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线”间
●为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全国稀缺人才、省城大医院的教授不远百里,先后两次驱车到辽源。
●这既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也是院地合作、共建和帮扶结下的“硕果”
生死“一线”间
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本报记者 于芯
“林教授,手术后我哥的心律出现不齐症状,我们心里没底,您能再来看看吗?”带着试试看的口吻,11月2日15时,辽源市民张艳平拨通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外科林柏松教授的电话。
“先别急,处理完手里的工作,我马上去辽源。”
让张艳平和家人兴奋不已的是,省城大医院的教授竟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18时,林柏松风尘仆仆地赶到辽源市中心医院直奔11楼患者病房,对患者心肺听诊,简单检查了患者的眼睑及双下肢。
“看起来气色挺好,恢复的也可以,把这几天的心肺片拿来我看看。”来不及寒暄,林柏松直入主题。
“双侧胸腔有些积液,不是什么大问题;由于长期卧床,要定期间断进行双下肢按摩,加强血液流通,防止形成静脉栓塞;胸腔引流管也应该撤下;适当拍打背部,提高心肺功能;明天再查一下肺部CT……”接下来的20几分钟,林柏松边检看病历边嘱咐患者家人。
“哥,快谢谢林教授,是他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也救了我们全家啊!”扶着病床上的哥哥张艳峰,张艳平激动不已。
原来,10月20日20时,由于意外受伤,张艳峰被送到辽源市中心医院时,已经没有了血压和意识。
“快,马上进行抢救,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辽源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朱然要求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无影灯下的手术仍在进行,患者肺损伤修复接近尾声。
“得赶紧想办法,患者心脏也有损伤,咱们辽源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处理不了!”刚结束肺修复手术,朱然就跑出手术室,告知家人。
这可咋办?张艳平急得直流眼泪。
“要不想办法联系一下长春中日联谊医院的专家吧?那是咱们辽源的协作医院,兴许能行。”朱然的话,为张艳平点燃了希望。
“我给东辽县医院的贺志院长打电话,他知道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的电话。”朱然说。
“这么晚,人家能来吗?”张艳平疑惑起来。
22时30分,贺志边打车前往辽源市中心医院,边把病人的大体情况向林柏松做了介绍。
接到求助电话的林柏松,忘记了一整天手术后的劳累,到医院取了一些必要的工具,星夜赶赴辽源。
0时,手术开始了。
手术中,让林柏松始料不及的是:病人左心室破裂、心肌水肿、喷血不止,伤情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另外,由于辽源市中心医院没有心外科,更没有体外循环系统,这个手术即使在中日联谊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有体外循环的保护,左心室破裂的成活率也不到20%。
“不管有多困难,也要全力救治。”林柏松暗暗为自己打气。
止血、术中、按压……在两地医护人员的协作努力下,一切似乎都进行得比较顺利,然而进入最后缝合阶段,难题出现了:由于心肌水肿,带来的专用缝线都无法缝透心肌。
此时,林柏松额头冒出了冷汗,要是不能进行有效缝合,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病人的生死就在这“一线”之间,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让他活过来。林柏松吃力地用手顶着伤口,让护士拿来所有型号的手术缝线,足足挑选了半个小时……最后果断做出决定,用妇科的一种缝合线对伤口进行缝合。
一个小时后,手术结束,病人转危为安。林柏松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疲惫地走出手术室。
“谢谢、谢谢您了!”张艳平和家人紧紧地握着林柏松的手,哽咽得一个劲儿地道谢。
“要谢就谢谢把民生举在头顶的好领导吧,自从你们吴兰书记和我们赵国庆院长达成两地医院协作以来,辽源的患者就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这才有了‘生命通道’的畅通。”林柏松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