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百姓新期待 下一个30年 幸福再出发

    建地级市30年间,辽源历经风雨沧桑。在30年的不断求索中,辽源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丰碑。
    30年间,辽源在经济总量逐年扩大、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民生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社会保障越来越全面,以人为本的理念愈发清晰。
    30年间,辽源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发展功能不断完善、交通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辽源人民愈发满意,群众真正分享到了30年辽源飞速发展的成果。
    对辽源人来说,在自豪和骄傲的同时,过去的30年里,更收获着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幸福生活。
    面对未来的30年,辽源人民满怀期待……
    这期待,是工薪阶层收入的增加、衣食无忧;是学生毕业后的一份稳定工作和事业有成;是老百姓人情温暖、家庭和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公平、改进民生、奋力改革、转变作风的各项举措已经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面对改革,百姓更加充满期待;面对未来,百姓仍有无数梦想。
    改革回应期待,才能更美地前行。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期待的“房价不要再疯涨、物价不要过快上涨、居民收入增幅跑过GDP、社会保障更公平、创业环境真正好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

    入口的食品更安全
    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访对象:李文华  39岁  化妆品销售人员
    咱们辽源的饮食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多样。街头小推车上,各种炸、烤、涮、煮的小吃随处可见,但是食品卫生根本保证不了。就说有几家大排档,摊子摆在马路边上,客人们就着汽车尾气开吃,脚下还有许多竹签之类的垃圾。还有一些卖散货干果的小摊,一摊一袋地敞开口,在满是灰尘的路口上叫卖,眼瞅着一阵风过后,那些蜜饯类干果的颜色就“深”上了几分。偏偏这些街头小吃很吸引人,大人都控制不住,何况小孩子,看到了也不管干不干净就要吃。这些街头食品很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我就想着,这些街头小吃的卫生得抓一抓,也不要求这些问题能一次性解决,咱能改变一点儿是一点儿。哪怕是让街头小摊们给摊位安上个玻璃罩,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证食物的干净卫生。期待咱们辽源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可以再做得更好些。

    自己多点“做梦”的时间
    本报记者 李 锋
    采访对象:赵辉  中学生
    我认为,如果一个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他怎样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我们学生真的盼望自己的课业负担有所减少,早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睡觉,这样我们才有精力上好课,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这次我们学校规定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延后半小时,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早上多睡半小时了,我们将有充足的睡眠了。在我上学的这几年, 学生“减负”的话题一直在说,可是却屡屡流于形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减负”的办法最后不了了之。我真的希望这次“减负”的路能够走得更远。

    放飞梦想 走好自主创业人生路
    本报记者   李 锋
    采访对象:王平  23岁  酒行经营者
    在全球经济化和就业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为了追逐梦想,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我也和他们一样加入了创业的行列,期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我的酒行刚刚起步,装修也不太豪华。对于刚刚毕业的“90后”女大学生来说,被称呼“老板”,似乎对我来说有些不太相称,我更愿意称自己为初涉商海的创业者。
    说起自主创业的初衷,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政策好,对大学生创业非常支持,想趁自己年轻,在最有冲劲的时候出来闯一片天地。我的父亲是个商人,可能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对经商很感兴趣。在大学期间,我就是学校的主持人,有着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企业发展方向,打造自己的创业团队,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开店,就是我迈出创业之路的一步。开店之初,我认为赚钱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今后积累一些人生经验。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我开设了这家酒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出自己的人生之路。今后,我真心地期待我的创业路能够一帆风顺。

    多些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就好了
    本报记者  王超
    采访对象:刘书军  62岁  退休干部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希望党和政府能多多关注我们老年人,多给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的平台和场所。
    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光我家所在的新兴社区就有2700多位老年人。然而,像我们社区这样的活动中心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全区乃至全市那么多老人,不可能都挤到这里来活动啊。我们本社区的老人下楼几分钟就到了活动中心,有几个不是我们社区的老人,他们有时来我们这儿活动,每次都要坐几十分钟的公交车,既浪费时间,又不安全。老年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在晚年都希望自己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希望有关部门多为我们老年人搭建一些活动场所,多为我们提供一些娱乐平台。希望我市社区以及各相关部门更多地举办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驾校教学方式得改改
    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访对象:乔羽  27岁  公司职员
    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我家买了车,但一直是老公“自驾”。为了分享这代步工具,今年7月份我也在驾校报了名。买书、上课、按指纹。按照驾校的宣传,我满怀着信心,准备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拿下驾照。可等到真的学起来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么天真,在最简单的笔试科目1过去后,就是一连十多天的驾驶学习。虽然科目2只有五项内容,但每班十多个学生轮流练下来,平均1人也只能练上4次。这就意味着我在驾校学上一整天,却只能练上一共不到1小时的车。之后就是路试,这个也需要整天上课,但每个人也只能上午、下午各轮流练车1次。这种一连20天左右的练车,对于正在工作中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前后一个多月的学习对工作有很大影响。
    我想,学车的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烦恼,感觉驾校教学时间太不合理。 希望驾校在时间安排上更合理,使学习效率提高。

