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老百姓筑起“舌尖上”的安全线
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小饭桌、大型餐饮、农村宴席既是食品行业中不容忽视的“成员”,又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这些区域就餐人员非常密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同时,在监管上有交叉和盲区。为了让人们吃得更健康、更放心,本报邀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的监管人员就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进行探讨——
大型餐饮的利与弊
所谓“大型聚餐”系指50人以上的人群在一起就餐吃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所需不断扩大提高,我市的大酒店、高档饭店、宴宾楼星罗棋布,沿街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随之而来的各类酒宴应运而生。就如钱塘江的大潮,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涌来,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你方唱吧,我登场”之势,为我市的餐饮行业繁荣助力。同时,饮食文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我市城市品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本身都有双重性,即所谓“正反效应”。如何看待我市的大型聚餐活动,特别是它背后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由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各异,50人乃至上千人聚在一起就餐,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和土壤,存在着无形的隐患,也给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我市就有60余万人(次)的市民,参加了不同类别的大型聚餐活动,这给我市的食品安全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说句实在话,作为主管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并不赞成公民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其弊端远远大于利端。
其一,大型聚餐单位大都是私人开办,商家为降低成本,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分工、工艺流程、食品原料的采购等诸多方面,挖空心思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其二,人员聚集还极易造成健康人群和患有传染病的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染机会,特别是自身免疫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更容易被交叉传染。
其三,凡是大型聚餐中已加工好的菜肴,等待时间长(需要等待客人来齐或菜肴做齐再供人食用),食品极易受到来自各种环境因素(湿度、培养基、时间)的影响,给就餐者带来侵害。
其四,极少数黑心的老板进货渠道不合法,食品来源不明,极易造成食源性疾患。
其五,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这一年之中如患传染疾病,特别是健康的带菌者,他们很难被发现。
其六,人们在聚餐过程中不注意自身的保护,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器不注意识别,易造成群体性事故。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醒广大就餐者,少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因为大型聚餐中,暗藏着被感染的隐患,其风险较大。切记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只有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让学生家长参与小饭桌的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就餐成了问题,小饭桌的出现解除了他们的一时之忧。可是,小饭桌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给百姓生活以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为彻底解决小饭桌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之中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我市的小饭桌真正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确保广大学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针对小饭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有独立的厨房,加工经营面积应与就餐学生人数相适应。要有独立的就餐与加工场所,加工场所要有上下水,加工用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并设学生洗手设施。同时,设有餐饮具消毒设施,餐具要有3倍的周转量。加工场所地面要使用不透气、不易积垢、易清洗、防滑材料铺设,墙壁瓷砖到顶、天花板采用防霉、防水材料涂覆,设有防蝇、防鼠设施,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开展晨检。建立进货查验台账登记、饭菜留样、应急处置等食品安全制度。在日常加工过程中生熟制品要分开,学生就餐一律采取分餐制,禁止加工经营凉拌菜、隔夜食品及剩菜等高危食品。号召广大学生家长到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就餐,并对以上小饭桌的食品安全要求进行查验,开展社会监督,发现小饭桌的违法行为欢迎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半小时内派执法人员到举报问题现场,及时反馈核查结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们号召家长与我们联手来彻底改变小饭桌的现状,为了孩子的安全尽心尽力!
