜、购购够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发挥“马铃薯+”对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作用。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全力实施“1+2”转型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利源精制等高精铝加工企业,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发展,不断延伸铝型材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新龙塑胶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一汽集团深度合作,扩大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鸿图锂电二期、三期扩建,全面提高产能,构建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加快广而洁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步伐,深化华纺科技股权改革,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静脉产业园项目建设,扩大废弃物综合处置与利用能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2017年,重点推进利源三期、天楹垃圾焚烧发电等完工项目达产达效;推动鸿图锂电、华纺科技、广而洁等企业做大做强。厚植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中心城区地域特点,全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引导传统商贸服务业,走电商与实体店融合发展道路;以蓝天城、御峰广场、全民健身中心为核心,打造新的都市生活圈;谋划以銮驾山、向阳山为重点的近郊环城旅游业;整合市区现有资源,吸引外埠游客,实现“住一宿”的旅游目的;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引导多方参与,引领全市健康消费产业发展。房地产开发业以提升住宅质量、满足差异化需求为目标,围绕新城区建设及商业开发,加强高端产品供给,走个性化、定制化发展道路;规划整合生产和生活性物流业,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标,尽快形成成龙配套产业链。到2021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2017年,重点推进蓝天城、农合世家主体工程建设。
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牢固树立项目强区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打造辽源经济活力最强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上,对引进的项目跟踪服务,对有发展潜力的全力培育,对形成规模的保驾护航,着力培育2至3个支柱型项目。在政策运用上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加大争资争项力度,以政策红利推动项目落地,每年开工新项目、在建大项目占比达到40%以上。在资金投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助力企业融资,实现企业由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的转变;筹建行业商会,引导企业抱团取暖,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到2021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17年,重点推进中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二期项目建设;实现泓源制药阿莫西林项目达产达效。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强化精准招商理念,提升招商质量。结合全区产业定位,重点引进税源型项目,围绕现有优势项目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招商,实现聚链补链;重点引进科技型项目,注重扶持原创型企业发展壮大,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区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长时期的发展;重点引进民生型项目,为百姓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生产生活服务,着力提升百姓生活品质。2017年,重点做好参加第十一届东北亚博览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抓园区,打造发展平台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综合运用“PPP”等多种路径推动生产要素集聚,把园区打造成为基础设施齐、吸引项目多、运营成本低、竞争能力强的区域经济发展平台。龙山工业开发区以建设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吸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入驻园区,打造能够全面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的新兴工业化平台。2017年,以园区提挡晋级为主线,重点完成开发区排水管线改造、供水和供热工程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飞灰填埋场等项目建设。汽车贸易产业园以建设辽源市“汽车+生活”消费基地为目标,逐步建立起集销售、金融、保险、物流为一体的汽贸产业集群,推动汽车会展、赛事、营地等项目落地,打造独具龙山发展特色的“汽车后市场”平台。2017年,重点推进汽车仓储物流中心和中高端二手车交易等项目。科技智慧产业园以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目标,抢抓辽源市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在全省范围内与中兴、华为等公司开展大数据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合作,着力培育原创型科技企业,提升园区科技含量,打造惠及民生的科技智慧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以国家级众创空间和产业孵化器为依托,重点推进蚂蚁金服支付宝千县万亿计划项目签约落地;实施准入退出等机制,提升园区企业出孵率。
抓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改革为动力,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确保龙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以创新积聚发展动能。全面推动龙山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支撑,激发企业活力,挖掘市场潜力。在保安全的基础上,强化龙融担保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拓展服务空间;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性科研基地;立足科技智慧产业园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探索成立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2017年,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实现5户小微企业进限入规。以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研究需求侧发展,为市民提供更系统、更全面、更精准的服务,增强龙山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的司法运行体系;深化公共领域和民生领域改革,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社区体制改革,结合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增强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和中介服务,构建科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2017年,主动承接好省、市下放的各项改革任务,做到“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抓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龙山区将打造全市审批最快、服务最优和流程最短的政务服务环境,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将龙山区建成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最优区。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坚持阳光政务服务,规范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试行重大项目即办、领办、代办制度,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服务兴商、情感留商、政策招商,服务好本地企业家、外出投资企业家、外来投资企业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将龙山打造成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意识、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对庸政、懒政、怠政的整治力度,保持严肃查处“涉软案件”的高压态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各级干部都要树立要责任不要权力的思想意识,把龙山区打造成吉林中部投资“洼地”。2017年,重点建立并推行首问负责制、问题清单制、包保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设立软环境办公室,营造高效便捷优质的政务环境。
抓统筹,促进均衡发展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促进生产、生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打造农村补充城市,城市牵手农村的城乡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主城区与乡镇发展并重,结合东双高速建设,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推动二环路内村屯搬迁改造,形成纵贯东西、连通南北的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以“城市攻坚”为契机,完成域内最后4000户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危楼和弃管楼整治工作,逐步实现各类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确保群众的居住质量和安全。2017年,全面完成东双高速龙山区段的征收工作;推进银基东、福镇大路、友谊花园等地块棚户区改造;完成5个弃管小区物业管理任务。以寿山镇扩权强镇和工农乡产业强乡建设为主导,推进特色园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承接城区产业转移;完成土地确权登记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打造一批有项目、有产业、有文化的特色村。2017年,重点推进创业服务中心附属工程、福源路建设、渭津河河道治理工程等项目。提升城乡社区管理水平。以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区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引导居民自治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着力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参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结合“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开展,在近郊农村探索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一体化服务。2017年,重点完成东艺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化建设,完成康宁社区重建,做好农村社区化试点前期工作。改善城乡人居生活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和生态人居建设。结合山体、河流的保护及绿化工作,打造龙首山绿化视廊和沿河生态绿道;结合“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完成东辽河、渭津河等主要河流河道和域内塘坝的综合治理;结合“三年清收、五年还林”计划,加大清林和还林工作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林地保有量达到6500公顷以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常态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改厕进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1年,打造5个“省级美丽乡村”。2017年,重点推进东辽河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工作;完成500个“美丽庭院”和1500户“干净人家”创建和打造工作;全面完成禁烧、防火、防汛、防疫、清雪等工作任务。
抓民生,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惠民利民导向和共建共享原则,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开展“救急难”工作,确保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从根源上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覆盖区、乡镇(社区)、村三级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智慧社区为依托,探索居家网络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2017年,重点培育2家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推行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农村低保要超过脱贫标准。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围绕教育惠民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合理规划城乡学校数量和布局,新建、扩建5所小学,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围绕卫生计生惠民计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龙山区医院承载能力,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拓展中医服务覆盖面,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健康公平。围绕文体惠民计划,全面提升文体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全覆盖。围绕科普惠民计划,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共同发展。2017年,重点推进工农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完成龙山区文体活动中心选址、设计和5处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南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谋划龙山区医院异地重建。
抓稳定,筑牢发展根基
以优化社会治理为立足点,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致力打造平安龙山、和谐龙山。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强化应急管理和演练,提升安全生产综合部门、行业部门和属地部门的监管效能,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食品可追溯监管系统,强化药品动态监管和风险防控。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1至2个卫星消防站。2017年,重点推进“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与省市联网运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全面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水平,加大违法犯罪防控和惩处力度,维护社会秩序。2017年,重点加强信访隐患排查,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全面实行网上信访办理,及时妥善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版稿件由陈健 吴海波 孙思萌 付瑶 提供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