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别样假期

留守儿童的别样假期

 

    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们为我们国家飞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那些被迫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却成了“被忽视的留守儿童”。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暑假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跟着父母外出游玩,可以上各种各样自己感兴趣的爱好班。而对于城乡的一些留守孩子来说,可能暑假仍然无法跟父母团聚,可能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去报爱好班。他们都是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记者通过走访,看到了一些留守儿童别样的假期……

    “我帮姥姥做家务”

    “妈妈、爸爸不用担心我,我在家很听姥姥、姥爷的话”,这是留守在家的娇娇想对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据了解,娇娇的父母在广州打工,虽然每月有四千多元钱的收入,但是他们不仅要供孩子上学,还要提供全家的生活费。姥姥患有腿疾,每当天气变化或者过度劳累,左腿就又肿又痛,每个月的医药费就是不小的开销,娇娇的父母生活压力比较大,每月省吃俭用,花几百块钱,其余的都要寄回家里,让姥姥帮忙攒下一部分,将来供娇娇上大学。
    娇娇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在杨木水库附近的和兴村村办小学上学,现在由她的姥姥、姥爷看护,这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总是喜欢躲在姥姥身后,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透露着对陌生人的好奇和腼腆。虽然娇娇很内向,但平常她也会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天真、活泼地在院子里玩耍,当被问到“有没有什么愿望时”娇娇小声地说:“我每天最盼望的事儿就是春节来临,那样就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据娇娇的姥姥讲,娇娇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放暑假的时候,每天写完作业,还会帮姥姥、姥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次期末娇娇的考试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也总是和娇惯自己的姥姥、姥爷发脾气,姥姥说:“这孩子半年没见到爸妈了,接下来还得有小半年看不见爸妈,我们也心疼这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爸妈常年不在身边,我们也只能尽力照顾好这孩子的饮食起居,她心里想什么,我们实在是猜不到。”
    据娇娇的姥姥讲,娇娇曾写过一篇作文,叫“我有两个梦想”,说是长大以后做一名医生,治好姥姥的腿病,让姥姥也可以出远门,带她去广州看爸爸、妈妈。还想做一名教师,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并且让他们都能上大学。说到这儿,姥姥的脸上充满笑意,她说:“我们娇娇的这篇作文还让老师表扬了不少回呢!虽然孩子的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但他们也是为了生活,为了让娇娇能上得起大学,虽然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教育孩子有些吃力,但我们会尽力把娇娇培养成才。”
    临走时,娇娇还是一样的腼腆和害羞,依旧躲在姥姥的身后,尽管姥姥一再地告诉她要说“再见”,可她还只是忽闪着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默不作声,也许她的胆怯还是来源于父母不身边她所缺失的安全感。

    “我要去城里打工”

    婷婷是一名正在读初中的14岁女孩,家住在白泉镇的德丰村。因为家境贫寒,婷婷的爷爷还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家里的负担很重,无奈之下,婷婷的父母早早地就带着她年仅1岁的弟弟外出务工。
    在记者跟着婷婷回家的路上,婷婷的表姐因为听说要来采访,而婷婷又吃午饭,所以就赶来送了几个包子给她。婷婷在路上一边说话,一边吃了两个包子,而剩下的几个包子就放在包里,说什么也不吃了。婷婷说话的声音很小,看起来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尽管如此,我们也从她不多的话语中了解到:14岁的婷婷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家境贫寒没有影响她的学业,而且她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她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考北京师范大学,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多挣一些钱,那样就可以把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婷婷说:“这个暑假,我想去辽源小姨家小超市打工,不但可以攒点儿学费还能给爷爷、奶奶买点儿好吃的,减轻他们生活上的负担。因为我的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妈妈也带着弟弟在打工,这才有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虽然我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但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去往婷婷家的路上,她一直是低着头说话,时不时还拉拉自己的衣角,似乎有点儿担心记者的到来。刚进门口,就看到一位瘦弱的老奶奶在门口站着,了解之后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婷婷的奶奶,而她患有精神疾病的爷爷则被锁在屋里,婷婷打开门,爷爷似乎并不认识她,开始大声地训斥人,婷婷的奶奶对记者解释说:“不好意思,我家老头是一个病人。”而此时,婷婷则是笑呵呵地迎上去,将手里的包子放到爷爷手中,对于婷婷的这一举动,记者忍不住问她,对于家里的困境,有没有埋怨过爸爸、妈妈?听到这个问题,婷婷在自家门前踱着步,有些黯然,她告诉记者,家里的房子一到下大雨就漏水,外面也满是泥泞,她很想让爷爷、奶奶早日住上好房子。主要是家里负担重,爷爷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奶奶又干不了活儿,都靠着爸爸、妈妈来扶养,对于家里的困境,婷婷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未来会好起来的。她说:“爷爷、奶奶太苦了,平时吃的、穿的都不好,不过等我大学毕业了,和爸妈一起攒钱,就可以买个房子,全家人都住在一起。”
    临走时,婷婷表示,贫穷只是暂时的,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是她一直以来学习的动力。

