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田”:说破嗓子也做出样子
“党员示范田”:说破嗓子也做出样子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张景山在“党员示范田”与村民交流。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风景秀丽的双顶山位于东辽县建安镇双山村南部,村民依山而居,一代代在山脚下繁衍生息。双山村也因此得名。
去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玉米收购价格有所下降。加上卖粮时会遇到不法商贩“缺斤少两”,村民卖粮时难免会吃亏,直接影响经济收入。而双山村村民的玉米在全镇却卖了个好价钱,不是因为收购价格高于其它村屯,而是要归功于摆在村委会门前的全电子汽车衡(俗称地磅)。“去年村里投资近7万元买回来一台地磅,确保村民在卖粮的时候不会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村集体收入就是用来为农民服务的。”说话的是双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景山。“今年新耕种的‘两学一做党员示范田’也是村委会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引领村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作出的决定。”
把村集体10亩土地作为“两学一做党员示范田”,种植绿色有机作物,是双山村全体党员在开展“两学一做”中就“如何做”作出的亲身示范。听说张景山带领党员种示范田,村民们都感兴趣,但还是观望者居多。“我们也知道不能指着苞米种到老,现在比种苞米挣钱的作物有很多,但由于不了解行情,谁也不敢轻易去种别的,毕竟它是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村民们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块示范田大部分种上了小米,少部分种黏玉米。等上秋成熟后,两种作物一对比,就能让村民看到哪个更挣钱、给村民吃颗‘定心丸’。”何凤芝在村民中算是“敢为人先”者。他在向张景山了解了市场行情后,先行拿出自家的5亩地种上了“党员示范田”中的绿色有机作物。“不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这些年村党支部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我对他们的做法既信任也支持。”张景山在种植前也确实做了功课,深入了解了市场行情,单与种植小米相对比,保守估算每亩收入就能比种苞米多一倍。如果种植纯正绿色有机小米,每亩收入还会是苞米收入的两到三倍。
双山村党支部在“两学一做”中,不仅实了“做”,也活了“学”。除去“规定动作”外,他们针对村里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老党员特点,采取听广播、看视频的方式督促他们学;对外出务工的年轻党员,建立“党员微信群”一起学,做到了“两学一做”在党员中的全覆盖。“村里的党员都有着很强的党性观念。八一水库发大水那年,我们村的党员是第一时间冲上大堤参加抗洪抢险的。有了这块‘党员示范田’后,党员们都拿它当自家的地一样精心侍弄,义务奉献,不计得失,村民们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张景山说,现在村民对党支部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党员在里面起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