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房“穿衣戴帽” 百姓喜上心头
——走近2013年我市“暖房子”工程
2013年,是我市实施“暖房子”工程的第3个年头。目前,随着天气日渐转冷,今年我市“暖房子”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在即将来临的冬天,我市又将有264栋老楼“告别”往日的旧、冷、漏,披上“暖衣”,迎接新年。
冷屋变暖屋,最高兴的就是咱们老百姓了。家住南康社区13委1组的毕秀芝一家是今年我市“暖房子”工程受益的15770户居民中的一户。提起前不久政府给她家这栋楼做“保暖”, 今年70岁的毕秀芝老人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过去一到冬天,俺家窗户就嗖嗖地刮小风,肩膀也被吹出了风湿病,疼得要命。今年好了,这楼体做了保温层,窗户也换上了塑钢窗,严严实实的,这下我们过冬,心就踏实了。”
2013年,省“暖房办”下达给我市改造计划指标181万平方米。其中,结转2012年已改造完成的71万平方米,2013年新增改造面积110万平方米。我市结合实际,计划改造113万平方米。施工改造共划分为37个标段,监理划分4个标段,设计划分3个标段。7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外墙苯板粘贴完成264栋,占工程总量的100%;屋面防水完成198栋,占总工程量的75%;屋面保温完成253栋,占总工程量的95%;完成建筑外窗更换2033户,约1.9万平方米,完成楼宇门更换370樘。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好事干好”
为了顺利完成“暖房子”改造任务,市住建局“暖房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高标准、严要求,对“暖房子”工程实施全程监管。
记者在采访市住建局“暖房办”相关负责人时,他是这样说的:“‘暖房子’工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深受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作为工程监管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件好事干好。”
按照省“暖房办”、省住建厅招标处的要求,外墙保温施工和防水施工分开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评标采用“两阶段评标法”,价格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在第一阶段资格评审中,本着从优选择施工队伍的原则,认真审查参与投标的企业资质、业绩、资金垫付能力及综合实力,让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到我市来参与“暖房子”工程竞标。第二阶段价格不作为竞争,采取随机的方式抽取中标人,共有37家企业中标。
材料的选用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市住建局“暖房办”严把材料关。首先审查施工所需材料是否是《吉林省“暖房子”工程应用主要建筑节能产品推荐目录》入围的厂家。实地考察苯板、胶粘剂、网格布、涂料、防水材料生产厂家,在入围的厂家中选择有生产规模、具备相应供货实力的确定为我市“暖房子”工程材料供应商。同时,要求各标段苯板、网格布、胶粘剂等主要材料的购货合同报暖房办材料组备案,从供货的源头上把好材料质量关。市住建局“暖房办”依据《吉林省“暖房子”工程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暖房子”工程实际,制定了《辽源市既有居住建筑外墙保温(节能)工程指导手册》,对工程质量、安全实行每日分组晨检、定期例会、通报制度,并严格实行“四制”,即分步报验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制度、联合巡检制度和质量安全措施验收制度。
“质量越好,保暖效果就越好。所以把握工程细节很重要”
从2006年起就开始做外墙保温工程的辽源成城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市“暖房子”工程的施工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张利君向记者进一步介绍了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是如何把好材料关、施工关、安全关和售后关等几个关键环节的。
张利君说,在材料采购上,施工企业均按照国家、省、地方标准采构,特别是苯板标准还超过了省标准要求(省标准苯板每立方米溶重18公斤,而我市使用的苯板大于18.5公斤)。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省“暖房子”工程技术《导则》进行施工,在每块600毫米×600毫米的苯板上又加固了3个锚栓,在外墙增加了60毫米至70毫米的苯板,在屋面上铺设了100毫米的苯板,建筑物首层都增设了一道每平方米300克的加强网。为保证施工安全,所有单元门、楼宇门和门市上方还搭设了双层防护网,防止高空坠物,每个标段都设置了专职安全员,负责协调疏导工作。工程结束后,施工企业还专门设置了维修人员进行塑钢窗防渗漏、屋面防水防渗漏的维护 ,出现问题保证在48小时之内解决。
旧房换新颜 城市更美了
记者在市东方广场旁边一处“暖房子”工程施工现场采访时,家住附近的一位居民王先生正在向施工人员询问工程进展情况和楼体颜色。他对记者说:“去年我父母家进行了 ‘暖房子’改造,屋子确实暖和了不少。不仅如此,还把原来旧楼体也粉饰得美观亮丽,这让我们感到眼前一亮。政府实施的‘暖房子’工程确实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给居民带来了很多益处。今年,‘暖房子’做到了我家,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据了解,为了使改造后的房屋焕然一新、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市住建局“暖房办”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从省内聘请了3家设计单位,开展楼体造型和色调设计,解决了原有旧楼位置不同、造型不一、改造困难的问题。
作为 “暖房子”工程的施工者、建设者,辽源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暖房子”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老百姓。给旧房做了保暖,使居民室内温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3至5度。给旧房“穿新衣”,也使城市的面貌更美观了,最重要的是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记者在市中心医院附近的一处工程现场采访了一位正在首层作业的工人刘师傅。他对记者说:“为了保证工程如期竣工,我和许多工友抢抓工期,都没有休息过。现在保温工程已经结束了,等着刷完外墙涂料,你再来看看,这楼房就跟新的楼房一样漂亮。”
“冬天不用熬着过,‘暖房子’真是暖房又暖心啊”
家住南康社区13委16组的王维荣一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多年。因为楼房是厢楼,她家又处“西大山”,所以每年过冬都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盼望已久的“暖房子”工程今年做到了她家,这让64岁的她和老伴开心了好一阵子。王维荣说:“过去,冬天我在家穿棉裤棉衣,还得插着电暖气,也不觉得暖和,孩子和亲属都劝我们搬走,可我俩觉得这个地方出入都很方便,又不舍得离开。现在好了,房屋做了保暖,没供热就已经明显感觉到屋子的温度比以往要高了,这回我们哪儿也不搬啦!”
因为“暖房子”工程让王维荣一家人心情大好,而像她一样高兴的群众还有许多。记者在采访他们时,大家都对“暖房子”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百姓眼中的“暖房子”就是党和政府在为百姓实实在在办好事、办实事。
“暖房子” 暖进百姓心里
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可是看着披着“保暖外衣”的老屋更暖了、更美了,老百姓的心里比啥都热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方能和谐稳定,将“暖房子”工程做好、做实,不仅体现了政府的职责,树立了公信力,也使老百姓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实施“暖房子”工程,是我国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体现。这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很好地落实和执行,也需要广大群众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改善民生、保障发展的重要意义。

被誉为“蜘蛛人”的粉刷工人们认真地粉饰着每一栋楼房。
保温工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人们细致、精心地完成。
每栋实施“暖房子”工程的楼房,都要进行分步报验、聘请义务监督员、联合巡检和质量安全措施验收等程序。
换上新窗后,一点风都没有啦!而且室内比往年暖和了许多。
屋面保温防水施工有序进行。
外墙完工的教师新村小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于蕾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