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心不老夕阳正当红
人老心不老夕阳正当红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事业也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老年工作的开展并深入了解老年人,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的老年大学、老体协,以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家庭背景的十余位老人,看到了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状态。
拍美丽光影 摄幸福生活
头发花白但眼睛炯炯有神,个头不高但身板儿挺拔,身材瘦弱但步伐矫健,休闲装扮外搭一件摄影马夹,走到哪里都背着单反相机,这就是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有追求、有理想、彬彬有礼、谦虚恭谨的79岁“文艺”老人——李海忠。
李海忠,长春人,他19岁第一次拿起相机便喜欢上了摄影,这一喜欢就是60年。1991年,因工作关系调到我市某企业,虽然退休后可以回省城,但他却选择在辽源安享晚年。退休之前,尽管热爱摄影但时间、精力等原因都限制了他。退休后,他有了时间和精力,更发现我市的摄影文化风气正浓。他如鱼得水,决定晚年生活要与相机为伴,拍辽源的日新月异、摄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老伴儿和子女的大力支持下,李海忠花近万元购买了一套单反相机。此后,便开始了他的摄影事业。
李海忠虽然已近耄耋之年,但他却经常主动联系影友一起去采风;虽然在图片的数码后期制作方面有些吃力,但他却没有停止过学习,也未退缩过;虽然没有精尖的拍摄手法,但他却经常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传至摄影网站与影友交流。每当和影友到一个“新大陆”并寻找到好主题,每次学会了一点儿数码后期制作技能,每次看到摄影网站上自己的作品被点赞或给予了“星”好评,他都会兴奋上好几天。
李海忠说:“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得有追求、有爱好。人老心不能老,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的年龄都快80岁了,但我总觉得自己好像才60多岁。虽然我现在不用上班,但是每天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摄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和爱好,只要我能拿得动相机,我就会一直拍下去……”
因为学习 所以快乐
老年大学,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却相知甚少。近日,记者来到我市老年大学,走进了老人们的课堂,感受到了他们阳光的心态和进步的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正是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市老年大学就专为热爱诗歌的老人们开设了诗词班。课堂上,老师对古诗进行解析,学员们听后踊跃发言、提问并纷纷展示着各自的习作、共同探讨着应用其中的平仄、音律、抑扬顿挫。69岁的许建华老人多年前退休于我市某企业,是市老年大学的学生会主席、诗词班学员。这位大嗓门儿又很健谈的老人说话铿锵有力,喜欢诗词歌赋,热爱传统文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时他也是个文艺青年。2006年,他刚到老年大学时,起初学习的是书法和国画。后来,他不满于现状,于2013年开始加入了诗词班学习写诗作赋。通过3年的学习,现在,对中国文学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所写的诗歌更有了质的飞跃。许建华老人对记者说:“年轻时没上过大学,这里让我圆了大学梦。市、区的各类书画展以及诗歌比赛等活动我都踊跃参加,有时还能得个奖。2015年12月,你们《辽源日报》的副刊还专门为我们诗词班的学员刊发一期诗歌呢!‘辽水寻幽景色新,桃红柳绿醉游人……’‘退休又发少年狂,重续诗情入学堂……’这些赞美家乡、赞美老年大学、并朗朗上口的诗歌都是俺们同学的作品。人啊,到啥时候都得学习,不学习怎么能进步?几十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老年大学是更新知识的课堂。”
舞蹈能陶冶情操,使人身心舒畅,并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在老年大学的舞蹈班,就将这些跳舞的好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记者来到舞蹈三班时,学员们正在排练一首民族舞蹈,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不马虎。通过排练,也不难看出她们弯腰、趴胯、下叉等基本功很扎实。如果不走到跟前,丝毫看不出这些妩媚的舞者都是五六十岁的阿姨。66岁的韩金华老人是我市某机关单位的退休干部、老年大学舞蹈三班的班长。头发乌黑、肤白皱少、举止得体、气质优雅,说她50岁一点儿都不夸张。作为一位有10年“学龄”的资深学员,她说:“我2015年3月份正式退休,4月份就来老年大学学习舞蹈了。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圆了我年轻时的舞蹈梦。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圆梦的舞台。”
如果说,吟诗陶冶情操,舞蹈锻炼身体,那么书法则可以说修身养性。老年大学书法班的课堂上相对其它班是较安静的,因为他们以“字”服人。整齐的课桌,大大的黑板,刚到教室门口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走进教室,老师正被学员们包围着边写边讲软笔书法的基本要领。65岁的迟淑兰老人现在已是书法高级班的学员。学习书法8年,也让她从急躁的“更年期”变成了如今沉稳、大气的老人。迟淑兰说:“中国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左撇右捺,形美、意美、音美,书写着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通过学习书法我明白了,想学写字要先学做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我年轻时写字不好看,所以在来这里学习书法之前我是零基础。钢笔字都写不好,更别提毛笔字了。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上了第一节课,这一上课就是8年。原来,我是个急性子,沾火就着,但现在我就很有耐性了,轻易不生气、不发火。