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正校准民生“指南针”

拨正校准民生“指南针”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作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辽源拨正校准民生这个“指南针”,靠紧基本民生需求,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扎扎实实地办好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和好事。
    近年来,辽源从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的需要入手,加大民生投入,年度组织实施13个方面30件惠民实事,以民生为本,以服务为先,投资超过40亿元,让辽源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
    全面经济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辽源制定出台了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城乡居民创业就业。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4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万人,新增创业4269户。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市。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积极应对粮食价格下降对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通过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政策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辽源连续11年实行养老金调待,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老等临时救济制度,充分发挥了兜底机制作用。国企改制社保并轨试点企业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农保、城居保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近年来累计建设回迁住宅9.5万套,改造“暖房子”504.7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后24小时供水能力达到95.2%。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辽源职教园区,加强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药价平均下降21%,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辽源共有贫困村43个,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3332户28001人。在推出“六个精准发力”和“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的同时,落实了市县乡三级包扶责任,推出了“一村一场”“一户一棚”“一人一技”等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村村有扶贫项目、户户有包保措施目标,将有1万人在今年年底实现脱贫。
    社会稳,大局安。辽源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法治辽源建设,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保障和促进了依法决策,东丰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连续7年获得省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一等奖,辽源成为唯一连续5年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