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发展方向 激发内生动力

找准发展方向 激发内生动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春芝深入扶贫攻坚包保村召开专题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于芯 夏景明)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6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春芝深入包保扶贫联系点——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就推进扶贫攻坚及项目建设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宋春芝与村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区委书记面对面座谈,共同研究商量脱贫致富的路子,解决目前扶贫攻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大良村“闯”出脱贫致富路把好脉。
    今年2月,宋春芝深入包保的大良村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村集体情况,为其寻找增收门路,鼓励村干部带领村民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时隔4个月,大良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怎么样、项目建设落实到什么程度?宋春芝再次来到大良村,与党员干部围坐一起,研究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家围绕村里的产业发展、困难群众增收、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宋春芝认真倾听,并一一记录。
    宋春芝强调,贫困村建设不光扶贫,更要扶“志”。要转变部分贫困农民的消极思想,积极带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激发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一把手”,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培养出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要精准施策,不断探索农民合作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合作社与农民要“连股、连利、连心”,彻底解决好扶贫“一头热”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富村带贫村”“强村带弱村”模式,让薄弱村多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和帮扶渠道,找准发展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和风险意识,扎实开展扶贫工作。要调整好种植结构,帮助农民适时选好种植品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风险成本,使种植业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要因地制宜选择脱贫致富路子,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培养产业大户、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使贫困村走上致富道路。全村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从争做一名合格党员做起,守规矩、明底线、勇担当、有作为,成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好干部。农村党员干部也要带头先行先试,服务引导农民调结构,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扶贫攻坚交上一张满意答卷。
    随后,宋春芝走访慰问了大良村2组80岁的困难党员时文财。宋春芝与时文财拉家常、问冷暖,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和家境情况。宋春芝说,“七一”快要到了,我受市委委托来看望您。虽然您老在生活上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您。希望您老保重身体,保持乐观心态,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宋春芝还嘱咐乡村干部要多关心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群众,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难题,让他们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铁友及龙山区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