虽然我今年65岁,但每次看到我们班那两个84岁老大姐书画兼修并经常获奖,看到有同学写的字被家人带到国外,并受到外国友人的夸赞时,我就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老年大学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走进声乐班,仿佛走进了歌剧院,听不出来到底有多少“男高音”。通过采访55岁的“明星”学员霍凤君,让记者更深层面看到了老年大学学员们的阳光和正能量。霍凤君的腿有疾病,但如果只是坐着交谈,根本看不出,因为这一点儿小问题都被他强大的气场和专业的艺术气质所掩盖。霍凤君说:“虽然自小身患残疾,但我从未退缩或抱怨过。我当过工人、画过油画,后来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2015年刚满55周岁时,相关部门就给我办理了退休。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国家和社会。在南方画油画期间,偶尔在电视上听到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望乡词》、我热泪盈眶。后来,通过学唱此歌曲也渐渐喜欢上了声乐。虽然天生嗓子较好,但不懂乐理。直到2010年回到辽源,来到老年大学声乐班,我和音乐的距离才真正拉近。2014年,我参加吉林省第一届老年‘好声音’还荣获了优秀奖,这让我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更有信心。以后,我要通过歌声多多表达爱祖国、爱辽源、爱亲人的心声。老年大学是抒发正能量的园地。”
看到记者来采访,乐器班的陈世平和崔贵,老哥俩儿停下了手中的二胡,打开了话匣子。据介绍,这两位是好朋友,都来自东辽县,一位65岁,一位64岁。热爱文艺又思想进步的二人退休后一直琢磨着干点儿啥。直到2015年3月份,听人说市区内有所老年大学,二人一拍即合就来报了乐器班。原来老哥俩儿只能拉简单的调子,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现在他们已经能拉曲子了。虽然每次来上课都要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但他们却从未缺过课。反之,每周都盼着来上课。外向、健谈的陈世平说:“我们在社区组建了‘夕阳红’小乐队。现在,我们老哥俩儿除了每周来学校上课,其余时间就在小乐队排练节目,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是我们也想为东辽县的文化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人,退休了也得走出来找点儿事儿干。二胡是咱们的民族乐器,拉二胡的过程是手脑并用。每当我的手一开始拉二胡,全身心都愉悦。在学校既能系统地学习二胡知识又能交朋友,多好啊!”
走出真健康 汇聚正能量
在我市有这样一个户外运动组织。成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来自社会各界,但以退休人员为主。想加入该组织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比如要有推荐人,身体得健康,要有较高的素质修养等等。他们有规矩、有秩序,他们阳光开朗、绿色低碳,他们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传承并发扬着中华民族的正能量。这个组织就是我市老年人自发成立的山鹰户外运动俱乐部。
对于此组织,之前记者就有所耳闻,但并不是很了解。近日,记者采访了山鹰户外运动俱乐部发起人、队长66岁的赵庆全,倾听并分享了他和老友们健康、快乐的晚年。
赵庆全告诉记者,起初他们都在一个叫“夕阳红”的QQ群里。当时的他还在岗,每天上班,所以,没有过多的时间在网上与大家交流。在一次线下的聚会中,他看出了一些人的心思。大家都羡慕并想加入当时我市一些年轻人组织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但又怕和年轻人“玩”不到一起去。热爱运动,喜欢旅游的赵庆全回来后就琢磨着,自己退休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要和大家一起保持健康、寻找快乐。2011年,他退休后就和几位老人一起组织、策划成立了山鹰户外运动俱乐部。起初,大家只是隔三差五地在辽源周边徒步走。龙首山、乌龙山、杨木水库……越走越愿意走,越走越觉得有力量。渐渐地,“家门口”已经满足不了了,他们走到了辽源以外的临近地区。再后来,他们制定旅行计划及攻略,租大客车到外省、市、地区去游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这个群体都是老年人,几位老人集体到外地去游玩会涉及很多事情。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生活习惯和空闲时间都要考虑在先。所以,每次远走都要提前很长时间组织、安排。5年来,他们登遍了吉林省内的大山、小山,走遍了省内的景区;又去了黑龙江、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多个省份的50多个地方。塔敏查干沙漠、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黄河壶口瀑布、狼牙山……都是让他们回来后也久久不能平息那激动心情的好地方。2015年,他们先后去了陕西延安和河北保定,瞻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根据地,感受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大无畏精神。每年5月份至10月份基本上每月走一个地方,虽然越走越远,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健康、低碳环保的初心。无论去哪儿,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大客车,因为可以随走随停。一路上欣赏着祖国的大好风光,尽情欢唱。春天,感受着万物复苏;秋天,共享着丰收的喜悦。清晨,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一起看日出;傍晚,一起赏日落。虽然累,但却快乐着。走到沙漠、草原、平原景区,他们就地住在自己带着的帐篷里,饮食也基本都用各自带着的户外炊具做着吃,既卫生又省钱。尽管如此,但他们却非常自律,从来不在驻地留垃圾和废品。
现在,如果一周没有出行计划,大家就纷纷张罗着要出行。他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再不乐呵就老了。趁身体还硬朗,就该多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无尽美好。”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 山鹰户外运动俱乐部 本报记者 夏景明 王彦雨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