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

我市积极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
本报记者  陈博琳

 

街区绿化成荫、整洁清新、风景如画。


加强路灯保洁力度,提升城区美化、亮化值。


城乡结合部做到日产日清垃圾。

    从单一的人工保洁到如今的科技现代化,主次街路、居民小区和农贸市场周边有道路清扫车、洒水车等机械化保洁车辆捍卫着百姓生活环境洁净清新。


整洁的瓜果蔬菜云集之地人头攒动。


铁路沿线无垃圾、无堆放物。


城区东辽河岸坡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


“创卫”之后,早晚各马路市场不再凌乱。


随时检查下水道,发现堵塞立即疏通。

零公里以外公交车亭站整洁、颜值高。

    自从路面硬化、绿化带补植、楼面粉刷、小广告清理等工作持续开展以来,这里风景如画。


整洁干净的小区环境。

 

    今天的辽源,天空澄碧,绿树绕城。
    走进城区,便能切实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整洁与美丽: 车辆停放有序、道路纵横有序、绿化错落有致、灯光流光溢彩……流连在辽源街头、巷口,倍感舒心惬意。尤其是在“创卫”工作的“洗礼”下,魅力辽源更加清新动人。
    市容市貌是一个城市形象和整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2012年,从辽源市人民政府捧起“吉林省省级卫生城市”牌匾的那一刻起,“创卫”的步伐就更加稳健有力。一项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一件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不断助推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面貌一步上一个新台阶。
    我市在积极迎接第二次“省级卫生城市”复审的同时,严抓细节,街头巷尾都不放过。0公里以外公交车站亭整洁“颜值高”;七一桥城乡结合部、自办保洁区域、辖区河道岸坡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制;让人头疼的马路市场结束后不再脏乱不堪,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随着“创卫”工作不断深入,城市环境在优化、市民的生活品质在提升,一种崇尚文明清洁、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随之提升的还有市民的卫生意识、城市意识、百姓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创卫”没有终点。我们要严抓细节,不断巩固扩大“省级卫生城市”的成果,向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辽源目标迈进!

 


不要阻碍“省级卫生城”复审工作的脚步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城市保洁注重整体的同时,更应加强犄角旮旯清扫力度。


清扫工具陈列点成临时“垃圾站”和“广告牌”。


居民楼楼道口旁的餐饮店排风设置需加强管理。


这样的垃圾箱已无法承载保洁作用。


 

    随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临近,近日,记者也对我市个别地方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暗访,发现有些小区附近依然是脏乱不堪。在市实验幼儿园附近,有一垃圾车臭味熏鼻,特别是到了下雨天气,垃圾车被雨水冲出的脏东西更是妨碍了家长及小朋友的行走;还有银座后面的某小区,楼梯口处没有垃圾箱,居民将垃圾随手扔在楼梯口旁,致使垃圾把楼梯口堵住,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人人都这样不爱惜自己身边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让复审通过呢?为了给自己、给他人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做起,切实保护环境。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