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爱心”好声音 传播“五老”正能量

发出“爱心”好声音 传播“五老”正能量

 


东辽县实验小学新生入学开笔礼


救助贫困留守儿童暨代理妈妈对接仪式


东辽县中小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


东辽县关工委工作会议


东辽县关工委举办基层工作人员培训班


东辽县乡村小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东辽一幼开展庆元旦演出活动

 

    少年强则中国强。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就是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最根本体现。近几年,东辽县关工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关工委的工作安排,以“五老”青年农民创业指导站为平台,帮助青年农民创业致富;以“领岗认责”为载体,凝聚“五老”发挥作用;以“五老”帮“五生”为渠道,救助特殊青少年群体;以小公民教育为抓手,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生底色;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契机,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以岗位责任制为激励措施,调动村级组织积极性,向社会发出好声音,传播关爱青少年的正能量。


    爱管“闲事”的古稀老人

    今年71岁的富长祥是甲山乡甲山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因为懂种植技术人又好,所以早在2011年,就有果园老板高薪聘请他到其大规模果园做技术员。但富长祥没有被金钱所“诱惑”,婉言谢绝了这个真诚的聘请,而是做起了关心下一代的关工委工作。多年来,他一心扑在这份没有报酬的工作上。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傻”,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甲山村有10名“五老”人员,其中有3人是关工委成员。富长祥经常与他们“交心”,逢年过节他都逐个走访,谁有困难,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五老”之一老韩头是退伍老兵,但多年来一直身体不好。家离井远,雨天、雪天吃水困难,富长祥虽然也已年逾古稀,但却经常给他家挑水。民政部门欲给老兵翻建危房,但因其家门前有段积水路,导致建材运不进来。就在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富长祥组织“五老”人员、村干部和村民集资,买来砂石,把路修好,使得他家的危房得以顺利翻建。他感动不已的同时也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富长祥把关工委工作干好。
    每年冬天下大雪,富长祥都会主动带领 “五老”人员第一时间清雪。2012年11月17日,他组织“五老”人员和学雷锋小组,在一尺多深的雪水中,为遭遇车祸的村民刘延东抢收玉米。把雪地里扒出来的玉米棒子背回家里,冰冷的雪水湿透了大家的鞋袜,使被助人全家感动不已。
    甲山村五组的小王是哈尔滨工程学院在读大学生。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在姐姐家,父亲在2015年遭遇车祸导致下肢残废,不仅断了家中的经济来源,还欠下高额外债。因为家中的变故,小王面临着失学。富长祥得知此事便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资助这个可怜的孩子能继续读大学。通过努力,富长祥不仅为小王筹集各级民政部门的资助9000余元学费,自己还每个月从仅有的60元养老金中拿出20元资助小王。2015年8月,他又到县财政局帮小王申请了每年8000元的助学贷款,直到大学毕业。
    因为富长祥懂苗木管理技术。所以,每到果树嫁接和剪枝的季节,他总是一把剪刀随身带,无论走到哪里,凡是有找他嫁接或剪枝的,总是有求必应。暑期学生放假他还手把手教孩子们果树嫁接技术。外村果农找到他,也是毫不推辞地义务为他们的果树剪枝整形并帮助他们防治病虫害。

    “退休村支书”奉献热度“不降温”

    白洪喜是云顶镇西元村一名地道的农村“老把式”,是智慧型的“农业通”。担任过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始终将带领村民致富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退休后他仍然这样想。没有了“官职”的白洪喜时间更充足,精力更充沛,指导、带领全村青年创业致富奔小康也成了他的头等大事。退休后的白洪喜,每天都会去一些典型农户家看一看。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本村青年王景辉,就是白洪喜帮扶对象的典型受益人之一。作为白洪喜的重点扶持对象,在他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就帮助其做豆腐、养猪,豆腐渣喂猪,猪肥还田增产粮食。有了各级部门的扶持和老支书的帮衬,王景辉的日子风生水起。看着自己的帮扶对象通过努力创业之路走得稳稳当当,白洪喜希望他大步伐,闯出更广阔的一片天地,不能只停留在村里“小打小闹”。于是,2003年王景辉到云顶镇创办了“东方红玉米种植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合作社,众旺养牛合作社,玉叶端草编工艺合作社,粮食银行,溜达够养鸡合作社等7个专营合作社。目前,一些项目已分别在国家和省里立项。
    从2003年开始创业发展至今,每当王景辉遇到一些棘手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支书白洪喜求助。然而,白洪喜每次也都尽最大努力去帮他解决问题。13年间,白洪喜为王景辉实施了“五帮”:即,帮其“实施土地流转”“担保向外赊化肥”“担保贷款”“引荐工人”“促成新项目”。土地流转期间,由于涉及农户多,地板儿(地块)条件不一样,划户串段,一些农户想不通,他就以长者之风和老支书的威信,先后帮其流转耕地980亩,使王景辉成规模、系统化经营,推广高光效农业种植;用个人信誉担保,为贫困农户向王景辉赊化肥共计100万元,农户秋天卖玉米后再付王景辉化肥钱,王景辉不收分文利息。在王景辉欠缺启动资金的情况下,白洪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信用社贷款300万元,解决了其资金短缺难题;在王景辉合作社缺人手时,白洪喜就帮其介绍推荐农民进厂、入社,先后介绍工人300人;为了帮助王景辉引进项目,白洪喜通过多方联系,最后促成了王景辉新增的玉米秸秆固化项目。
    目前,王景辉已是全县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但他曾表示,无论到什么时候,走到哪里,白洪喜都是他的大恩人。因为如果没有白洪喜多年来的帮助,他就不可能有今天。

