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是如何看待“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
政协委员是如何看待“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
以人为本 打造“宜行”交通
市政协委员 柳中东
交通问题至关重要。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是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打造宜居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都“适宜居住”,才能实现“宜居”。“宜行”是“宜居”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是一票否决的重要指标。建设宜居城市,必须解决“宜行”问题。几年来,辽源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瓶颈,交通拥堵问题开始显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市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现在不提高认识,未雨绸缪,积极行动,将会严重滞缓未来的发展。
优先解决“出行难”还是“行车难”,是道路交通发展的首要问题。核心问题是道路优先权问题。也就是优先保“出行”还是优先保“行车”。从我市交通发展实际和市情看,我们应当重点解决“出行难”。作为欠发达地区,道路使用主体是乘用公共交通的市民,所以道路交通优先解决的应当是“出行难”。政府决策的基础永远是“多数人”。当然,“行车难”也需要解决,这是在解决“出行难”的基础上解决“行车难”。解决辽源道路交通问题的几点建议:
打造“快速公交”与“慢行系统”。这是两个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公共出行系统。快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是发达地区解决出行难的共同做法。政府主导发展的慢行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发展公共自行车管理使用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系统;一个是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分两种:一种是24小时快速公交,也就是全天候快速公交。有专用线,视频监控,非公交车不得使用。另一种是高峰期快速公交,只在每天交通高峰期专用,其他时间所有机动车都可使用。
打造“智慧公交”。智慧公交是公共交通管理上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导航技术实时管理公共交通。发达地区基本实现智能公交。我市2013年就提出建设“智慧交通”。《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12-04《辽源:建设宜居的智能型示范城市》一文作了专题报道。但我市是“醒得早,起得迟”,智慧公交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公交还没有实现智能管理,亟待增加信息化投入,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强规划”与“减压力”。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规划要落到实处,在制定时,要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应当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多途径减轻交通压力。我市交通整治存在“四大”顽疾:缺少停车场位;存在断头路;占道经商;路窄难拓。解决这些顽疾的思路应当是:一是建设收费停车场位。可实行1小时内免费,以鼓励在停车场停车。这可防止商户长期占用车位,包括路边停车位。二是打通断头路。可将健康路(百乐)、吉阳路(凯玛)打通。三是入市让路。引导商贩入室内市场。对入市商贩可给以适当补贴。四是拓宽道路。减少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岛,拓宽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加非中心区绿化覆盖率,弥补中心区的“绿化让路”损失。
建设“微循环”通行系统。我市有一环、二环这样的“大循环”通行系统,还应当有依赖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道路的“微循环”通行系统,以减轻主次干道的压力。“天眼工程”已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问题。单位和小区封闭管理已经不是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权利问题——“路权”是谁的。应当动员单位和小区居民让出路权,打造“微循环”交通。这是投入最少的道路资源建设。
提倡文明交通。“宜居”的城市一定要有一个文明的交通。文明交通是一个理顺了人车关系的良好状态,守法重德,相互礼让。文明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引导形成的。教育引导有多种形式:一是示范教育。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作出表率,遵守交法,让路于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文明表率作用,是教育公民的最好的教材。二是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纳入交通管理之中。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引导交通习惯。三是学校教育。从小抓起。四是家庭教育。这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
缓解我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总规划师 于长江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加,我市中心区交通已经出现拥堵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问题更加突出,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如何有效缓解交通紧张状况,是城市交通相关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此谈几点建议。
一、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变单中心封闭式城市结构为多中心开放式城市结构。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一直是单中心封闭式城市结构,大小十字街一带始终是城市商贸中心,导致吸引人流车流过多,是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同时,我市的城市结构是五山四水的自然地理特质,城市用地沿河谷呈放射型枝状发展,城市道路弯多线长,城市交通组织更加困难。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一直想解决此问题,但城市副中心建设缓慢,单中心封闭式城市结构未能有效改变。应加快建设以矿山湿地公园、新世界购物中心、仙城客运站、东北袜业纺织园为主体的西部中心;职教园区、四馆为主的南部新城中心;辽源欧亚购物中心、茵特拉根广场、长途客运站为主的西部中心;福镇小街为主的东南中心;寿山镇政府为主的东部中心建设,形成一心五团的城市布局结构,各组团就近形成生产生活综合体,远距离依托城市公交完成出行,近距离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
二、完善城市道路系统,逐步按照需要打通开发部分街区道路,实现城市局部道路微循环。
如打通市宾馆门前的南北向道路,打通利源小区、华孚小区、明珠小区等处的南北向道路、吉盛花园和翠湖园之间的南北向道路,实现城市局部微循环道路,可使城市局部地区交通畅通,达到减轻城市主次干道之间的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三、确立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交。
相对于私家车占用道路和通行量的比较,城市公交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公交公司虽然政府近几年投入较大,但和同等城市相比,投入仍然较低,公交公司举步维艰,一直在亏损运营,建议按区间提高票价,较远距离票价提高到2元钱,同时,开辟公交校车,加强宣传,树立坐公交光荣的理念,减少家长用私家车接送子女上下学的数量,减少繁华地段私家车数量,如一实验、多寿路小学和市一中学等处。在繁华地段施划公交车专用道,并规划建设两条BRT快速公交道路,保证公交快速通行,满足居民出行需要。
四、提倡绿色出行方式,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为主。
据抽样调查,我市居民60%以上的上下班出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步行时间30-40分钟之内,完全可以步行为主。骑自行车在10-15分钟以内,既环保还健身。建议市政府在财力允许时在城市建成区内推广免费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超过一小时按时间收费。同时,调整路面规划,设立非机动车道。
