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业局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艳红)今年以来,巩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成果,全力打造全民创业最活跃地区,是市就业服务局全年工作的总抓手,旨在通过“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年”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中省直企业正式在编人员中无不良信用记录人员作为个体工商户贷款的担保人;民营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经财政部门、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联合考察通过后,其抵押资产为个人名的,经办银行放贷时也可按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名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按政策贴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采取自行担保模式在各商业银行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协调力度,分别与吉林银行、建行、农商行、邮储银行联合将民营企业老板分期分批请到市就业局,面对面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累计参加企业户数达200多户。加大贷款政策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小额政策进行立体化宣传,组成3个宣传小组深入全市食品一条街、办公用品一条街、步行街、五金建材一条街、汽车修理一条街、建材市场一条街等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经营网点集中的地方发放宣传单。
    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规范管理力度,按照“就地就近”便民的原则,在龙山区、西安区的30个社区和3个乡镇设立了报名点,按照招聘简章招聘条件、报名范围,严把报名关,与纪监委、财政厅配合进行初审、复审,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择优招聘191人。对龙山区所属18个社区、西安区所属12个社区进行了逐一检查,对市统计局、市总工会等用工单位所属公益岗位在岗情况进行了抽查,重点检查内容11项,通过开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557人。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的工作力度,以落实政府民生实事为重点,逐步建立了援助就业困难群体长效机制,按照“街道社区即时援助,县(区)强化援助、市州托底援助”的方法,确保了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1户、援助1户、消除1户,每户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使我市“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畅通劳务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国内外用工信息,积极在巩固输出基地打造辽源特色品牌上下功夫,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向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技能化方向发展。
    积极落实各项创业就业优惠政策,以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文件起草并下发的《辽源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的通知》,制定了125条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具体措施,共同打造了政策、人才、融资、培训和服务“五大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外部环境。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强化就业联席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目前,全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数量达到36家,明确了由19个部门分别牵头开展的31个活动项目。巩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成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小额贷款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开展创业系列活动、推进全民创业就业,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增强创业能力素质,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促进创业就业成功,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等7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同时加强对东辽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大创业促就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创业基地承载项目和企业,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不断增加就业容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创业促就业基地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