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你”那么远,这么近……
对于身心健康的孩子来说,多数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可以上重点学校,是祖国的未来。但对于另外一群特殊的孩子而言,他们从出生便走上了一条比普通孩子晦暗、坎坷的人生之路——他们是孤独症(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糖宝宝)、智力障碍等有先天残障的儿童。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先天性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只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所以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些特殊的孩子只是听说或是在媒体上见到过,“遥远”而“神秘”。其实,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虽然他们不像健康孩子那样聪明伶俐,但他们的内心却比常人更加纯净,“爱”与“被爱”也更加纯粹。也许,你主动走近他们、关爱他们,他们还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为深入了解这个特殊群体孩子的学习、生活,体会一下作为这些特殊孩子的老师、家长的不易,近日,记者就怀着好奇又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市特殊教育学校,与这里的孩子、老师、家长相处了6天,也有了感动、幸福、温暖、愧疚、心酸、忧心等五味杂陈的6篇采访日记。今天,记者就将这6篇采访日记与广大读者分享。
“来自星星的你”那么远,这么近……
培智学生在上声乐课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晴转小雨
“星星的孩子”生日也快乐
今天是中秋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吴井玲老师所带的培智部九年级“自闭”学生詹天歌的23岁生日。
上午9时左右,我来到班级,吴老师正带领其他同学为了詹天歌的生日会搬桌子、挪椅子,而詹天歌本人则在自己的座位上专注地写着他喜欢的美术字。
过了一会儿,一个白发多过青丝的阿姨拎着一个生日蛋糕走进教室。吴老师告诉我,这是詹天歌的妈妈汤女士。当老师和妈妈告诉詹天歌,为他买了生日蛋糕时,他放下了手中的画笔,高兴地走到了放有生日蛋糕的桌子前面,摆弄着生日蛋糕的外包装。
吴老师摆上了上班路上买的几种水果,詹天歌妈妈把生日蛋糕外包装打开,一根一根插上生日蜡烛;其他同学也在吴老师的启发下,纷纷拿起纸、笔写下对詹天歌同学的生日祝福。有的同学因脑瘫握不住笔而写得很吃力,有的同学因为写这几个字的祝福而憋得脸通红……
一切准备就绪,这个特别的生日会开始了!吴老师说:“我宣布,詹天歌同学23岁生日会正式开始。我们现在共同为他唱一首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唱完生日歌,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欢呼鼓掌。而此时的詹天歌则乖乖地坐在妈妈身边,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随后,在吴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把之前写在纸上的祝福送给詹天歌,并分别读出写在纸上的祝福语;有个喜欢唱歌的同学,拿起了每天随身携带的话筒,走到讲台上,为詹天歌唱歌送祝福。
吴老师告诉我,过生日是学生们最期待、最高兴的日子,像詹天歌这样的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所以,他们班的7个孩子,每人过生日,她都会在班级为其庆祝。詹天歌的家庭条件算是较好的,所以过生日妈妈都会订好生日蛋糕带过来。但学校里的孩子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偶尔她会自掏腰包给学生买生日蛋糕,但毕竟条件有限,所以有些孩子过生日还是有吃不到生日蛋糕的情况。不过,就算吃不到生日蛋糕,孩子们还是会因为大家共同给自己过生日而开心得不得了。
看着黑板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老师、同学和家长都露出幸福的笑容,吃着祝福满满的生日蛋糕,听着同学们真挚的祝福语……此时的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记者身份,忘记了这些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智障、残障,仿佛就是来参加一场同学的生日会。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多云转晴
拥抱如此温暖 生活如此自强
为了看一看住校孩子们的生活,今天凌晨5点我就来到了学校。因为孩子们基本都在5点半左右起床,所以,我到学校时,宿舍还没开门。大约5时20分左右,负责舍务的王老师为我打开了宿舍楼的大门,并介绍了住校学生每天的生活。
宿舍楼与教学楼相连但不互通,坐东朝西的三层厢楼。一楼是值班休息室,二楼是男生寝室,三楼是女生寝室。此时,孩子们的起床时间到了,大一些的孩子基本能主动起床,而个别年纪略小的孩子还有些懒床,需要老师摸摸脸、拍拍肩才慵懒地从被窝爬起来。当看到我这个陌生的新面孔,他们非但没有排斥、防备我,反而几个10多岁的孩子分别给了我大大的拥抱。因为工作关系,作为记者的我也算见过一些场面,但如此情景还是头一回。起初,我有点儿害羞并不知所措,但很快我便还以他们同样微笑和拥抱。说不清是礼貌还是内心的不由自主。尽管他们多数人肢体不便,语言和听力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但见到陌生人竟能如此真诚、热情地打招呼,让那些健全世界里个别冷漠的人或事儿,情何以堪呢?
