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下车=随地吐痰?

禁止下车=随地吐痰?
——由老虎咬人事件反思无视规则的代价

 

    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一位女子因为与丈夫发生争执,狂怒中下车,最终被老虎拖走撕咬酿成重伤;下车营救的妈妈更加惨,因此命丧虎口。该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有人直指动物园管理失责,有人谴责动物园的老虎平时一直饿肚子,有人大骂动物园没人性,有的人则认为该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事人缺乏规则意识。针对这件事情,笔者认为,此次惨剧发生的原因和当事人的规则意识淡薄不无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规则意识淡薄者又何止于此次事件当事人一人。诚然,一些无视规则者倒不必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规则就可以随意践踏。今天,本报就和您一起从这次事件中反思规则意识和讨论随意践踏规则该付出的代价。

    “老虎咬人”事件背后的规则反思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规矩也即规则。规则从实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契约,是所有个人参与整个社会活动而签订的一种约定,这个约定是保证社会高效、有序、公正运行的必要保障,也是社会从蒙昧向文明过渡的关键之所在。不守规则者,必被任性所伤。此次“老虎咬人”事件无疑就是这个大逻辑的最好验证。当前,“命丧虎口谁之过”的争论虽然还在继续,但一死一伤的悲剧足以让我们警醒,吃人的老虎用最简单的丛林法则给我们上了一课:要敬畏常识,遵守规则。
    野生动物园里,到处都是禁止游客下车、要求游客锁好车窗的提示和警示标语,园方事前也跟游客签订了安全协议。退一万步说,在野生动物园里不能随便下车或解决尿急等问题,难道不是一个常识吗?而常识是最起码的规则。连最起码的规则都不遵守,才会为此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现在,我们在此讨论规则意识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刻意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更不是怀着猜疑的、指责的、嘲弄的、演绎的态度在热闹的舆论场上吸引关注的眼球,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对此次事件的回顾、讨论和反思,从骨子里认识到规则是带电的高压线,容不得半分侥幸和小聪明。
    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虽然已经步入现代文明的发展阶段,但如果社会上下都漠视规则,这个社会其实就未完全走出老虎的世界。就像那名女子一样,被老虎咬了才惊觉自己其实还没走出动物园。这次“老虎咬人”事件以其鲜活的血的教训给人们在规则面前树立了一个警示牌,让人们在此反思该如何面对社会规则。

    漠视规则的“社会病”得治

    此次“老虎咬人”事件以其惨烈的形式向人们警示规则的厉害之处。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漠视规则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俨然已成为不可小觑的“社会病”。
    无视规则的人可谓比比皆是。路口的红灯还在闪烁,行人就已经起步前行;超市的收费处,总有一些市民插队加塞;风光旖旎的旅游景点,一些“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随处可见;城市午夜的街头,一些食客耐不住内急而在墙根便溺;有些人不打官司,他们维权的方式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些人不喜欢按套路出牌,而且嘲笑遵守规矩的人呆板,他们为自己的聪明暗自窃喜……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些公民规则和秩序意识的缺失。
    漠视规则害人害己。明明规则就在那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要逾越和触犯规则,根本不计后果。在这个社会上,人人如果都无视规则,只顾利益,则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的境地,不但自己的利益无法保存,甚至连身家性命都会堪忧。无视规则或随意践踏规则给别人和自身带来不利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近期,青岛胶州一中学生因高考志愿被同窗好友篡改而面临无学可上一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事件被披露后,那个恶意篡改同学志愿的学生,不但自己可能面临无学可上的后果,而且还可能涉嫌犯罪。这个事件中的那个给同学使坏的行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品质不佳,但是,从更深层意义上来说,就是规则意识的淡漠。当人们漠视规则成为一种惯性的时候,在没有看到后果的可怕和受到实质的处罚之前,这种惯性就会让人下意识地把规则视若无物。
    不讲规矩,不守规矩,这样的人越少,社会秩序则越好。但是,漠视规则的行为有时候会传染,倘若漠视规则的这种“社会病”传染开来则会贻害无穷。因此,为了社会安定有序地发展,为了每一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由,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行动起来,治好这个漠视规则的病症。

