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辽源人的“水碗”

保护好辽源人的“水碗”
本报记者 于 芯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夏日骄阳如火。站在杨木水库的堤坝上,放眼望去,绿色青山环绕,浩浩芦苇荡间,灰鹤在上空盘旋,一派繁盛祥和的景象。这是我市杨木水库水源地上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一个缩影。
    “8年前,杨木水库周边环境非常糟糕。由于上游裸露山体水土流失造成的淤塞、农药化肥和养殖禽畜粪便的污染,水源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回想起2008年,第一次深入杨木水库检查上游环境时看到的场景,市人大代表王俊心里仍旧有些酸楚。于是,当年他牵头与另一位人大代表姜伟向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做好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时隔8年,7月7日,王俊、姜伟等代表再次来到杨木水库水源地视察时,看到水源地隔离工程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一级保护区征地拆迁工作正在收尾,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场面进行的热火朝天,他们感慨万千。王俊高兴地说:“水源地治理的路虽然有点长,但政府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从根本上解决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切实保护好了辽源老百姓的‘水碗’。”另一边,姜伟从手机中翻出杨木水库早年的老照片给现场的每一位参观者观看,并兴奋地说:“对比以往,现在的杨木水库真是太像样了!环境、生态、绿色、有机等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传统种植业模式,既减少了土地流失、农药残留,又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真是解了民忧。”
    杨木水库作为全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是辽源百姓饮用水源的“生命湖”。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水源地保护治理工作当作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市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深入东辽河源头至杨木水库水源地等保护区域,全程踏查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情况,召集相关部门具体研究杨木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并邀请专家组多地调研、反复论证后,实施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隔离工程。为加快东辽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市委书记吴兰专门听取了辽河源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强调指出,要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把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全力加快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净化水源地水质,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推动现代有机农业发展,努力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样板。各有关部门也要各负其责,致力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的落实工作。
    在推动水源地保护治理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春芝多次作出指示,并带队就饮用水水源保护治理工作,组织常委会委员和代表开展专题视察,深入杨木水库实地察看督查,召集各相关部门座谈。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慎重研究决定起草制定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辽源市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草案)》,把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饮用水源保护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协调配合、综合监管不够的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率低,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水直排入河;违规养殖污染水体现象难以杜绝……在杨木水库水源地上游环境综合整治中,面对饮用水水源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各位常委委员、代表纷纷发表意见和看法。为解决多头管理、监管工作跟不上、污染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政府对委员、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逐条研究、逐条分解,明确职责、加强督查。东辽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照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如今,才有了现在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沿着村路走来,一条编织的绿色网带,整片翠绿的高标准稻田,整洁干净的小镇街路,现代化标准化养殖场……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人大代表给予的回答是:“非常满意!”一场持续8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接力赛”,让一汩汩甘甜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心系百姓,为民解忧,办实事,人民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支持你、称颂你!”在结束调研返程的路上,姜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饮用水水源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如王俊、姜伟所说:“水环境保护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以护水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只要有了这份坚定和自信,就能保证全市人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也将不辱使命,成为全市人民的‘代言人’,为百姓的幸福、健康发出‘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