孩子们陆续起床后,叠被、铺床是各忙各的,扫地、拖地等公共的事情都抢着做,就连洗漱时他们也能不吵不闹,井然有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不敢相信这些残障孩子竟如此独立、自强。
大约6时左右,孩子们一切准备就绪,并纷纷走出宿舍,来到楼前的小操场上列队站好,由一名聋部九年级的“队长”组织报数、热身、晨跑、原地活动。这期间,舍务王老师发现我盯着宿舍楼门前堆放着的3大袋饮料瓶看,于是,她告诉我,这些瓶子都是住校孩子们平日放学后,在校园内捡到的。攒到一定数量后,她联系废品回收人员上门来取。卖废品的钱为孩子们添置生活必需品,如果有结余,就平均分给他们当做零用钱。
6时30分左右,孩子们围绕小操场晨跑10圈5000米结束。原地活动期间,他们看我在拍照,就主动摆起造型,看着镜头。时而集体合影,时而男生、女生分别合照,时而摆出V字手、时而伸出小拳头……见此情景,我没有理由不多给他们拍几张照片,没有理由不被他们所感染。
7时左右,孩子们来到食堂,早餐早已出炉。孩子们井然有序的拿餐盘,然后依次列队打饭。王老师告诉我,孩子们每天都是如此的生活规律。早上如此,放学后亦是如此。由于此类学生的学费、杂费、书费等都由国家买单,因此,住校学生的住宿费和一天三元钱的餐费就是在此上学的唯一费用。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晴
心的呼唤 爱的奉献
今天刚上完间操,我正琢磨着到哪儿个班去“上课”之时,听到有老师说:“孩子们的理发师来了,各班老师把需要理发的学生都带到一楼理发室。”此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立刻在脑海里画了几个问号。这里的理发,是偶尔一次还是长此以往?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是不定期的还是定期的?他们是想出名还是不忘初心?
随后,我跟随需要理发的孩子一同来到了教学楼一楼的理发室。两面大镜子,两把椅子,一男一女正在为两名学生理发。听老师介绍我是记者之后,他们只是微微点头一笑。但随后我发现,他们在给孩子理发的同时,却一直和陪读的家长聊着孩子们的近况,看上去彼此很熟络。期间,女理发师在为培智八年级的17岁自闭症学生包迎辰理发时,发现其头屑堆积很厚,已经严重堵塞了头皮毛孔。经过询问得知,这个孩子已经很久没有洗头了。其母亲多年前因病去世,爸爸在外地打工,目前他和姨奶生活在一起。因姨奶是个瘦小的老人,又因他是严重自闭症儿童,所以,对于洗头等事情,只要他不肯,姨奶就无能为力。她丝毫没有嫌弃孩子的头屑,仅而一边为其理发,一边对其说着妈妈般温暖的话语,然后又告诉姨奶配合她,理完发给孩子洗头。当为其剃完头,打来一盆温水后,先将毛巾浸湿裹在孩子头上,然后依然温柔地抱着孩子的头,轻轻地给孩子洗头,此时的包迎辰没哭闹。
学校副校长何凤怡告诉我,为孩子们理发的夫妻是位于银基花园一家理发店的老板邱智和妻子侯永月。夫妻二人每个月都会关店一天,定期来学校为全校学生免费理发一次,至今已连续坚持了3年。目前,像邱智、侯永月夫妇这样的爱心商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越来越多。双休日、节假日,为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41路等公交车司机将车开到校门口接他们放学;市公安局28岁的民警王大吉,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务员,但却“一对一”帮扶一个特困学生。只要该学生有需要交费、花钱的地方,他就及时赶来为其支付;我市某蛋糕店也将常年免费为全校孩子免费提供生日蛋糕。同时,以国网辽源分公司职员夏欢、韩雨庭等为代表的“一家人”“天天向上”爱心团队等社会爱心团体也定期来给孩子们捐钱、送物……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多云
“特殊”的学校 最美的“老师”
昨天,为了体会一下自闭学生过生日,所以没能第一时间与学校领导见面。今天,我和校领导们见面了,并接受了我的采访。
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铁东向我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概况,师资配备情况。
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38年(原辽源市聋哑学校)。为了优化教育资源,2008年,市政府对我市的四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体合并,并正式更名为辽源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我市唯一一所公立、归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纯公益性的综合特殊教育学校。面向辽源地区招收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各类残疾儿童。学校现有各类残疾学生144人,其中,聋生40人,智障生102人(其中需“送教上门”的重度残疾儿童12人)。