    无视规则代价几何

    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需要规则来约束。规则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规则。党纪国法是规则,单位部门的相关制度是规则,体育竞技对参赛者的各项要求是规则,交通要求人们“红灯停、绿灯行”也是规则。正是由于各种规则的存在,整个社会才会井然有序。作为个人,在社会上需要遵循各行各业的规则,树立起“规则意识”,少一点“我行我素、无知无畏”。关于规则,大道理也许很多人都能明白,但是,在实践中无视或是践踏规则的事例则是层出不穷。因此,那些由于破坏了规则而给自己带来巨大不利,让自己为破坏规则的行为付出了应有代价的例子俯仰皆是。
    一个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课余为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该国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行规:盘子必须用水洗7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结果,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同学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少洗两遍就行了。”同学与他渐渐疏远了。该餐馆老板偶尔会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洁程度不够,责问这位留学生,他却振振有词:“洗5遍和洗7遍差别并不大。”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请你离开。”事例中当事人由于无视行业规则,而被辞退的事实就是当事人付出的代价。这个留学生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毕竟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留学生付出的代价是不大的,他也是幸运的。可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违反规则的人会付出如此小的代价。有一个新闻是这样的:有一个年轻人,无视“不能翻越街路中间栏杆”的规则,为了抄近路而抱着侥幸的心理翻越栏杆。当这个年轻人将要从栏杆跳下的那一瞬间,被路上疾驶的汽车撞飞身亡。其实,诸如此类不遵守交通规则而身亡的事例有很多很多。当这样的事件发生时,我们在为当事人惋惜感慨的时候,更应该反思一下事情发生的原因。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违反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作为一个理性的个体,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记住教训,别让因无视规则而发生的悲剧一次次再现。

    漠视规则行为背后的利益考量

    那些习惯于漠视或是践踏规则的人之所以会做出破坏或是不遵守规则行为的重要动力就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非正常实现。
    正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有人就乐于在“小小不言”处打破规则——闯个红灯、插个队,以期获得一些便利,赢得些许小利。一个人不遵守既定的规则,获得了或是更加便利地获得了某些严格遵循规则者所获取不到的利益或好处的话,就会让一些人跟着效仿,纷纷加入破坏既定规则的行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把破坏规则的行为说成是“机智灵活”,遵守规则被认为是“木讷死板”。现在,那些无视规则,善于追求并实现自身利益的“机灵人”越来越多了。为了赚取最多的利润,某些食品生产者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罔顾整个行业的规则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假冒威胁的食品;为了个人的爱好和私利,有些业主视小区规则如无物,而做出破坏小区草坪的行为;为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或是某个晋升官位,部分官员竟敢置党纪国法而不顾,做出违法乱纪的勾当;为了自己停车方便,有些自私的人随意占用应急车道,让消防车难以及时赶到事发地,酿成更大事故;为了自己的某些方便,某些强势的人开车时随意加塞、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从这一个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漠视规则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基于当事人的某些利益考量。
    当某些人携着自私自利的念想,心存侥幸去践踏和破坏规则的时候,他们心中大多有“不会有事情发生”的自信,天真地以为漠视规则的后果只是自己得利。如果直到极端事件发生时,才恍然醒悟的话则会显得太迟了。

    规则意识的养成势在必行

    当漠视规则可能成为一种全社会的习惯的时候,我们不但不得深深地反思: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结果?究竟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培养全社会的规则意识?
    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应当从孩子抓起。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个不容辩驳的论断,由此推开,只要少年能够在心中植根下规则意识,将来的社会定会秩序井然、文明和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取决于当下我们的努力。为了让孩子们都崇尚规则,各地教育部门或学校不妨结合自己的实际,多开展一些“以小见大”的规则意识培育课程,让未成年人真正将规则意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之中。作为家庭,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恪守社会的各种规则,不给孩子们负面的示范作用。从全社会来说,我们应当营造一个崇尚规则的风气,避免规则教育呈现“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从规则执行的层面看,杜绝规则的模糊和执行的弹性,让规则不被选择性执行,对任何人既不温情脉脉,也不冷若冰霜,争取做到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我们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才有长远的效果,孩子对规则的敬畏才会养成。
    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应该重视实践行动。规则意识的养成,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崇尚规则意识的风气的形成,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在面对规则不被遵守的时候,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空口批判,不如自己身体力行,要么就去用行动制止破坏规则的行为,要么就在实际生活中凡事讲规则,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讲规则、重规则。

    微言大义说“规则”

    市民胡菇:
    讲规则就要做到一视同仁。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要么不讲规则、只讲利益,要么只讲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规则讲不讲以及啥时候讲,全依赖于自身的好恶及利益的得失。这样的人不但不是规则的守护者,而且是规则的破坏者。我反对这样的人,反对这样的做法。

    大学生王辉源:
    社会是一个整体,规则意识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社会上身份不同、年龄迥异的人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交往、共存发展,其中规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规则,人们的行为就会互相“撞车”,乱成“一锅粥”,那样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

    中年家长李重科:
    我家的孩子正在上初中,我从小就刻意对其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我的培养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家长的身体力行来影响孩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所接触的最早、最亲密的成人,我们的习惯是孩子的行为指南。我们凡事讲规则、守规则,孩子的规则意识慢慢就强烈起来了。

    教师齐先生:
    当目前个别践踏规则的新闻见诸报端,阻碍我们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时,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思考如何一步步扭转这种局面,如何从娃娃抓起,将规则和秩序意识根植在他们心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