    运用互联网贯彻领导讲话精神

    8月18日,东辽县关工委接到国家、省、市关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关工委农村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通知以后,运用所建立的关工委互联网站,及时把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全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到21个基层关工委,做到方便、快捷、迅速。基层关工委接到通知后,运用下管一级的培训班组织“五老”学习贯彻。东辽县水利局关工委举办有11名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参加的培训班,把学习贯彻顾秀莲主任的讲话精神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通过召开现场会学习贯彻。甲山乡甲山村在村部假期校外辅导站召开有41人参加的包括中小学生、学生家长、村“五老”党史教育现场会,做到党史教育和传达贯彻顾秀莲主任讲话,相结合。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互联网平台贯彻顾秀莲主任讲话精神,有1518名“五老”快捷地学到了讲话精神,收到了教育实效。

    “五老”帮“五生”开创奉献新局面

    东辽县关工委在工作实践中,把特殊青少年群体归纳为“五生”,即特困生、留守生、残疾生、单亲生和失范生。组织“五老”与“五生”结对,主要采取了“资金帮扶、思想帮扶、协调帮扶和亲情帮扶”的“四帮”措施。受到中国关工委表彰的安石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汉双多年如一日坚持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资助特困生,先后拿出4万多元,帮助各类贫困生24人完成学业。采取自己帮、协调帮、搭桥帮、联合帮的措施,协调帮扶资金百余万元,帮助上百名金榜题名的贫困学子圆大学梦。东辽县关工委启动“五老”帮“五生”以来,共组织1096名有帮扶能力的“五老”和千名“五生”牵手结对,多方协调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将670名特困生、320名单亲生从失学的边缘拉回来。168名留守生有了代理亲人,131名残疾生得到救助,35名失范生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动员流失生返校144名。东辽县3.2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零犯罪。吉林省关工委来东辽调研,观看了东辽县关工委制作的《爱洒五生》专题片,受到较高评价。
    2011年11月14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县关工委开展的“五老”帮“五生”活动作出重要批示:“这种做法扎实有效,面对面对话,深入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为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功德无量,值得赞扬。在此,我谢谢各位‘五老’,你们发扬了‘敬业、关爱、创新、奉献’精神,希望青少年认真向老同志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关爱他人,为国家做贡献。”

    “五老”助青年走上致富路

    “久有凌云志,创业敢致富”。这是凌云乡文官二组青年李雪峰的志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已过而立之年的李雪峰创业意志坚定,不甘心局限于种种大苞米,搞几畦冷棚韭菜的日子。2012年,由于自己肯吃苦,在网上和养殖书上掌握了蛋鸡养殖的基础知识,文官村毗邻辽源市区,地域上有优势,产品便于出售;又有在外省学习过养殖技术的邻居孙叔(孙耀庭“五老”)可以指导帮助。所以,他找到村干部汇报了自己欲发展蛋鸡项目的想法。
    2013年春节刚过,李雪峰在“五老”孙耀庭的帮助指导下,拟出了《雪峰蛋鸡养殖发展规划》。随后,村委会为其联系信用社、林场等相关部门,孙耀庭为其担保并贷款12万元。很快,可同时存栏2万只蛋鸡的现代化鸡舍就建了起来……由于诚信经营加之精选饲料配方合理,目前,李雪峰的蛋鸡最高日产蛋量达8000只。蛋鸡产品在十里八村都已家喻户晓,每逢就节假日是供不应求。
    2016年春天,李雪峰在孙耀庭的协助下串动3家亲属的1.5亩土地,一次性又投资18万元,建起通风透光的6栋无滴膜大棚。大棚内藤上是10000株玫瑰香葡萄,滕下间种韭菜,以高带低,错落有致。截至8月底,全部栽种、扣棚结束。

