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儿到底归谁管?

这些事儿到底归谁管?

 

    在生活中,我们或是身边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按照正常逻辑应当有相关部门监管的事情却到头来无人来管的事情。然而,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当一个人因一事找到某部门时,有可能被这个部门以“不归我管”“管不了”“这不是一家能管”的理由挡回来。这样一来,有人在遇到这样事情时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地自认倒霉。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难道真的是倒霉所致吗?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存在,难道没有什么原因吗?今天,本报将和您一起探讨这样的现象。


    街头乞讨者为啥不见少?

    密集的人群中,繁华的街路旁,乞讨者落魄的身影有时也会夹杂其中,他们以“失学”“寻亲”“救急”“求医”等诸多理由,或是跪地不起,或是主动拦人,向来往的行人讨要施舍。越是年节,越容易遇到他们。总有好心人想帮助这些可怜之人,但又怕上当受骗——看着很惨,其实比自己还有钱。
    明明有专门的救助部门,为什么还会有乞讨者不断出现?如何分辨他们是不是骗子?乞讨者抱在怀里的孩子是不是拐骗来的?在街头遇到这些乞讨者时,找谁能来管?
    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社会救助是对有求助意向的人,尤其在冬季,救助站都会安排每日三次的街面巡查,对那些无家可归、正在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进行救助。但像平时市民常见的那些乞讨者,挨商户讨小钱的,庙会和过年期间看到的乞丐,他们基本都是“职业乞丐”,是以此为谋利的。相关部门真的去救助他们,给他们提供衣物和食物,也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还会继续去向路人乞讨。
    因此,在大街上或是车站等人流密集处看到的乞讨者,只要他们只讨钱拒绝其它救助方式,那么,可以肯定,这种人十之八九就是职业乞丐。如果有谁怀疑遇到的乞讨者是骗子,或有拐卖人口、团伙作案等嫌疑,则可直接拨打“110”进行举报。


    私人养老院的质量标准由谁来定?

    如今很多子女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法照顾父母,为了让老人得到更细致地照顾将他们送去养老院,但养老院里的员工照顾老人是否尽心,这一点其实很难得到保证。我们时常在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对目前养老院现状的报道,其中,也存在一些负面消息,个别养老院对老人的饮食、药品进行控制,对老人的作息和娱乐时间进行管制,甚至有些对老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将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为了让老人安度晚年,那些小区内的私人养老院是否正规?如果老人在养老院里受到伤害谁来管?养老院的日常经营是否会受到监管?
    从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民办养老院的监管方式就是审核发证,但这就要求民办养老院自主提出申请。在目前辽源的养老院中,没证的占大多数,而没证就说明不符合正规养老院的标准。没证自然没保障,如果老人在养老院出现问题是对方的监管不到位,可以对其起诉索赔。
    社会现状就是如此,很多民办养老院都是没有证的,可依然有老人不断被送去,这样的情况和问题出现时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


    商家过年涨价很任性,合理还是不合理?

    很多市民反映, 每逢春节,人们打车时,出租车的计价器往往也会“放假”,在节日的背景之下,漫天要价似乎显得合情合理了。春节假日市民们出行频繁,而出租车也迎来了每年生意最好的时段,针对往年春节期间个别出租车司机乱涨价问题,节前相关部门一再重申不允许出租车在节日期间乱涨价,可令人遗憾的是,春节期间,仍然有许多出租车乱涨价,一上车就直接报价,计价器也就成了摆设。
    针对出租车私自涨价的现象,记者咨询了相关业内人士,在节假日如果市民在乘坐出租车时,遇到私自涨价、不打计价器等违规现象时,可以记住出租车的车牌号并索要发票,将乘车时间和乘车地点等信息记录后,拨打相关部门投诉电话进行投诉,同时提供足够的证据,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乘客投 诉被证实后,相关部门将按有关规定对当事出租车驾驶员从重处罚。
    其实,很多行业都会在春节期间私自涨价,譬如,理发行业。市民王先生就对理发店过年期间私自提高价格很不满。王先生说,他去年在一家理发店办理了一张剪发卡,约定100元剪10次头发。过年前几天,高先生像往常一样到理发店理发时,店员告诉他理发涨价了,剪一次需要20元,得划两次卡。高先生不认可理发店的做法,与店员争吵起来。理发店认为春节期间价格上涨是理发行业的惯例,并非是自己独家行为。
    美发店属于服务行业,调价属于市场行为,只要事先告知了消费者就不要违反规定。不过,理发店上调价格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涨幅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不能涨得太离谱;二是必须明码标价,理发店须尽告知义务,不能等顾客消费完了,再通知涨价。


    店没了、卡还在,这样尴尬怎么避免?

