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力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力
——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上篇)
袁学高 本报记者 李及肃

 

    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农民增收困难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精准发力,全市农业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果。2月25日,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统筹安排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政府成立了3个工作组,深入县(区)、乡村、企业和农户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市农委组织农业专家调查摸底、测算论证,编写下发《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手册》,邀请农业部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粮食生产克服了春季低温、夏季干旱,并在高产作物玉米面积下调5.76万亩的情况下,仍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46.97亿斤,比上年增产5%,增幅位列全省第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园艺特产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着力打造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该项目纳入了中德两国农业部《共同意向声明》合作项目,9月1日至2日,中德现代生态农业研讨会在辽源成功召开,示范区成为辽源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得到有效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到有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96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的35%,在全省流转比例排名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2071元,比上年增长11%。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76万亩,改种水稻、甜玉米、豆类、杂粮、蔬菜、食用菌、果树、西瓜和香瓜、花卉、中药材等作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3.76万亩,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内流转5000亩水田。其中,2000亩水稻通过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验收,1000亩水稻通过有机转换期认证。吉林鑫源米业800余亩水稻通过有机认证,绿色高粱、谷子等杂粮种植面积6000亩。启动实施了一批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在金洲现代农业、永宝顺等蔬菜种植企业的带动下,大地蔬菜发展到12万亩,棚室蔬菜要发展到2.6万亩,推动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东丰县成立了远征食用菌研究所,正旭、佰晟源、东丰那丹伯、西安区喜和等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全市食用菌规模突破2000万袋。
    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改扩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个,牧业小区总数达到568个,畜禽饲养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规模化饲养率达到80.8%。畜禽发展数量和肉蛋奶总产量保持稳定,猪、牛、羊、禽、鹿饲养量预计达到85万头、47万头、11.2万只、3800万只、22.2万只,肉、蛋、奶产量预计达到12.2万吨、9.9万吨、0.5万吨。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东丰县投入1311万元,东辽县投入480.9万元,建立两处无害化处理场,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测和饲料兽药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玉米、水稻、猪、牛、羊、禽、鹿、蔬菜、柞蚕、食用菌等资源,实施金翼蛋品720万只蛋鸡养殖、东丰药业的梅花鹿产业园等2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着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2家,市级89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加强品牌培育。坚持培育品牌、扶持品牌、宣传品牌,御泉、金翼、吉东和吉羊麒鸣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花市、够够购等17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马记鹿茸、东辽黑猪等特色农产品157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35个,品牌农产品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名片。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86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