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爱”种菜,是乐趣还是无奈?

城里人“爱”种菜,是乐趣还是无奈?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提到“种菜”二字,首先就会想到那些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现如今,很多城市里的人们也“热衷”上了种菜——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小区居民楼的阳台、花园、楼顶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种植花花草草了,更多的家庭选择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而在城市周边的一些郊区,有的田地也被城里人租下来,一有空闲时间便会当起“城市农夫”,干起种菜的农活儿。这让人不禁有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城市里的人们掀起了“城市农夫热”?而他们对于自己动手种植蔬菜或养殖牲畜,究竟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态?到底是乐趣使然还是无奈的表现?

    城里人郊区租地当“农夫”

    据了解,一些城市里的“种菜族”多为经济条件较好、家里有孩子且闲暇时间较多的家庭,许多是三代同堂,“菜园子”日常由老人打理。在辽源郊区,就有一些专门出租的农业园,里面有大约100多亩的“开心农场”,专供市民租种。而租种价格在每年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农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很多城市里的人都很愿意来到这里当“农夫”,而且大多数都是城里的“上班族”或退休的老人,甚至还有一些人是驾车来种植蔬菜的。对于这些租地种菜的城里人来说,他们主要是想吃到新鲜、绿色的蔬菜。农场的工作人员说:“其实耕地、播种、收菜,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活儿,在我们农场租种者可以自行打理,也可以当‘甩手掌柜’完全托管给农场员工,只是一般托管的市民基本上都会明确告诉我们,不能用农药。”
    家住东艺家园的李华午先生,他就是“城市农夫”中的一员,李先生是一位商人,他有着自己的买卖,平时虽然很忙,但他还是决定自己租地种菜。李先生说:“有些蔬菜在市场卖得其实并不算贵,可是外面买来的蔬菜和自己种的菜相比,总觉得自己种植的蔬菜比较安全。虽然我不会开车,每次去农场来回车钱都不低,甚至有次到地里摘两根黄瓜,结果来回花了20块钱车费,虽然极不划算,但毕竟一家人吃上绿色无污染的蔬菜。自己种菜的感觉真不一样,看着它们从菜籽到结果,就有一种成就感,那些吃不完的,女儿、女婿来了还能带走些,我觉得家人的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其实,这种“城市农夫”的身影折射出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城区不少市民选择在郊区租地种菜,有的图个乐趣,而更多的则是觉得自己的种菜,不洒农药和激素,吃得健康、放心。

    带上“土鸡蛋”的标签就能卖上高价

    多年来,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供应必需品之下,城市里人的日益意识到健康食品的重要性。一些人转而从“大鱼大肉”式吃饭,转变为“营养健康”和“更接近自然式”饮食,于是带“土”字的产品热销,正如比较受大众欢迎的“土鸡蛋”。
    如今,在市场上鸡蛋一旦打上“土”标签,就能卖上高价。
    对此,一位宝妈笑着说:“身边不少做父母的朋友,都只认土鸡蛋,说土鸡蛋的营养好,给宝宝吃最合适。所以,即使价格高,我也给我儿子吃土鸡蛋。这些鸡蛋都是我婆婆托人从乡下买来的。要买到土鸡蛋可不容易乡下的土鸡蛋不多,都留着给儿孙吃。想买点儿好的土鸡蛋,不但要托‘关系’,每次还要排队呢!”不仅一些宝妈对土鸡蛋感兴趣,同样一些白领也对土鸡蛋情有独钟。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姚小姐向来对食物很挑剔。现在,每隔一星期,她就会收到一份快递,拆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装,里面全都是鸡蛋。姚小姐说:“我的这些鸡蛋是从网上购来的,产蛋的鸡全部会飞,是名副其实的土鸡蛋,要3.2元钱一个呢!我每次带女儿回父母那儿,总会给亲戚们带很多土鸡蛋回来,家里人都觉得这要比现在市面上那些喂饲料长大的鸡下的蛋要好得多,毕竟现在给鸡打激素的新闻太多了!”
    对此,很多网友也表示了自己的观点:网友然然认为,土鸡一般吃稻谷、虫子、花草叶子等,这些东西决定它长得不会太快,营养积累多。鸡蛋是鸡的精华部分,故土鸡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土鸡蛋的蛋黄色泽亮、口感好,饲料鸡吃的食物则是人工按照最佳配方做出来的,以鸡的成长速度为前提,不利于营养积淀,所以,这类鸡产下的蛋营养价值相对逊色。网友“星辰望月”说,土鸡的生长环境好,吃得也都是“绿色食品”,相对而言,鸡蛋更加绿色环保,不含激素,比较让人放心。
    对于“土鸡蛋”风潮,东吉市场一位卖蛋类的摊主透露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更讲究了,所以现在买土鸡蛋的人非常多,加上真正的‘土鸡蛋’不多,常常供不应求,所以,哪怕是我们卖家都需要提前预订,而且现在市场即使说是土鸡蛋也未必真的就是,所以买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跟风。”
    城市公众追求健康有选择性,在普通食品问题高发、直接威胁城市公众身体健康的当下,一些城市人群已“杯弓蛇影”。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很多人选择“土鸡蛋”。

