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为 继续前行 奋力开启幸福西安建设新征程
创新作为 继续前行 奋力开启幸福西安建设新征程
辽矿集团
凯旋王国
山语城
中国共产党西安区第九次代表大会现场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面转型、振兴发展工作主线,以统筹实施“三个五”发展战略为总揽,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核心区、社会治理先导区、环境恢复示范区、经济合作首选区、民生改善主城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奋力开启幸福西安建设新征程,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逐步缩小与全省各地差距,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主要发展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明显加快,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20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2.5:62.5:35。
——城乡统筹实现新增强。城区功能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显著,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82%。
——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形成,生态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切实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加快创新发展
奋力在转型西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理念,以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用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潜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打造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抓住国家、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加快对上政策对接争取,积极引进一批新产业、新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新供给,努力推进增长动力新转换。坚持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大文章,依托吉林机械装备、隆盛源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组建全省高端矿山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用国家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鼓励支持企业主体强化自主创新,着力推动石墨深加工、微藻DHA、恒信智云等高科技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和“+互联网”工程,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新业态、新经济高效有序发展。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创业潜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到2020年,打造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级科技型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科技创新孵化器2个,走出一条技术更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西安创新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带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传统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极的创新型产业体系,构筑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健康食品、新材料“老四样”+文化旅游、汽贸物流“新两样”的主导产业格局。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60亿元,碳纤维产值达到3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实现五年翻一番。做精现代农业,发挥元丰有道现代农业、金都种养殖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依托龙头水库等山水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走出一条符合西安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做强传统产业,推动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健康食品三大传统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西安制造”向“西安创造”转变。做大新兴产业,依托恒发碳纤维、聚源重型等骨干企业带动,加速向航空航天、军工设备、环保材料等领域扩张,着力构筑西安“碳立方”。做优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与提升城区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态势。
强化投资拉动。按照有利于增加供给、满足需求、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原则,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不低于10%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依托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项目主体优势,放大政策效应,实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惠民生的大项目新项目。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动开发区项目落地、升级晋位,统筹推进高速口汽贸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充“西安经开区”总量,使其真正成为发展新引擎。
加快协调发展
奋力在和谐西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统筹中把握平衡、补齐短板、拓展空间,着力打造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公共服务均等、居民收入均衡的城乡和谐新格局。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着力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让进城农民真正“落下来”,强化福利政策措施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让守土农民尽快富起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程,鼓励支持农民盘活承包经营的土地、林地等资源,拓宽增收渠道,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让农村环境尽快美起来,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以改路、改房、改水、改灶、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新家园。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区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控制,落实“一核一镇一轴一带”区域空间构想,环路内重点解决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借助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恢复治理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乡村变城区;环路外重点解决经济产业城镇化和生活质量城镇化,把石河新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以灯塔镇退城还乡为牵引,加快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社会事业、综合服务向中心镇辐射覆盖,着力打造与城区功能互补的生态特色镇。统筹推进城区四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围绕仙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嘉隆汽贸园,在辖区东部打造汽贸产业区;围绕新世界购物广场、东山商圈,在中部打造中心商贸区;围绕凯旋王国、湿地公园,在中西部打造文化旅游区;围绕东西孟产业园,在西部打造工业集中区。
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格局。继续巩固扩大社区改革建设成果,积极推进“互联网+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着力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改革,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覆盖,推进治理体制、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力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绿色发展
奋力在美丽西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做好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等重点工作,着力把西安打造成为本地人热爱认同、外地人流连忘返的宜居宜业生态发展新城区。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中小流域治理、林业重点工程,基本完成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切实增强节水灌溉和防汛抗旱能力。强化生态涵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龙头水库上游湿地、老道山植被恢复等项目实施,着力构建林地、湿地、绿地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统筹实施城镇绿化美化、绿色通道、森林培育、树种结构调整等四大重点工程,完成新增绿地6300亩。大力推进湿地公园鹿鸣湖、凤鸣湖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工程,注重“绿”与“水”的结合,打造出融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带,让西安区真正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后花园。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抓牢全市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市”机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注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积极发展循环产业经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全面推动装备制造业清洁生产。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建筑建材绿色发展。依托华润燃气、全鑫物资、泰鑫气体等项目,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资源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党政机关带头践行绿色办公,引导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点。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凯旋王国对旅游的带动示范效应,依托矿山文化、红色基地、传统曲艺、自然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做靓艺翔曲艺、西安泥塑、乒乓球“三张名片”,构筑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瞄准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与农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搞好对接,着力打造矿山文化体验、现代时尚娱乐、传统曲艺赏析、红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西安泥塑、安家剪纸、龙泉春酒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宾馆、主题餐厅、夜游娱乐等服务设施,组织开展美食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全方位融入东北三省旅游市场,建设全省重点旅游新目的地。