    “我想在家画画”

    刘雅俊不但有一个雅致的名字,还写得一手好字,画画更是他业余的特长,用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散发着文艺气息的男孩子。父母多年来在外地打工,为了雅俊学业一直奔波,雅俊则一直和奶奶生活。
    雅俊正在念小学,成绩在班里拔尖,他尤其喜欢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据雅俊的奶奶讲,他们家原本条件还可以,在雅俊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他送去学画画,可是后来由于雅俊的爸爸生意失败,还欠了钱,所以他们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还债。自从雅俊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一直不怎么爱说话,没事儿就躲在屋子里画画,之前雅俊还在县里的小学生书画展拿过奖。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这么喜欢画画时,雅俊说:“我每次想念爸爸、妈妈,我就会一个人写写画画,我还把我的画邮给了爸妈,他们都非常喜欢,还打电话来表扬我。虽然班上的同学,都上各种各样的补课班,但我就只喜欢画画。”由于雅俊的奶奶年迈,雅俊放暑假就寄居在叔叔家,没事儿还跟着叔叔去山上采摘一些野菜、蘑菇,然后拿回家给奶奶,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喜欢一个人在屋里画画。雅俊说:“我的爸妈出外打工又一年了,现在已经很少与他们见面了,我很希望爸妈能陪在我的身边,哪怕是我犯错了,他们骂我,我都不愿意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也不愿待在那空荡荡的家里。我就是想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每次接到爸妈的电话,我真的不想挂电话。”
    雅俊说,他希望爸爸、妈妈在外面生活得好一些,身体健康,工作不要太累,早日平安归来。

    “我想去见爸爸妈妈”
 
    红玉出生在东辽县白泉镇赵家二队,今年13岁,在她8个月大的时候,父母随着浩浩荡荡的打工浪潮前往北京,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农民工生活,而红玉便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
    在红玉的心中,几乎没有太多爸爸妈妈的概念,自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几乎每年只有春节期间才会回来一、二十天,有时甚至两年都不能回来一次,年少不懂事儿的她,每次见到父母都故意疏远:一是出于生疏,二是记恨父母不能经常陪在自己身边。红玉说:“自己从小就没有和爸妈牵过手,不知道爸爸的肩膀有多宽厚,也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多温暖。爷爷、奶奶生活上特别节俭,爷爷最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去集市买剩下的水果,这些水果往往都是烂了一点儿的。拿回家,奶奶用刀把坏掉的部分挖掉,洗干净了给我吃。”
    据红玉的奶奶讲,前两年,红玉的爸妈在北京有了一点儿经济基础,租了个稍大点儿的房子,暑假时想接她去团圆。可红玉每次都是哭闹着被亲戚拖上火车,红玉和他们始终亲近不起来,连桌上的水果她都不敢拿着吃,总像是客人。奶奶说:“我和她爷爷很心疼这个孙女,我是初中文化,所以我对红玉的希望就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不用她干太多活,空闲时间就是想让她好好学习。除了这些,我们老两口岁数都大了,就是希望红玉能和她爸爸、妈妈好好相处,能够懂事多理解他们在外面的辛苦。”
    对此,红玉对记者说:“以前我确实不理解,也曾经怨过,为什么我的父母总不在身边照顾我,现在的我在学校学会了很多的道理,也渐渐开始懂得了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我的童年虽然没有父母的教诲和陪伴,但我觉得这让比别人更早地独立,我希望自己能去珍惜身边人对我的每一份关爱。今年暑假,我去了北京,看到了爸爸、妈妈,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我也看到了他们每天工作的辛苦,现在我不觉得他们对我来说那么生疏了,只是更加渴望一家人能够长久地在一起。”
    红玉偷偷地告诉记者,她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记者,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家庭的困难,希望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如何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是让很多人都心酸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亲情缺失,让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我保护却又难以自我约束,在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国家已经出台了多种相关政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这些孩子因有的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和其他的孩子比起来更加容易自卑,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会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而且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缺乏感情依靠,一般会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多数的孩子会对未来感到茫然。
    所以,我们全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为留守儿童开辟出一片蓝天。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多组织学生们的体育锻炼,丰富留守儿童知识,开展绘画、写字、手工训练,唱歌、跳舞、观看影片,棋类、球类活动;在运动会、联欢会活动中,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个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针对留守儿童由于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乏的性格特点,可以动员社会爱心力量,让留守儿童多多参与团队实践活动,在集体生活中,让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情,从而学会关爱他人。
    当孩子们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爱,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知道自己并不是被抛弃。希望社会力量和政府力量共同努力,真正做到留守儿童“身有所护、心有所暖、情有所依、学有所获”,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