    卖相不好,靠“有机”

    如今,卖相不好的蔬菜不但不愁卖,菜贩还纷纷打出“有机”招牌,价格更是出奇的贵。这是近期很多菜市场发现的怪现象。
    据了解,在很多菜市场里,这里的花菜与平日里看到的花菜完全不同,菜花不仅不紧实,相反全部散开,论卖相和常见的花菜真是没法比。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打着“有机”的招牌,售价竟比普通花菜价格贵了一倍!
    在这家菜市场,记者发现卖这种“有机”花菜的摊位不少。据多名摊主透露,这种花菜来自甘肃,虽然长相不好看,但销量却比普通花菜翻了一倍还不止。另一名卖韭菜的摊主自称,他家的韭菜虽然个头瘦小,但绝对是“有机”的,与那些粗壮的韭菜相比,味道和营养更胜一筹。此处韭菜叫卖价5元/斤,而普通韭菜售价为4元/斤。在该市场内,与韭菜相仿的还有土豆,大土豆比小个的土豆每斤贵1元,卖菜的同样声称这是“有机”土豆。
    对卖相不好的所谓“有机”菜,市民王阿姨表示半信半疑。她认为,买菜还是得凭生活经验,不能光看招牌。而李小姐则猜想, 这花菜可能是“有机”的,不然这么丑还卖这么贵,买点儿试试。有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有机”菜售价比普通蔬菜高出1倍也正常,不过售卖者应提供“有机菜”可溯查到种植基地的有关二维码等资料信息,否则就是骗人的。所谓有机蔬菜,在国际上标准非常高,要求土地一年只能种植9个月,每三年就“丢荒”一次,不能有机械种植,全要人工,浇灌的水要达到矿泉水标准。所以说,只是按照有机的种植方式去种菜,不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就是回归古老的种菜方式。
    有菜农介绍说:“真正的有机菜是在一块地上面往往间隔着种植不同的蔬菜,这就是老一辈人的种菜方式,因为有的虫子喜欢吃这个菜,却不喜欢吃那个菜,有的菜可以散发驱虫的物质,这样间隔着种,虫害往往少一些,以前没有农药,老一辈人都是这样种菜的,而市场上一般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工,往往很多人都已经不再用老一辈人的种菜方式了,所以要想吃到真正的有机菜,最好是到乡下去向农民讨要自家留下的菜种。”
    大部分人根本不信任在食品中残留的化学产品含量是无害的,如残留农药、抗生素,也不想将它们吃下去。自从几乎所有的非有机食品中多多少少都有残留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学产品以后,唯一能避免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方法就只有购买有机食物了。食品要被认证为“有机”,其食物或产品必须来自于被有机认证过地农场和加工厂。

    城里人的“田园生活”

    在城市里过田园生活,在当下这种观点已经屡见不鲜。目前,很多小区的居民有的在自家的阳台、楼顶或是一楼家中的小院,纷纷种上了各种蔬菜。这种城市“田园风”似乎在各个小区生根发芽,甚至形成一种风潮。
    家住隆基新城的陈伟强先生,就选择了这样的“田园风”。陈先生因为家中有年迈的父母,所以在买房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楼,不但可以让父母出门方便些,还可以拥有自家的一个小花园。陈先生说,原本他的想法是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即美观又让人心情好。可就在他买房后不久,电视上曝光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的是蔬菜上打了过多农药,导致一些家庭中毒,还有一些不良瓜农为了牟取暴利在西瓜上打了甜蜜素,这让他们一家人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当问到“是否只是因为看了新闻就选择了自己种菜”的问题时,陈先生说:“其实对于种菜的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是因为看到了几条新闻,几年前,我接触过一些菜农,得知有些蔬菜在上市前一天打了很多药。按理说,这种刚打完药的蔬菜,至少要过一个星期才能卖的,我并不是对市场上卖的蔬菜信心全失,只是心存疑虑。它们究竟用了多少化肥、农药,打完药后能不能保证过一段时间再卖?与其疑虑重重,不如自己动手种菜,吃着放心。”如今,他们家的院子里,都是架起的豆角架和许多的茄子秧,尽管面积不大,但陈先生种植的蔬菜基本上能够满足全家人的日常食用,几乎不用到外面买。即使需要外出采购,他也绝不购买非当季蔬菜,并且一定会优先选择那些挑着担子的流动个体菜农。与陈先生有相似担忧的人不在少数。
    同样在隆基新城小区楼顶种菜的郝大爷说:“现在外面卖的蔬菜听说都是农药化肥催大的,不安全,自己平时没事儿种点儿菜,既能消磨时间,又节省开支,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得放心。”其实,蔬菜是每日生活必需品,阳台种植很难满足一家人的需求。只能作为一个补充,主要还是为了少让家里人吃到一些农药过多的蔬菜。这样的家庭在城市里有很多,他们对于优质蔬菜的需求推动着城市“种菜族”不断壮大。