学校共有教师34人,具有特殊教育资格的专业教师29人,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开设语文、数学、生活、体育、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的同时,又开设沙盘游戏、蒙氏训练、注意力训练、感统康复、运动(OT、PT)康复、言语治疗、音乐治疗等个性化康复课程,创新软陶、手编、计算机、美术色彩等特色课程。学校的功能教室、体育馆、宿舍等场所都配备聋生唤醒系统,学生用的奥尔夫乐器、脑瘫运动康复的康复设备,全校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学校先后获得“省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省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市教育局“规范管理奖”“教育科研单项奖”,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优秀组织奖”等殊荣。近年来,学校更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典型教师。“辽源好人”“吉林好青年”“全国特殊教育交通银行园丁奖”“辽源市十佳教师”“吉林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均有该校老师。
张校长说:“我们的教师常被人冠以‘傻子老师’的称号。因为现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因不了解情况而误以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傻子,老师多半是聋哑人。事实上,除了几位个别后调入的校领导之外,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特殊教育相关院校的高材生,个个都很有爱心,有的对残障学生甚至视如己出。他们对所有孩子都能一视同仁、不离不弃,就算重度残障的学生无法到学校上课,也会对其‘一对一’送教上门;他们虽然也是普通工薪阶层,但却常常自掏腰包为特困学生交食宿等必须费用;他们比一般人都容易满足,哪怕只是学生从家带来的月饼都能泪流满面。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在特殊教育事业中连续工作20年、30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目前,我们学校还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因为居民拆迁等问题,导致学校一直没有标准化的操场。每天上间操,老师和学生们只能挤在教学楼门前。阳光炽烈的时候,老师睁不开眼睛,学生则被晒得脸通红;因为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每两年办一次的校园艺术节就只能在没有舞台、没有专业灯光的学校体育馆内举行;因为没有一架能弹的钢琴,导致几个有钢琴天分和特长的孩子无法发挥自己所长……”
介绍完学校的基本情况,张校长带着我参观了一下学校。从硬件设施、教学环境到各个班级、老师。见过了这些“特殊”的老师以后,我有一个发现——这里的老师普遍长得都很漂亮,也许这就是相由心生的缘故吧!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晴转多云
“星星的孩子”一样能成才
今天,我来到了培智一年级。想了解一下这些智力障碍的一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是什么状态。在路上,脑海中还浮现出学生秩序混乱、老师焦头烂额的种种场面。但接触之后,我才明白,之前是我小觑他们了。现在,我对班主任丁一凡老师发自内心的佩服,对这些孩子也有了全新认识。今年30岁的丁老师,工作8年带了2届培智一年级。问她为何选择更操劳的一年级新生,她的回答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得有人教,哪个年龄段都得有人管。‘星星的孩子’一样能成才。”
说到这个话题,培智九年级班主任吴井玲老师更是因学生的多才多艺而自豪。和吴老师谈话,只要谈到她的学生,她都会像夸自己孩子一样向人介绍:“我们班的孩子虽然自闭症占大半,但都多才多艺,个个有所长。龙鹏钢琴已过了7 级,每次看他弹琴,我都特别崇拜他;詹天歌能唱歌而且音色特别好,会画画,写美术字更可以不断笔完成一个字;周冠男更是游泳和乒乓球项目的天才,多次在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游泳比赛金牌,2013年,还获得了乒乓球单打及混合双打冠军。另外,只要说出一个年月日,无论哪年哪月他都能准确说出当天是星期几……”