加快开放发展
奋力在活力西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开放是加快西安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新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振兴东北和全省创新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主动承接产业转型、项目落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努力成为四平、辽源、铁岭、通辽经济协作区内的重要节点。依托在建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加强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长远眼光,全面规划高古、丰收高速公路互通区域,谋划以汽车服务业、仓储物流业为主的特色园区,承载经济协作区产业项目,打开辽源向南开放的新门户。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招商和选商、选资并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成果、管理经验,引进引领性、创新性、成长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招商、产业转移合作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视野,注重情感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用好用足用活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加快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紧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实施精准招商,瞄准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重点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进行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落户西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2014—2020年),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土地要素、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依法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投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统筹推进党建制度、纪检监察、政府机构、司法体制等其他各个层面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加快共享发展
奋力在幸福西安建设的新征程上继续前行
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大力改善民生质量。坚持每年实施惠民实事行动计划,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政策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实施安居工程,力争5年内全面完成剩余的1.3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坚持农村、城市双线并进,统筹实施“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完善落实兜底措施、退出机制,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确保2018年底实现226户57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师资配备,把全区所有学校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标准化学校,巩固公办幼教主导地位,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健康西安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起适应全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实施养老服务普惠推动计划,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到2020年,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35张养老床位。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政府提供、群众享用、覆盖全面、功能齐备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和历史资源,依托乒乓球学校、艺翔曲艺社优势,争创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少儿乒乓球训练基地和全国曲艺之乡。
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带案下访制度,提升信访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预判,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强基固本 从严治党
为建设幸福西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牢牢把握党中央从严治党力度将越来越大、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越来越实的总体趋势,严格按照“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用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思想建设“严”字当头,进一步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思想建设是党建之根,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固本培元,从思想上入手、从理想上着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以尊崇党章、遵守党章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拧紧总开关,坚定主心骨。要抓住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举办“长白山讲坛”“草根”宣讲等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和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要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西安好人”评选,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补足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之“钙”。要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讲好理论、抓好舆论、管好阵地,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幸福西安建设等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宣讲活动,传播西安声音、讲好西安故事、提升西安形象,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建设“实”字为本,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组织建设是党建之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建之责要夯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开展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双提升”工程,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做到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堡垒、一个干部就是一个先进标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先锋旗帜。主动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积极探索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实现党的组织、工作两个“全覆盖”,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都高高飘扬。班子建设、干部使用要务实。要强化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真正让那些肯干事的受尊敬、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坚持开展域外培训、干部走上讲坛、青年干部论坛等活动,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和整体合力。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锻炼干部,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敢闯敢试,一如既往地支持保护有激情、在状态的干部,旗帜鲜明地选拔重用真负责、真干事的干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坚持党管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十百千”引领工程,为西安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作风建设“强”字为先,进一步树牢务实进取的良好风尚。党要管党,就要管好作风;从严治党,就要强化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深入开展“六包保”“三百三联”“扶贫济困送温暖”等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工作实情和群众所需所盼,使我们的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之风,面对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的形势,自我加压、自我超越,雷厉风行地抓,理直气壮地管,勇任事善谋事,敢担当会作为,决不懈怠,决不退缩。要大力弘扬团结干事之风,牢固树立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三个提高”意识,提升驾驭全局、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科学决策、为民谋利、拒腐防变“六种能力”,着力形成简单和谐、团结尽责的工作氛围。要大力弘扬狠抓落实之风,发扬“拼、抢”精神,加快工作节奏,细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路径,努力在转变作风中攻坚克难,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在加快“五个西安”建设中创造一流业绩。
廉政建设“狠”字为要,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狠手、出重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要严厉惩治贪污腐败,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以权谋私、顶风违纪、不收手不收敛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减存量、遏增量,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要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切实维护党章和党纪的权威性。特别要把贯彻执行《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首位,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具体规定,紧盯重要节点、重要岗位和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定要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亮起一盏“红绿灯”,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本版稿件、图片由西安区委宣传部 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