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 西安腾飞

——西安区建区30周年发展综述
盛妍妍 高磊

    30年来,西安区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踏上了转型发展新征程,谱写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经济腾飞 撑起转型发展的脊梁
    回首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西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辽源北部新城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4+1”工作格局,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实现新跨越。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5亿元,是1984年1342万元的383.8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67亿元,是1987年397万元的67.3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项目建设焕发新活力。2013年,重点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10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凯旋王国创意园和中意科技产业园正在集中建设。园区建设达到新水平。东西孟工业园区投入9100万元,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收储土地38.4万平方米。园区实施新开、续建项目12个,总投资52亿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2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额突破40亿元,是1984年的298.1倍,引进超亿元投资项目11个,工商企业54户,逐步形成矿山装备制造业、健康食品业、建筑建材业等几大支柱产业。民营经济迎来新机遇。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000户,民营企业发展到620户。“御泉”牌大米、“龙泉春”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优势。大力推进物流园区、汽车4S店等重点项目实施,完善辽源北部商圈规划建设。推动凯旋王国创意园、龙泉春城酒文化园等旅游业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12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3亿元,是1984年的58.4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45元,粮食总产稳定在4.5万吨以上。
    惠民达仁 贯通转型发展的血脉
    2012年,西安区30件惠民实事和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兑现,落实惠民政策资金支出1.65亿元。房屋征收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以来,西安区共完成丘下、先锋、富国等30个区域近300万平方米6万户居民的房屋征收任务,占全市总量的80%。新建我的家园、阳光新城等住宅小区12个。特色城镇化建设统筹发展。目前,西安区城镇化率达到78.4%。农村新修水泥路达2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和维修近5万米,新建一环路北段、仙城大街等15条道路共25.5公里。城区绿化率达到38.49%。不断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西安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6%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达到100%。目前,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区社会事业救助中心被民政部授予“窗口创先争优”优质服务品牌。不断加强基层平安建设,确保全区人民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2011年度,西安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吉林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深入实施“五城联创”,助推“省级园林城”、“卫生城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特色发展 延伸转型发展的内涵
    跳动的文明音符,铿锵的和谐之曲,奏响了西安区文化发展的新乐章。截至2012年,西安区共建成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23个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达到全覆盖。仅2012年,全区共开展文化活动上百场,受众人数达10万多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吉林省第一家国家级乒乓球运动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以来,共获国际、国内奖牌699枚。成立西安区民俗艺术馆,将泥塑艺术送进课堂、推向市场,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在管理创新上,西安区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实现西安区全面转型、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全省率先实施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重组组织架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网络化管理,打造社区品牌工程,实现了管理区对区、服务面对面、干群心贴心的工作宗旨;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72个,“百姓说事点”66个,自从社区改革以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共18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4.5%。
    走过三十载春秋,西安人风雨兼程、勇往直前。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三项指标增幅均位于全市首位。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西安区正以一个和谐、创新、拼搏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