从事27年特殊教育的副校长何凤怡说:“在我们眼中这些智力障碍、残疾障碍的孩子都是宝贝。上天给他们关上一个门,就会为之打开一扇窗。我们学校不仅有些孩子多才多艺,甚至有些毕业生已经为我市、我省甚至国家争得了荣誉。早年毕业的学生王亚琴,是康复教育的典型代表,一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使之闻名全国。闫丽华、王艳华等优秀的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也是毕业于我们学校的学生。1985年至2003年,18年间,一共夺得世界、亚洲和国家残疾人运动会聋人女子乒乓球项目9枚奖牌,荣获一次世界双打第三名,连续5次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2011年,我们学校成立聋人高中部。2014年,高考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名同学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4名学生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专科录取。2015年,我们学校周庭竹在辽源市首届车模大赛中获得季军,她还代表辽源市残联参加了全省聋哑人演讲比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的高考我们又一次喜获丰收,一名学生再次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我校学生还经常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活动,在2014年吉林省青少年第二十二届科技艺术大赛中,学校有两名学生被评为特等奖,三名学生被评为一等奖。”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小雨
“特殊”的家长 简单的愿望
今天,是我在这里采访的最后一天,我采访了几个孩子家长。之前就听老师们说,学校允许特殊的残疾学生由家长陪读。
汤彤是培智九年级学生詹天歌的母亲。48岁的年纪看上去却比同龄人要老好几岁。汤彤告诉我,儿子詹天歌今年已经23岁,但因先天性自闭症,其行为能力和情感却像个小孩子。自从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不挑食了,老师告诉的一些话,有的也能记住了。但自从9月1日开学以来,她就犯了愁。因为现在儿子就是培智九年级的学生,2017年的这个时候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了。而毕业之后,她不知道儿子该怎么办……她说:“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全家人的心就踏实。可只要放假在家,他就不听任何人的话。家里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视而不见,我行我素。我们做父母的也得工作,让他自己在家真的不放心。明年孩子就要毕业了,毕业后他该怎么办啊!我现在最大心愿就是能有个特殊成年人的公益性养护机构,半公益也行,哪怕我们支付相应费用,我也认。”
45岁的张淑云是培智部八年级脑瘫女孩儿张文宇的母亲。生有一儿一女的她本该享受着儿贤女孝,可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女儿天生脑瘫,现在都无法独立行走。由于女儿需要人照顾,导致她多年来一直无法外出工作,儿子读高中和家中的一切生活来源都落到了打工的丈夫一个人身上。女儿11岁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以后,她更是完全陪读。向来只会做事儿不会说的她,让学校的教职员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2014年,经学校党组领导研究决定,聘用她为学校的临时保洁员。这样,她就能一边照顾女儿,一边为学校做保洁,而且每个月还有800元钱的收入。不善言辞的张淑云和我说:“是特殊教育学校给了我女儿学习知识的机会,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一份工作。正常情况下,家长是不允许在学校工作的,但是学校为了照顾我们全家,特事特办。如果没有学校和这些善良的领导、老师,我真不知道我们家现在会是什么样。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多为学校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
32岁的赵南南是培智一年级先天性脑瘫学生刘昊霖的母亲。自开学每天都陪儿子来上学的赵南南很高兴。因为儿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有学上。她说:“儿子有学上,他的未来就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家都信心满满。儿子能逐渐康复,快乐地学习,在学校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将来能自食其力,这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心愿。”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超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