五、建立停车收费机制,增加私人小汽车出行成本。
我市有关部门为满足居民出行需要,在市区繁华地段施划了不少公共停车位,但有时被门前商家和一些僵尸车占用。建议停车收费,可以按照时间收费,市政府成立停车场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合署办公,不增加编制),负责全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只有停车收费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停车场建设中来,占地较少的立体智能停车库才能有市场,进而实现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良性循环。
六、严肃交通法规,加强宣传。
我市交通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机动车抢行、左转加塞、不礼让行人等比比皆是,行人闯红灯等不胜枚举,既带来交通隐患又加剧交通拥堵。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文明出行、文明交通,营造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氛围。
加强和改善我市城区道路文明交通管理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常委 张昌栋
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快速扩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市区行车难、行走难问题凸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现就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机制,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借鉴珠海、大连、中山等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成立政府领导下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设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委员会要统筹研究解决我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制定城市交通发展长远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使建设项目与周边道路条件、停车条件相适应。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住建、规划、交通运输、公安、教育、司法、文明办等部门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逐步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市区路网结构。建议将交通管理工作列为惠民实事,组织专家就我市道路交通进行专题调研,要从规划和建设的源头抓市区路网优化,提高道路设计通行能力,减少道路交叉口冲突面积。同时,将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完善作为提高旧城区道路交通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状的有力手段。要逐步打通“断头路”,增强城市交通微循环能力,有效缓解过境车辆对中心城区道路的压力。
3、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分期分批落实停车场。针对辽源中心城市的实际,要下大力气建立停车场,建议在春天百货大楼、原雅柏大酒店、工商银行、红旗剧场、市就业局等门前都应建收费停车场,利用经济手段提高用车成本。要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共停车泊位。以缓解市区周边的停车压力。要适当增加路边停车泊位。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一定数量的路边停车泊位。建议道路沿线机关、单位、银行、医院开放停车场所方便群众,缓解停车矛盾。加强公共、配建停车场库监管,杜绝占(挪)用现象。市相关部门应制定中心城市停车办法,制定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实行阶梯式收费,对路面停车、单位停车进行收费,加快停车泊位的流转,推进社会停车场建设。
4、加快公交优先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制定我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遏制出租车的无序发展,要规划建设使用好已经非常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必须大力发展公交、优先发展公交。要解决公交车始发站和终点站停车场规划与建设问题,要抓住目前我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有利时机,在资金、规划、建设、智能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推动公交快速发展,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将公交线路引入次、支道路,提高服务水平,方便群众乘坐,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从而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出行基本方式,实现绿色交通工程。
5、增加路面警力配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公安交巡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需要有完善的路网结构和交通设施,而且需要足够的警力。我市中心城区面积46平方公里,正式民警187人,扣除处理事故等其他部门人员,路面上岗执勤人员仅60人。因此,综合城市面积、道路里程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参照我省同一层面中心城市公安交警警力配备情况,应采取措施充实我市中心城区路面警力。同时,进一步增加协警、文职人员,保证城区路面勤务正常运转。
6、建立文明交通宣教大格局,提高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吉林省省《实施条例》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投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报社、广播电视台等有关单位要自觉承担法律规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义务。当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责任。要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开展城市文明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定期组织新闻媒体开展集中采访活动,曝光交通陋习,倡导文明交通。要把实施“文明交通”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集市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积极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服务活动,大力推进“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
文明交通需要社会全员参与
市政协委员、社法委主任 于杰
文明交通是我们城市的名片,城市的文明程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的打造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通过文明交通的实现,切实增强我市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使全体市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有明显增强,使全市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执法更加规范,交通管理更加科学,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文明交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进一步提高。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树立文明交通理念,提高文明交通意识。