认真贯彻农村宴席管理办法
2011年10月18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辽源市农村宴席管理办法》。该办法开创了先河,填补了农村宴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人监管的盲区,为广大农民享受法律的保护做了一件大好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认真贯彻该办法,下决心、花大力气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宴席的专项整顿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具体采取了以下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让多种形式宣传进社区、进村屯、进乡镇、走进农村的每个角落,共下发宣传单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对近郊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进行普及和宣传工作。
二、排查建档。对工农乡、开发区、寿山镇、石河乡的农村宴席承办者进行了摸底排查。
三、加强协调、落实责任。与龙山区、西安区、经济开发区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强强联合,建立了四级网络五级监管,即镇、村、乡、区设专人进行监管,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四、严格执法、依法查处。对农村宴席承办者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不按程序报批的进行了行政处罚,共查处7家、取缔了7家。
近年来,由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全面监督、严格执法,农村承办宴席和自办宴席的餐饮食品安全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保证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保证了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破解建筑工地食堂在监管工作中的难题
随着建筑工地的施工,成千上万农民工涌入我市。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要在自己的工地上吃住,建筑工地食堂也应运而生。 这些食堂以多种形式并存,有的3至10人自行搭伙做饭,有的私自搭棚,一口大锅就成立了食堂,有的是施工单位组织开办食堂。据统计,2013年市本级就有工地食堂12所。这些私办的食堂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一是人与人之间肠道传染病交叉污染的问题。二是食堂基础设施不到位,存在食品交叉污染的问题。三是食品渠道不顺畅,存在食品原料不合格的问题。四是加工制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采购、运输、加工销售的餐饮链条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可以说,工地食堂是食品安全高风险单位。
如何保障农民工的饮食安全,是食药监人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工作中受阻严重。一大部分建筑开发商和承包商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在检查中推逶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食堂不让进门、那个食堂让找“老总”。
怎么样才能破解建筑工地食堂在监管中出现的难题?食品监管专家认为,首先住建部门应该发挥上级主管部门的作用,负全责、负总责。在工地施工招标时,把工人食堂纳入招标条件之一,秉承企业第一,安全至上原则,食品安全与安全生产同样重要,只有两方面都安全才能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是生产安全的大前提。
第二,在食堂从业人员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从业人员有压力、有责任感、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第三,对建筑工地食堂承包人、经营者要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后,方能经营。同时,经营者还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严格按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第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定期检查建筑工地食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当即解决、限期整改、必须达标。
第五,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决不手软,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和高压态势。为加强我市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职尽责,不遗余力、敢为人先、解放思想,为创造软环境、为农民工饮食安全励精图治。
用量化分级管理统领学校食堂的监管
学校是启迪知识、孕育希望和未来的摇蓝,是青少年身体成长的沃土。如何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应用量化分级管理的理论指导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安全,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强化社会监督,增加企业自律、科学分级动态监管的统领。
所谓量化分级管理,是通过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度及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确定监管重点,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通俗讲,就是把餐饮单位的工艺布局、基础设施、内部管理3个方面按相关标准用数字进行量化打分,量化评定等级为A级、B 级、 C级。目前我市市本级有学校食堂21 家,肩负着 18000余名师生的饮食品安全。有5家已进入A级行列,3家准A级等待省级专家组织的评审,有5家在改建努力之中,有5家在限期改进中。通过3年的努力,学校食堂管理取得了使人宽慰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划拨资金用于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食堂的工艺布局、基础设施逐步向良好工艺水平靠近;定期召开学校食堂监管工作专题调度会议;适时开展约谈、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要求;按情况、按季节开展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加强力量,充实监督队伍,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抽调优秀人员充实到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科,并提高了监督频次,市本级所有学校食堂都按风险等级A级管理。
二、市教育主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作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学校食堂的主管部门,注重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将各项规章要求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职责分工明确,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且每个学校都有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员。
三、市教育局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力配合,紧密联系。两个部门建立了长期互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勾通,及时解决。
四、学校自身建设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作为学校食堂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注重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把师生的健康放到了第一位,严格管理学校食堂,不采购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原材料,不加工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出售不合格食品。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通过近几年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教育局的共同努力,当下形势看好,但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让量化分级管理统领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让量化分级管理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才能使学校的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为什么说监管就是生产力呢?毋庸讳言,前些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明知是超期奶粉非要更改出厂日期放到市场上重新销售,明知奶粉里有三聚氢氨等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却大量生产,结果导致部分省份的儿童吃了“三鹿”奶粉之后死亡。“三鹿”奶粉事件被相关部门查出,被新闻媒体曝光以后,这个国营大企业,国家产品免检企业,全国乳制品的领军企业,竟然轰然倒闭,数千名职工下岗回家,每年近亿元的利税付之东流,而且企业主要领导被绳之以法,身陷囹圄。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更大原因就是执法不严,监管出现盲区,监管缺失的结果。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毋庸置疑,监管缺失还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民族乳制品工业受损。今年春天新西兰国家恒天然公司生产的含有肉毒杆菌的可瑞康牌婴儿配方奶粉和乳制品流入中国,中国政府发现之后及时提出质疑并停止从新西兰国家进口奶粉。这一事件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今年夏天,国外一些洋奶粉企业纷纷串通一气,联合涨价,洋奶粉价格潮水般上涨,使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苦不堪言。国家发改委发现这些厂家恶意串通之后,当即进行了罚款。