    科普小贴士
    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机”?

    在提倡绿色食物的今天,由于人们越来越担心自身的健康,关心他们吃得食品是否安全,而有机种植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那么,什么是有机食品?根据农业部的定义,可将有机食品描述为:有机的肉类、家禽类、蛋类和乳制品类来自于没有打抗生素或生长荷尔蒙的动物。有机食物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一种最常规的农药,或掺杂含有合成材料、污泥、生物工程技术或电离辐射的肥料。
    大部分人根本不信任在食品中残留的化学产品含量是无害的,如残留农药、抗生素,也不想将它们吃下去。自从几乎所有的非有机食品中多多少少都有残留农药、化肥和其它化学产品以后,唯一能避免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方法就只有购买有机食物了。食品要被认证为“有机”,其食物或产品必须来自于被有机认证过地农场和加工厂。这意味着,这些食品是通过检验过的,而有机农场则需达到农业部的相关标准。其实,凡是有机种植的食物会将事实注明在标签上,这让人们更容易购买到有机食品。因此,明确的理解有机食品标签上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有机食物的标签含义为“100%有机”,注明为“100%有机”的标签意味着,除了水和盐分之外。这些食品一定包含了所有有机种植的配料。“有机”标示为“有机”的食品除了补充水分和盐,需要包含至少95%的有机成分,另外这些有机食品也一定没有添加作为防腐剂的亚硝酸盐类。亚硝酸盐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过敏和哮喘。这些食物中非有机生产成分可达5%。
    若食品标签声称“有机成分制成”食品,那么这些产品除了所添加的盐和水,包含有至少70%的有机成分。这些食物必须不含亚硝酸盐,有高达30%的成分可能来自于非有机生产。而那些低于70%有机成分制成的食品可能会注明那些成分是有机的,但它们都不能算得上有机食品。

    如何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进而追求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些有毒食品的案例,使食品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因此,一些消费者将目光转回厨房,转向田园做“都市种菜族”自给自足,为的就是“纯天然”。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这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方法,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维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公众眼里,如今食品安全隐患重重,越来越让人揪心,“舌尖上的安全”更变得防不胜防。城市食品已经无法完全让人放心,这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关系。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今鸡蛋只有打上“土”标签就能受欢迎,蔬菜只要贴上“有机”就能卖得好,老百姓自己种的菜才觉得吃的安心。这种老百姓的“餐桌乱象”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谁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打歪主意,这样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就是老百姓的食品安全的刽子手和帮凶,而作为市场最大获利者的销售方,也同样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但他们却也无法直接控制产品质量,由此而产生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最大悖论,也与我们共建和谐社会氛围格格不入。
    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全社会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流通企业的最低要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责任感和良心的一杆秤。还可以衡量出食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是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蝇头小利放在第一位的一把魔剑?为了追求眼前的一点儿小利而置人民群众的健康不顾,挣所谓的昧心钱,这样的企业,你们睡得踏实吗?你们的孩子也吃你们加工的食品吗?要想切实维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就一定要保住作为企业的道德底线。不挣昧心钱,不挣置老百姓安全不顾的黑心钱,把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为老百姓的餐桌设置一道安全健康保险。
    除此之外,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更要敢于向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同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斗争到底。而生产经营者更要自律,行业协会也要起到自律、引导的作用,同时,作为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而对于老百姓,新的《食品安全法》生效后,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零容忍”也不再是空手搏斗,要有效利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舌尖上的安全”。相信经过多方不懈努力,食品安全的春天必将到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