    外村女奏响创新种植曲

    多年来,盛产香瓜的建安镇忠实村一直有“千亩瓜园”的美誉。同时,香瓜倒茬也成了困扰瓜农的烦心事。直到两年前,在外村青年李玲(女)和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文国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困扰瓜农们多年的难题才得以解决。
    李玲,原本是外村村民,因为忠实村的香瓜有名气,所以才到忠实村种植香瓜。起初,因为人生地不熟,到处“碰壁”。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关文国听说了她的事情后,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但为其担保贷款起步资金,还当起了义务技术指导。经常到瓜园指导“掐尖”、“打叉”,有事儿没事儿就和李玲共同探讨关于香瓜种植的新科技、新技术以及调整结构。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敢闯敢拼和“五老”关文国的无私帮助,李玲采取暖棚畦苗,冷棚移栽。二茬瓜,冬天栽植“刺老牙”,60元一斤很快就能抢够一空。她终于成功嫁接了香瓜,走出了种瓜重茬效益低的困扰,眼下棚膜大地香瓜60亩,每亩净收入2万元,年收入80至100万元。是建安镇青年农民创业的优秀典型,也经常有学习参观者到其种植基地参观学习。

    联合培训送知识 技术成就养殖户

    安恕镇的养殖业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同时也涌现出很多养殖大户。对于今年粮价下调的形势,发展养殖业转化粮食,提高经济效益是良机。所以,镇关工委联合镇就业保障站于今年4月举办了全镇养殖户培训班。培训班请来了县就业局培训科及县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会主讲。全镇各村养殖户80余人参加了听讲。虽培训时间长达数小时,但结束后大部分养殖户仍久久不肯离去,纷纷围着主讲老师问询着各自遇到的技术难题。有养殖代表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对于我们养殖户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领岗认责”  发挥“五老”作用

    近年来,东辽县关工委继“五老”帮“五生”活动后,在东辽县“五老”队伍中又广泛开展了“领岗认责”活动,使“五老”关爱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东辽县关工委在深入基层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个别“五老”不作为、浅作为的现象。为此,东辽县关工委寻根、追溯找原因,深入浅出谋方案,为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开辟新途径。其中,“五老”发挥作用不够、“五老”关爱面不宽,原因是普通“五老”没报酬,处于松散、自由式发挥作用的状态。其关键是缺乏有效的载体和管理平台。如何让“五老”在自愿、自觉的环境下关爱青少年,东辽县关工委在东辽县“五老”队伍中广泛开展了“领岗认责”活动。通过设岗定责、领岗履责等环节,为基层关工委有效管理“五老”、凝聚“五老”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根据农村青少年的需要,东辽县关工委为“五老”设置了“思想道德教育岗、法制教育维权岗、流失学生动员岗、特困学生资助岗、矛盾纠纷调解岗、青年创业指导岗、文化安全环境监督岗”等10个岗位。把“五老”的关爱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人岗相适。为“五老”发挥作用,建立管理新模式。
    在领岗认责过程中,根据确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对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等进行细化量化,把岗位任务控制在“五老”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实施摸底领岗、宣传领岗、自愿领岗,承诺履责模式,组织“五老”领取岗位,认清责任,使广大“五老”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在具体的关爱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
    截至目前,东辽县1068名“五老”领取了自己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共动员244名流失生返校学习,975名残疾生、单亲生得到关爱,76名失足青年得到有效帮教,474件矛盾纠纷得到化解,471名农村青年得到创业指导。

    “大胆”建设“百千万”工程

    自2014年以来,东辽县关工委为充分发挥农村“老把式”的“传帮带”作用,以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为主线,以参谋、指导、协调、解困为己任,大胆谋划、建设“百千万”工程,发挥关工委组织的应有作用。
    为了建立社会化“大关工委”,东辽县关工委在青年农民创业实践调查基础上,与东辽县农业局联合制定下发了【2015】2号文件,制订了指导方案。以东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依托,以乡镇农技站为培训阵地,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以县级农业技术人才和乡村“五老”专业技术人员为指导,以有效促进青年农民踊跃创业奔小康为落脚点,成立“五老”、青年、农民创业指导站。目前,已有1180名“五老”融入青年创业指导活动中,其中,为3368名创业青年做好事、实事14500件次,县级农业咨询师咨询答疑320人次。
    为了辖区内更多的青年创业致富奔小康,东辽县关工委开启“百千万”工程。即建立百个指导站,以村关工委组织为依托,常务副主任任站长,兼配3至5名农业专业技术指导员;有千名以上农村“五老”参与青年农民创业指导活动,贴上去,融进去,积极发挥帮、带作用。激励一万名以上青年农民家庭在原有基础上迈开致富奔小康的新步伐。这些“老把式”依据自己特长“领岗认责”,与被指导户签认责书,以各种方式帮助青年农民创业活动。至今东辽县233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创业指导站。
    为了扩大示范面和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失控、失误和失败。东辽县关工委建立了典型示范引导群和“一培三带”机制。县、乡村普遍建立起示范群体之后,县群向乡群优先示范指导,乡群向村群优先示范指导,然后再由骨干向普通“五老”和创业青年辐射指导。定期依托“农广校”和“农技站”为培训阵地,采取“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专业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学者现场释疑解惑。“三带”就是协会带青农,专业户带启动户,成型户带薄弱户。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东辽县委宣传部  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