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加引导 成长更“健康”

扶持加引导 成长更“健康”
本报记者 李艳红

 

    活跃的民营经济是辽源社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成为城市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就完成841.6亿元,同比增长10.9%;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23.4%;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9.8万人,同比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这其中,我市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关键性作用。
    审批制度改革的“瘦身”提速,使审批事项精简了72.75%,其深入推进的商事制度改革和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五证合一”和“先照后证”;扶持打造了全民创业最活跃地区实施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20条)、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意见(41条)、地产品互采互用和协作配套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生成和成长壮大;成立辽源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辽源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建成了辽源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大厦,入驻融资、管理咨询、培训、财税、法律、信息等服务单位33家,在创业服务、人才培训、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创业孵化、法律维权、总部经济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搭建全能平台助手;上半年组织的3次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直接投放贷款295亿元,新建立的7家担保公司担保能力达到60亿元,组织省创新投资、吉商商会等各类投资机构与企业对接200余次,融资额高达11亿元;我市目前建有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6个,全国首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致力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和场地改造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发展前提;突出发展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和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打造推进辽源经济健康发展的产业体系。
    到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8.5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57.5%;高精铝加工产业、纺织袜业、医药产业、蛋品加工业、新能源产业五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9.5%;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等方式,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立10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征集鸿图锂电隔膜等7户企业的9个技术难题正在协调解决之中,首次投产的新产品达到43种,技术创新在企业唱主角;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外交流合作领域拓展到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形成了铝型材、鞋袜、农产品3个省级出口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定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端培训,今年已有100人参加了清华大学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发展城市离不开民营经济唱主角,只有不断探索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确保民营经济在成长过程中“不得病”“少得病”,进而实现在健康状态下持续释放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