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决定结局。
从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例子不难看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是多么的重要,监管不到位社会就会出大问题,甚至出大事故。因此,监管就是生产力,决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让“监管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食品药品监管得到更多的实惠。
本版稿件由李光远 采写
大型餐饮的利与弊
所谓“大型聚餐”系指50人以上的人群在一起就餐吃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所需不断扩大提高,我市的大酒店、高档饭店、宴宾楼星罗棋布,沿街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随之而来的各类酒宴应运而生。就如钱塘江的大潮,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涌来,而且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你方唱吧,我登场”之势,为我市的餐饮行业繁荣助力。同时,饮食文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我市城市品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本身都有双重性,即所谓“正反效应”。如何看待我市的大型聚餐活动,特别是它背后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由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各异,50人乃至上千人聚在一起就餐,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和土壤,存在着无形的隐患,也给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我市就有60余万人(次)的市民,参加了不同类别的大型聚餐活动,这给我市的食品安全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说句实在话,作为主管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并不赞成公民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其弊端远远大于利端。
其一,大型聚餐单位大都是私人开办,商家为降低成本,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分工、工艺流程、食品原料的采购等诸多方面,挖空心思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其二,人员聚集还极易造成健康人群和患有传染病的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染机会,特别是自身免疫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更容易被交叉传染。
其三,凡是大型聚餐中已加工好的菜肴,等待时间长(需要等待客人来齐或菜肴做齐再供人食用),食品极易受到来自各种环境因素(湿度、培养基、时间)的影响,给就餐者带来侵害。
其四,极少数黑心的老板进货渠道不合法,食品来源不明,极易造成食源性疾患。
其五,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这一年之中如患传染疾病,特别是健康的带菌者,他们很难被发现。
其六,人们在聚餐过程中不注意自身的保护,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器不注意识别,易造成群体性事故。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醒广大就餐者,少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因为大型聚餐中,暗藏着被感染的隐患,其风险较大。切记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只有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让学生家长参与小饭桌的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就餐成了问题,小饭桌的出现解除了他们的一时之忧。可是,小饭桌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给百姓生活以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为彻底解决小饭桌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孩子们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之中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我市的小饭桌真正走上规范化管理道路,确保广大学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针对小饭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有独立的厨房,加工经营面积应与就餐学生人数相适应。要有独立的就餐与加工场所,加工场所要有上下水,加工用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并设学生洗手设施。同时,设有餐饮具消毒设施,餐具要有3倍的周转量。加工场所地面要使用不透气、不易积垢、易清洗、防滑材料铺设,墙壁瓷砖到顶、天花板采用防霉、防水材料涂覆,设有防蝇、防鼠设施,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开展晨检。建立进货查验台账登记、饭菜留样、应急处置等食品安全制度。在日常加工过程中生熟制品要分开,学生就餐一律采取分餐制,禁止加工经营凉拌菜、隔夜食品及剩菜等高危食品。号召广大学生家长到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就餐,并对以上小饭桌的食品安全要求进行查验,开展社会监督,发现小饭桌的违法行为欢迎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半小时内派执法人员到举报问题现场,及时反馈核查结果。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们号召家长与我们联手来彻底改变小饭桌的现状,为了孩子的安全尽心尽力!
认真贯彻农村宴席管理办法
2011年10月18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辽源市农村宴席管理办法》。该办法开创了先河,填补了农村宴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人监管的盲区,为广大农民享受法律的保护做了一件大好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认真贯彻该办法,下决心、花大力气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宴席的专项整顿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具体采取了以下步骤:
一、宣传发动。组织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让多种形式宣传进社区、进村屯、进乡镇、走进农村的每个角落,共下发宣传单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1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对近郊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进行普及和宣传工作。
二、排查建档。对工农乡、开发区、寿山镇、石河乡的农村宴席承办者进行了摸底排查。
三、加强协调、落实责任。与龙山区、西安区、经济开发区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强强联合,建立了四级网络五级监管,即镇、村、乡、区设专人进行监管,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四、严格执法、依法查处。对农村宴席承办者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不按程序报批的进行了行政处罚,共查处7家、取缔了7家。
近年来,由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全面监督、严格执法,农村承办宴席和自办宴席的餐饮食品安全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保证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保证了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破解建筑工地食堂在监管工作中的难题
随着建筑工地的施工,成千上万农民工涌入我市。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要在自己的工地上吃住,建筑工地食堂也应运而生。 这些食堂以多种形式并存,有的3至10人自行搭伙做饭,有的私自搭棚,一口大锅就成立了食堂,有的是施工单位组织开办食堂。据统计,2013年市本级就有工地食堂12所。这些私办的食堂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一是人与人之间肠道传染病交叉污染的问题。二是食堂基础设施不到位,存在食品交叉污染的问题。三是食品渠道不顺畅,存在食品原料不合格的问题。四是加工制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采购、运输、加工销售的餐饮链条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可以说,工地食堂是食品安全高风险单位。
