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初年西安县反清丈风潮 (二)
民国初年西安县反清丈风潮 (二)
就在东路西安清丈局成立的第三天,渭津、福宁、永昌等21个乡的10名公先代表,就来到了西安县公署衙门投诉抗议清丈,知县袁泰接见了这10名代表,并对其进行劝说和安抚。东丰县农民把抗丈和抗捐结合起来,揭露清丈官员“敲诈勒索、任意苛敛”,并给西安县东南各乡发传单和转牌,敦促那里的农民与他们联合行动。到了4月末,西安县又有50多人来到县公署衙门投诉抗议,并提出四项要求:要求剔除清丈小费,取消电杆车脚,减轻车牌捐额,核减牲畜税捐。西安县的保安团出面进行干涉弹压,驱逐抗议民众返回乡里。西安县公署忙将县城外的驻军一营,调进城内驻防。并没有采取任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一味进行压制。这样,使西安县农民反清丈的斗争风潮被彻底激发起来。南区的黄子峰等人在东丰和西安两县交界的地方,召集了五六百人,携带抬枪、洋炮等器械集会,想用武力驱逐清丈人员。东西渭津的农民一千多人,各持快枪,抬枪洋炮、棍棒等器械结成队伍,由西渭津沟里,奔西岭,拥至梨树乡大甲槽子(今天的石驿乡)黄洋沟等处,延途30多里地,“劝令各段百十家长随同入会”,共同驱逐清丈人员。声势浩大,串联的面积很广。这样,使西安县知事熊子英是惊慌失措,一再要求奉天省派兵镇压。张作霖回电,强令西安县捕办黄子峰等首领,“惩一儆百”,但因反清丈人多势众,西安县没敢动手抓捕黄子峰等人。
一时间,反清丈的组织不断扩大,斗争也更加激烈。西安县各地农民以渭津为据点,以黄子峰、孟宪梅等8人为组织核心,转递“鸡毛转牌”,召集众多的农民响应和加入。多则上千人,少则不下六七百人,自带武器、装备,时聚时散,到处驱逐清丈人员,还多次开枪射击前来干涉的巡警和保安团。迫使清丈人员纷纷逃到县城,以避免群众的围击。 (档案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