大力加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弘扬现代文明交通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要加强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建议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如交法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等,通过活动将交通安全理念传播到家庭,辐射到社会,来提升全市广大市民文明交通素质。建议启动由国文明办、公安部、交通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在2010年发起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目的就是使文明交通创建工作机制健全、公民文明交通素养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下降、出行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活动达到“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要充分运用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宣传文明交通,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微信等媒体宣传文明交通的重要意义,大力弘扬文明交通“德、礼、法”理念,传播文明交通正能量,制作一批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开展“文明交通、我们行动”大讨论,以多样形式的活动吸引市民关注文明交通,通过法律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机动车随意变道抢道、乱停乱放等交通陋习,充分利用交通文艺台、说事等栏目,带动文明交通信息传播的共享、联动和聚焦,从而形成引导舆论、服务出行、相互配合的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如果用3至5年时间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我们可以看到辽源的交通一定能有很大的变化。
三、齐抓共管,努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不是公安交警一家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能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能否明确各自在创建文明交通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能否做到职责明确、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协调联动,能否打一场“文明交通,我们行动”的攻坚战,确确实实地让辽源市民在交通出行创建上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动员机关企事业干部带头文明出行,动员家庭和广大青年、妇女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在学校开展文明交通进课堂,普及《中小学生文明交通教育读本》,利用有效载体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社会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积极倡导“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精神,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宣讲、救助等文明公益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努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四、多措并举,大力整治交通秩序。
相关部门联合集中开展整治活动,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对道路交通秩序混乱、易阻塞路段、机动车乱停乱发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优化路口交通渠道,合理分配通行权,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相关部门要整治农贸市场,对占道经商要严加管控,还一个有秩序的购物环境。努力提升执法水平,强化交通执法技能,细化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交警队伍执法形象。要发动党团员、志愿者、社会群众,对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劝导纠正教育。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使文明交通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在全社会营造“践行交通文明、告别交通陋习”的浓厚氛围。
关于全面推进“公交城乡一体化”及“公交优先”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民进副主委 郭新生
随着城市发展、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我市的公共交通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困难。公共交通在城乡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公共交通体系缺少城乡一体化规划。而“公交城乡一体化”及“公交优先”,应该是改善民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3〕12号)以及2015年编制的《辽源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各部门应该保证“公交优先”政策,推动公交企业良性发展,实现公交全覆盖。解决公交企业陈欠债务,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按照政府制定的《辽源公交专项规划》要求,建立“公共交通发展基金”,并纳入年度市财政预算,用于开辟延伸线路、购置车辆、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为学生、残疾人、老年人打折乘车的优惠费用。协调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尽快将《辽源公交专项规划》中涉及的场站用地明确,推动公交发展。
2、整合长途客运和城市公交,实现公交城乡一体化,组建规模化、集约化交通运输集团。通过对客运资源进行整合重组,理顺管理体制、机构和经营范围,形成分工明确、互相辅助的发展格局。对已经公交化运营的郊线班车,按照公交政策予以补贴,保证运营,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解决公交车向市区外延伸、部分线路与长途客运线路重叠的两难局面。
3、根据国家对企业转制的政策,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目标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制企业,通过企业整合、翻牌,来核销处理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解除富余人员,优化管理结构。
4、提升创新经营能力,开拓增值业务,如汽车租赁公司,以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为契机,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汽车租赁业务;借鉴考察经验,将出租车经营权划归公交公司经营管理,大力开展出租车业务,增加公司经济收入;开展驾驶员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承揽驾驶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资格证培训的业务;驾驶员培训学校向社会开放,培训驾驶人员,创造经济效益;定制公交业务,使智慧交通同智慧辽源、平安辽源接轨等,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互相衔接配合的市场管理模式。
5、按照国务院国发[2014]28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资金来源渠道,在可能的情况下,吸收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辽源市公共交通的企业改革重组,争取先行先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切实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理顺关系是行业文明的基础,文明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体现。推进公交城乡一体化进程,保障公交先行发展战略,是我市公共交通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保证。让与时代发展、民生需要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更好地为辽源人民服务,为辽源的城市发展助力。
本版稿件由于 杰 柳中东 孙克难 胡俊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