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区人民法院司法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讯 近年来,西安区人民法院以“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创新审判管理,真情服务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该院获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法院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法院文化感染群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安区人民法院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打造出自身特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院文化建设活动,将培养现代司法理念与开展审判执行推进法院改革及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将“尚法、明理、慎断、守廉”作为干警的理念支撑,引导广大干警在工作中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结合实际,适时举行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政治和业务考试,以考代训,着力提高干警的两个素质。为此,多次受到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嘉奖。
如今,西安区人民法院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从大厅里的法院宣传板报到电子廉政箴言、名人名言、法理谚语;从亲情寄语、小桌版到廉政教育手册,都能让人感受到法院文化的存在。
在文化建设的有力带动下,1年来,该院有7名年轻同志被区人大任命为审判员,1名同志被提拨为庭长,1名同志被提拔为副院长,2名同志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该院获得省级以上个人奖励11项,集体表彰奖励8项。
提升质效维护群众权益。“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西安区法院人的宗旨和信念。1年来,该院加强网上同步录入,严格案件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各项指标逐渐提升。日前,该院长期未结案件存量为0;上诉案件数量居全市最低,比去年同期减少23.2%;结案率居全市第二。
“法官,你好,我的一起车祸案件已起诉到法院1个多月了,现在办得怎样了?”1名当事人打电话急切地询问道。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在网上迅速调出该案的卷宗,将审理流程进展情况详细地告诉当事人。该院法官认识到,即使忙于办理案件,也要及时将案件录入电脑,否则就榜上有名。
西安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建立了“每日跟踪、每周汇总、每月通报、每季分析”的案件质量评查体系,建立了庭审、法律文书两评查制度。这项制度,让法官随时绷紧这根弦,在庭审和法律文书质量上丝毫不得怠慢,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便民服务贴近群众。该院在立案大厅设立了集诉导服务、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窗口服务区,采用多种形式向当事人告知诉讼流程,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温馨、便捷的诉讼环境。老百姓在立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看看诉讼须知应能解决,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关怀。
今年下半年,该院妥善处理了一起灯塔镇某村的赡养案件。该案原告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告是她的4个儿女,因为一起阵年旧事使两代人矛盾加剧,4个儿女都有楼房住,而老人却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里,下雨天雨水还从房顶上漏下来,生活也困难。该院受理后,认为此案充分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很强的典型性,就地审判会带来更好的教育和感化效果。经过审理,4个儿女对之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感到羞愧。在法官的说服教育下,大儿子将老人接回了自己的家。
巡回审判是西安区人民法院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巡回法庭共举办法制宣传4场,开展巡回就地办案9次,进村开庭审案20多人。 (王晓波)
法院文化感染群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安区人民法院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打造出自身特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院文化建设活动,将培养现代司法理念与开展审判执行推进法院改革及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将“尚法、明理、慎断、守廉”作为干警的理念支撑,引导广大干警在工作中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结合实际,适时举行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政治和业务考试,以考代训,着力提高干警的两个素质。为此,多次受到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嘉奖。
如今,西安区人民法院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从大厅里的法院宣传板报到电子廉政箴言、名人名言、法理谚语;从亲情寄语、小桌版到廉政教育手册,都能让人感受到法院文化的存在。
在文化建设的有力带动下,1年来,该院有7名年轻同志被区人大任命为审判员,1名同志被提拨为庭长,1名同志被提拔为副院长,2名同志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该院获得省级以上个人奖励11项,集体表彰奖励8项。
提升质效维护群众权益。“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西安区法院人的宗旨和信念。1年来,该院加强网上同步录入,严格案件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各项指标逐渐提升。日前,该院长期未结案件存量为0;上诉案件数量居全市最低,比去年同期减少23.2%;结案率居全市第二。
“法官,你好,我的一起车祸案件已起诉到法院1个多月了,现在办得怎样了?”1名当事人打电话急切地询问道。法官根据当事人提供的信息,在网上迅速调出该案的卷宗,将审理流程进展情况详细地告诉当事人。该院法官认识到,即使忙于办理案件,也要及时将案件录入电脑,否则就榜上有名。
西安区人民法院审管办建立了“每日跟踪、每周汇总、每月通报、每季分析”的案件质量评查体系,建立了庭审、法律文书两评查制度。这项制度,让法官随时绷紧这根弦,在庭审和法律文书质量上丝毫不得怠慢,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便民服务贴近群众。该院在立案大厅设立了集诉导服务、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窗口服务区,采用多种形式向当事人告知诉讼流程,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温馨、便捷的诉讼环境。老百姓在立案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看看诉讼须知应能解决,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关怀。
今年下半年,该院妥善处理了一起灯塔镇某村的赡养案件。该案原告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告是她的4个儿女,因为一起阵年旧事使两代人矛盾加剧,4个儿女都有楼房住,而老人却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里,下雨天雨水还从房顶上漏下来,生活也困难。该院受理后,认为此案充分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很强的典型性,就地审判会带来更好的教育和感化效果。经过审理,4个儿女对之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感到羞愧。在法官的说服教育下,大儿子将老人接回了自己的家。
巡回审判是西安区人民法院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巡回法庭共举办法制宣传4场,开展巡回就地办案9次,进村开庭审案20多人。 (王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