    再涨工资我家就能宽裕点
    本报记者  王 超
    采访对象:赵永芝  48岁  社区工作人员
    我关心的就是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最希望我们工薪阶层的工资再涨一些。虽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一连给我们涨了几次工资,可因为我们工薪阶层的工资基数低,对于现在的物价上涨,我们的工资在“高消费”的生活面前显得还是有点“可怜”。我现在的工资每月是1260元,几天前我买一袋面花了110元钱。两三年前一袋面才70多元钱;现在生活开销大,人情往来也是“水涨船高”,一个月要是有2份“人情”,我家的日子就会很紧巴……节假日,出去走走,精神生活方面想提升提升,现在只能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那个钱啊。

    家乡越建越好 孩子回来工作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采访对象:王有林  小区居民
    我和老伴都退休了,我们衣食住行都不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俩的晚年生活也是挺丰富的。他平时喜欢在家和老邻居下象棋,我晚上喜欢出去和姐妹们跳健身操。现在最牵挂的就是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有时看着邻里家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工作,打心底儿羡慕人家,总想自己的孩子要在这边工作就好了。我儿子在北京的一所大学学习公共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外地工作,平时工作太忙,很少回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趟。孩子很孝顺,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但是孩子不在身边,当父母的心里也总是惦记着孩子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在那边生活得习惯吗?现在我和老伴唯一期待的就是咱家乡能够越建越好,招来更多的大型企业来辽源投资兴业,让远在他乡求学的学子们在家乡就有一席“用武”之地,为家乡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用请假 就可以按时接孩子
    本报记者 咸凯慧
    采访对象:李明玉  银行职员  
    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生活很规律,也没有什么应酬。即使没有应酬,接孩子放学都成了我们两个人最大难题。家里有老人接孩子放学的还行,可是像我们这样的两个人都上班,孩子又没有老人可以接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正常下班时间是5点,除去路途花费的时间,到幼儿园就要5点半了。而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却在4点左右,我们该怎么去接呢?总不能天天请假去接孩子放学啊,可孩子又不得不接。在接孩子放学的问题上,我和老公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如今不是都提倡以人为本吗?试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没人接,自己又怎能安心地上好班呢?希望相关部门和幼儿园方面都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上班族”的困难,让我们既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没人接送,又能安心工作,解决我们没下班就要请假接孩子放学的问题。

    游泳馆多几个 体育场馆能开放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采访对象:李洋 医院职员
    我们年轻人,除了上班,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我这人就喜欢游泳和打球,最大的期望就是辽源的健身场所能够多一些、体育场馆能够面向群众开放。众所周知,辽源就一家市内游泳馆,让我市的广大游泳爱好者没得选,只能到这里游泳。天热的时候,来这里游泳的人很多,有时候排队要等很久。原本准备在水里痛痛快快游泳,进去一看,很多人在游泳池里,就像煮饺子似的,很不舒服。我最大的期待就是辽源能够多建几个大型游泳馆,让市民们真正感受到游泳带给人们的轻松与快乐。还有一点期待就是希望我市的体育场馆能够面向市民开放,让平时忙于工作的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场地活动,让全民健身普及开来,让家乡父老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好地为家乡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停车位多一些 罚款少一些
    本报记者 咸凯慧
    采访对象:杨师傅  刘女士  私家车主
    在感受着城市发展变化的时候,有些人也常因为城市的发展而苦恼。广大司机朋友就对记者倾诉了他们的烦恼。
    私家车主杨师傅说:“我的车不是什么好车,花了几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车。但是,如今交罚款的钱都快赶上买车钱了。在去白泉的路上,在集贤岭那,平时车根本不多,但是有不熟悉路的人,在那段路开到六七十迈很正常,但是就偏偏超速了。那段路限速40迈,本身路况还不错,为什么限速那么低呢?我在那儿一次性被罚了2000元钱呢。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都在那儿被罚过。”
    在百康药业上班的刘女士也有同感:“没有停车场供我们停车,车位很紧张。我们都是工薪阶层,一次被罚款200元,还要扣3分,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希望以后能多些停车位,少些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