    近日,有市民胡先生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胡先生说,他在一家洗车店办理了一张会员卡,当时充值了300元钱。当时,店主承诺办理会员卡有优惠,可免费赠送5次洗车机会。可是,令胡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三次去洗车的时候却发现洗车店已经人去楼空了。胡先生向周围的人打听店主的去向却不得而知,只得自认倒霉。
    充值了会员卡,钱没花完商家却跑了,该找谁要钱呢?记者找到相关部门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这样的情况属于预付式消费,这样的情况在其它城市也时有发生。预付性消费行为存在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而目前这三大风险的承担者都是消费者。相关部门提醒,选择预付式消费,消费者一定要事先查看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是否可以提供在商务部门的备案信息。同时,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服务,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要让商家提供书面凭证。一次预存金额不宜过多,注意保留发票等相关证据,发生问题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诉。对一些金额大的消费卡,消费者要做好备份,即每次消费完毕后让商家签字确认,注意核对余额,以防卡内余额缺失。
    预付款消费是以消费者对商家授信为基础,所以凡是开展这一业务的商家,商业信用就十分重要。对商家信用的把握,仅凭消费者建立在消费经验基础上的判断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有资质的信用评估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判断依据。


    物流卷货物逃走,业主受损咋办?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行业规模、服务能力都显著提升。但是,在物流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其中,部分物流企业卷走客户货物“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物流企业良莠不齐,市场充斥大量的黑心物流老板。受损客户的愿望就是相关部门能起到监管作用,减少物流公司老板“跑路”事件的发生。
    对于物流市场的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过相关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中,要求由发改委、交通运输、商务三部门牵头,负责规范市场秩序。目前,经营物流公司,从法律层面上仅需要办理一张工商营业执照即可营业,交通部门只能对物流公司的运输车辆是否具备运输资质进行监管。同时,行业协会的监管也不是那么强,其制订的行为准则只能对会员企业进行约束,对于非会员企业经营行为,只能靠企业自律。因此,若要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相关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管,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制定管理制度,达到优势互补、共同管理,从人员、车辆、场地、企业资质等源头抓起。


    “丢狗、虐狗”,真的管不了?

    对于爱狗之人来说,狗并不仅仅是宠物,更是家里的重要成员之一。当恨不得当亲儿子养的狗丢了怎么办?只能发动朋友四处寻找,这时主人们最怕的是自家的狗被贩卖给狗肉馆,变成餐桌上的一道菜。网络上某些虐杀动物的视频和图片,也是让丢了宠物的主人心惊肉跳的原因之一,如果发生自家宠物丢失或者被伤害该怎么办?
    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狗跑丢了只能算是走失,这种情况报警是没有用的。除非是有明显证据表示狗是被偷走的,警方可以当做盗窃案件进行受理,否则只能失主自己想办法找回。若是有人怀疑宠物狗被卖到狗肉馆,那就需要举证给相关监管部门了。
    而当网上出现虐狗的图片和视频时,除了诸多谴责虐狗者的呼声,也一定能看到些“不过是一条狗,那么多杀人的不去管,在这里装什么有爱心”之类的留言评论,显然很多人并不能将对动物的伤害当成什么大事,更没听说过哪个虐猫狗等动物的人受到了严惩。面对一些确定虐待动物的事件发生时,除了在道德上的谴责外,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保护这些小动物免受伤害的法律,也没有可以惩戒对方的相关规定。
    事实上,不仅仅是狗,所有的宠物对主人来说是常相伴左右的亲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且不说虐杀者以什么样的心理去肆意伤害无反击之力的小动物,还能发到网上散播。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通过网络传递,如果不拿这种事情当回事,将来只会愈演愈烈,持续变态下去。今天虐猫、虐狗没人管,明天就能去伤害他人!网上流传的幼儿园阿姨伤害小朋友;男子冲到邻居家里把孩子扔楼下;保姆毒杀照顾的老人;小女孩暴打弟弟推下楼……谁又知道在这些恶性事件发生之前,是不是从伤害小动物们开始的呢?