如何保障农民工的饮食安全,是食药监人的职责和使命所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工作中受阻严重。一大部分建筑开发商和承包商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在检查中推逶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食堂不让进门、那个食堂让找“老总”。
怎么样才能破解建筑工地食堂在监管中出现的难题?食品监管专家认为,首先住建部门应该发挥上级主管部门的作用,负全责、负总责。在工地施工招标时,把工人食堂纳入招标条件之一,秉承企业第一,安全至上原则,食品安全与安全生产同样重要,只有两方面都安全才能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是生产安全的大前提。
第二,在食堂从业人员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从业人员有压力、有责任感、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第三,对建筑工地食堂承包人、经营者要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后,方能经营。同时,经营者还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严格按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第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定期检查建筑工地食堂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当即解决、限期整改、必须达标。
第五,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决不手软,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和高压态势。为加强我市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职尽责,不遗余力、敢为人先、解放思想,为创造软环境、为农民工饮食安全励精图治。
用量化分级管理统领学校食堂的监管
学校是启迪知识、孕育希望和未来的摇蓝,是青少年身体成长的沃土。如何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应用量化分级管理的理论指导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安全,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强化社会监督,增加企业自律、科学分级动态监管的统领。
所谓量化分级管理,是通过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度及信誉度量化评价和分级,确定监管重点,对高风险、低信誉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通俗讲,就是把餐饮单位的工艺布局、基础设施、内部管理3个方面按相关标准用数字进行量化打分,量化评定等级为A级、B 级、 C级。目前我市市本级有学校食堂21 家,肩负着 18000余名师生的饮食品安全。有5家已进入A级行列,3家准A级等待省级专家组织的评审,有5家在改建努力之中,有5家在限期改进中。通过3年的努力,学校食堂管理取得了使人宽慰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划拨资金用于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食堂的工艺布局、基础设施逐步向良好工艺水平靠近;定期召开学校食堂监管工作专题调度会议;适时开展约谈、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要求;按情况、按季节开展不同形式的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加强力量,充实监督队伍,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抽调优秀人员充实到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科,并提高了监督频次,市本级所有学校食堂都按风险等级A级管理。
二、市教育主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作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学校食堂的主管部门,注重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将各项规章要求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职责分工明确,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到位且每个学校都有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员。
三、市教育局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力配合,紧密联系。两个部门建立了长期互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勾通,及时解决。
四、学校自身建设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作为学校食堂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注重食品安全重于泰山,把师生的健康放到了第一位,严格管理学校食堂,不采购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原材料,不加工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出售不合格食品。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通过近几年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教育局的共同努力,当下形势看好,但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让量化分级管理统领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让量化分级管理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才能使学校的食品安全“长治久安”。
监管就是生产力
食品安全是当下社会关心、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担心的焦点问题。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群体的食用安全,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是摆在广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面前的严峻课题,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素质、国家安全的大事。大事当前,体现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面前的就是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格监管,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国家公共卫生的大概念之中,用培训去启迪人,用制度去规范人,用舆论去引导人,用法律去制约人,充分体现国家意识。无数事例证明哪个地方监管得好,哪个地方事故就少。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监管就是生产力。为什么说监管就是生产力呢?毋庸讳言,前些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明知是超期奶粉非要更改出厂日期放到市场上重新销售,明知奶粉里有三聚氢氨等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却大量生产,结果导致部分省份的儿童吃了“三鹿”奶粉之后死亡。“三鹿”奶粉事件被相关部门查出,被新闻媒体曝光以后,这个国营大企业,国家产品免检企业,全国乳制品的领军企业,竟然轰然倒闭,数千名职工下岗回家,每年近亿元的利税付之东流,而且企业主要领导被绳之以法,身陷囹圄。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更大原因就是执法不严,监管出现盲区,监管缺失的结果。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恶果。
毋庸置疑,监管缺失还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民族乳制品工业受损。今年春天新西兰国家恒天然公司生产的含有肉毒杆菌的可瑞康牌婴儿配方奶粉和乳制品流入中国,中国政府发现之后及时提出质疑并停止从新西兰国家进口奶粉。这一事件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今年夏天,国外一些洋奶粉企业纷纷串通一气,联合涨价,洋奶粉价格潮水般上涨,使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苦不堪言。国家发改委发现这些厂家恶意串通之后,当即进行了罚款。
细节决定成败,格局决定结局。
从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例子不难看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是多么的重要,监管不到位社会就会出大问题,甚至出大事故。因此,监管就是生产力,决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让“监管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在食品安全执法过程中,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食品药品监管得到更多的实惠。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检查食品安全
农村自办宴席现场
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简易建筑工地食堂
本版稿件由李光远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