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结惠果 幸福满龙山

文化结惠果 幸福满龙山
孙思萌

 

    作为辽源城市功能核心区,5年来,龙山区委、区政府在有力扬起经济风帆的同时,努力抓好各项文化工作,让幸福成为龙山百姓的生活代名词。
    加大力度建设文化阵地,为百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春秋的时候我们忙着播种、收割,到了夏天冬天我们闲下来也不知道干点什么,自从有了文化大院,我们自己扭秧歌,别提多高兴了!”大良村村民刘凤霞说。文化阵地是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5年来,龙山区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寿山镇、工农乡已全部建成了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集图书借阅、报刊杂志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教育培训、排舞健身等活动服务项目于一体的标准文化站。2014年,投入12万元完成了乡(镇)文化站的达标升级改造,工农乡文化站及寿山文化站分别被评为一类、二类站。全区2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已实现全覆盖,并对12个农村文化大院按7000元标准进行升级,配备了秧歌服、音响设备和图书。截至2015年,共建设完成文化大院小广场9个,均已投入使用。
    5年来,龙山区基本在全区城乡形成场所、阵地相对固定、规模可观的基层文化网络,直接辐射带动了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并在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速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助力特色文化品牌发展
    龙山区委、区政府实行多项措施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1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琵琶艺术节,2012名琵琶乐手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琵琶教学已实现“小、初、高、大”全覆盖,2015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琵琶大赛,金琵琶产业园区有序推进。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重点抓沙金木雕、博源古玩城、红旗艺校、同创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动辽源同创动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保护开发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龙山区现有的手工艺类、民间文学类、民间艺术类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琵琶王”周显顺、“京胡王”李清泉等特色文化传承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此外,寿山镇主要围绕开发历史民俗资源,谋划建设以“寿山传说”为基点、以乡村休闲山庄为依托的文化旅游项目。工农乡主要围绕“十里花径”打造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已规划市区到顾大山庄的徒步走休闲旅游线路4条。
    广泛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龙山区以基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为主体,形成了一支业务熟练、比较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选出的17名社区艺术骨干成立了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龙山区京剧艺术团,现有舞蹈队、模特队、健身舞队、民乐队、歌队,成员170多人,为龙山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了基层保障。为充分调动各文艺团体演出活动积极性,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健康发展,真正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由群众自发到有序推进的转变,龙山区推行“以文养文”新举措以及社区“大演练”活动,为百姓提供了交流平台,各社区文艺团体互演共90场。此外,在重大节庆、节点时,开展系列主题性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