    “钉子户”小庙今犹在

 

 

    2013年11月15日《辽源日报》3版的报道,一座仅一米多高的小庙,成了小区里让人头疼的“钉子户”,如今两年已经过去了,可是它还在那儿!
    对于这个“钉子户”,小区居民和物业上报各相关部门,但都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上供”的香火经常缭绕四周,给过往路人与附近居民带来不便。这个“小庙”好似各个单位都管不着、管不了,但真的就能让整座城市的所有相关单位都奈何不了吗?

 

相关链接
    2013年11月15日《辽源日报》3版:物业管理难规范 小区囧事原文

 

    神秘“小庙” 吓你一跳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在我市某小区的一栋楼门前,今年6月突然出现了一座神秘的“小庙”。别看“小庙”只有一米多高,里面还供着两位不知名的“神仙”,而且这座“小庙”香火不断,常有整只鸡和新鲜的瓜果之类的供品敬上。到了晚上,“小庙”的烛火闪烁,让夜行于此的人战战兢兢。别说女人、小孩子不敢从这里走,就连常走夜路的男士冷不丁儿地看到也能吓一大跳,绝对起到了良好的“防盗”效果,无论小偷大盗,都得借个胆子过。前阵子不是出了个盖在楼顶的“史上最牛别墅么”,咱们这个完全可以申请个“史上最牛神庙”嘛。


    面对那些不知该归谁管的事,你怎么办?

 

    @终结者:
    谁办事儿没碰过“三不管”的情况,明明挺简单的事儿被推来推去的。这说管不了,那说不归他们管。如果说老百姓不知道这事儿归谁管,怎么他们这些管事儿的也说不知道?应该有个专门答疑解惑的咨询部门,告诉老百姓什么问题归什么部门管,并接转老百姓的投诉和解决后的回馈,这样公信力才会上升,老百姓才会信服。

    @迅雷不及:
    如果说老百姓有事情不知道找谁管,应该说是一些部门的职能宣传没到位。很多时候出了问题不是没有部门监管,而是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监管部门。就跟着火了打“119”,生病了打“120”一样,我们知道停水了找供水,电视没信号了打吉视传媒,那也应该知道下水井盖坏了找市政,被商家占了停车位找城管,饭店排烟呛人找环保局……

    @有风度的企鹅:
    想用几个人或是几个科室管理整座城市的某一类工作,任务是繁重甚至是难以完成的,可惜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110”能全市范围迅速出警,是因为有通信平台接收全市人民的报警电话。交警能管控全市交通安全,靠的是覆盖全市的电子眼监控。但其它部门可没有一双“天眼”24小时去管控,只能是靠巡查和举报,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民不举官不究”现象。

    @深浅:
    只有问题发生了,才会明白监管部门的重要性。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宣传,别人家费劲儿送传单、挂宣传版你却看都不看一眼,等真出事儿了又不知道找谁。


    堵住监管漏洞

    上述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领域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因此,上述事情今后若要少发生或不发生除了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好好反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外,还要强化监管,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堵住监管漏洞。
    堵住监管漏洞首先要划清监管部门的权力界限。权力界限不明,职能交叉,造成有些部门思想保守、思维僵化,有了政策不会办,没有政策不敢办;遇到需要多部门沟通协调的事情,则以共同负责为借口,左右推、上下推、内部推,甚至推给当事人,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很多事情或行业出现了纠纷,之所以没人管或是处理结果出来的不及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时候不是没有监管部门,而是监管部门有多个。几个部门都有监管权力,在很多情况下就意味着都不愿负责,就会发生几个部门互相“踢皮球”,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转嫁到其它部门。因此,为了避免部门互相“踢皮球”,弥补监管漏洞,就要划清监管部门的权力界限,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监管范围,从源头避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有权必有责。相关部门有了明确的监管权力和范围也就有了具体的责任,有了具体的责任出了问题就会受到追责。只有这样,相关的监管部门才有动力克服管理权责“交界”与“脱钩”现象,不给违规操作留一点儿空间,不留打出“擦边球”的机会,才会最大限度地堵住监管漏洞。
    堵住监管漏洞还需要健全制度。要想堵住监管漏洞,好的制度很有必要。相关部门不但要制订出合理、科学、对得准问题“靶心”的好制度,而且要明确制度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而是要切实成为铭记于心的行为规范。用实际行动将制度贯彻到日常工作中。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