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后恺创业记

塔后恺创业记
本报记者 焦红梅

塔后恺在生产车间察看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不同,塔后恺是在母亲三番五次的劝说下“被迫”选择替父创业的。
    这个1984年出生的年轻人,现在是辽源市万力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是吉林省唯一由国家公安部颁发特种行业生产资质的生产厂家。
    2007年,塔后恺大学毕业后被聘到上海证券公司,拥有一份专业对口、收入不菲的工作。可此时,他却接到母亲的电话,劝说他放弃年薪40万元的工作,回乡创业,在辽源经营一家小工厂。放下电话,塔后恺怎么也想不通,也不理解母亲的想法。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母亲先后5次到上海,苦口婆心地劝说塔后恺回乡替父创业。“你是男子汉,应该有担当,更要努力完成你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也应为家乡的消防事业尽心尽力。”这句母亲不知说过多少次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塔后恺的心里。
    辽源市万力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是塔后恺的父亲早先创建的,可当企业正在发展的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却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塔后恺正在大学读书,家里只剩母亲一个人,可母亲却坚持要把企业做下去,因为在她心里始终记着当年吉林省消防总队技术处领导到工厂检查时说的一句话:塔厂长,吉林省生产消防器材灭火器产品的工厂只有你们一家,一定要把企业做起来。就是这句话,坚定了他们夫妻二人把厂子做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母亲的执著感动了塔后恺。他思考再三,下定决心:绝不能看着父亲用心血换来的事业就这样毁掉。2009年,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塔后恺回到辽源。从没接触过企业管理的塔后恺在接手这个企业之初面临的是一个半停滞的厂子。采访期间,塔后恺一直对这段回忆轻描淡写,但记者还是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初期的艰辛。
    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塔后恺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公司现状、理清公司发展脉络、制定发展规划;带领工人们起早贪黑扩建厂房,人手不够,他就亲自上阵,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都是他带领工人建造的;改造原有设备,强化检测手段,按照国家标准组建化验室,严格保证产品质量;高薪聘请人才,组建技术队伍,加强员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塔后恺的一系列大动作,使工厂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节省开支,塔后恺既当工人,又当更夫;为做好成本核算和工艺核算,他常常熬夜到凌晨以后;一个人顶风冒雨跑销售,自己装车卸货,曾经一晚上卸了7吨货物,手臂累得酸软。创业起步阶段很艰难,但是塔后恺坚强地挺过来了,可没想到,接下来他却陷入了两难境地。
    2011年,公安部对全国消防行业企业进行整顿,收回生产证书,检查通过后才能生产,在新的国家政策法规出台前只有等待。塔后恺不住地感慨道:那真是煎熬。企业不能生产,资金链也断了,半年多没有给工人发工资,企业最终能否通过审核继续生产都是未知数。“我确实有过动摇、有过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想到父亲用心血换来的事业,想到母亲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就觉得决不能轻言放弃。”塔后恺贷款500万元,不断注资,对工厂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整改材料一次次申请上报,但结果毫无例外都是材料被一次次退回。塔后恺不甘心,又一趟一趟地往北京跑,争取一切机会向有关部门汇报公司整改情况。塔后恺粗略地算了一下,5年下来,平均一年要跑50趟北京。
    2015年3月,塔后恺决定到公安部找消防局的领导。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别说办事,连公安部大门都进不去。塔后恺就天天在公安部大门口等。一个多月的坚守没有白费,4月28日下午,塔后恺终于见到了公安部消防局领导。塔后恺抓紧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向领导汇报了辽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情况以及公司目前的经营整改状况。
    塔后恺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5年的坚持付出和辛勤投入使工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取得明显改善。2015年12月,公司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公安部消防产品评定中心专家组的认证检查,拿到了特种行业强制性认可证书。那一刻,塔后恺笑了,他感觉莫名的轻松。
    阳光总在风雨后。塔后恺说,消防行业是朝阳行业,市场需求空间比较大,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建设一座新型标准规模的工厂,增建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在辽源经济开发区建立消防工业园,将国内上游和下游供应链进行组合,形成产业链,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