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十三五” 如何打造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打造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
●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与严峻挑战,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发展方向,以加快工业转型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手段,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深入开展“大运行、大平台、大服务、大提升”工作。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县(区)情况,突出抓好5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分析、运行协调、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强化重大政策研究、储备和落实。加快推进企业规模扩张。把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强企业做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抓好重点项目增长点,加快培育产品附加值高、利税好的骨干企业。
打造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按照“创办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总体思路,扩总量、稳增长,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三项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形成有辽源特色的梯次规模结构;促多元、调结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化”三种发展方式;推创新、转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制度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三种创新战略。
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培育电子阅读、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水平,推广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市场竞争需求的信息应用系统,鼓励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打造“两化”融合平台,重点加快基础硬件平台建设,支持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加强基站、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为企业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等方面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加快软件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智慧辽源”建设,以推进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应用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数字动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合作,重点围绕棉袜、鹿产品、绿色粮油等特色产品继续保持线上交易。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加快把辽源打造成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高地。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提升、延伸、精制、品牌、优化、循环、扩张”为方向,突出发展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健康、蛋品加工、新能源“五个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改造提升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建设“八大工业园区”,培育发展高精铝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具有辽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优先发展为重点,扶持碳纤维、石墨烯材料、生物质转化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传统产业以加快转型为重点,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横向融合,再造竞争优势。
●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辽源“十三五” 如何打造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与严峻挑战,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发展方向,以加快工业转型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手段,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深入开展“大运行、大平台、大服务、大提升”工作。密切跟踪重点行业、县(区)情况,突出抓好5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分析、运行协调、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强化重大政策研究、储备和落实。加快推进企业规模扩张。把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强企业做优,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抓好重点项目增长点,加快培育产品附加值高、利税好的骨干企业。
打造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按照“创办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总体思路,扩总量、稳增长,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三项工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形成有辽源特色的梯次规模结构;促多元、调结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化”三种发展方式;推创新、转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制度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三种创新战略。
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培育电子阅读、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水平,推广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和市场竞争需求的信息应用系统,鼓励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打造“两化”融合平台,重点加快基础硬件平台建设,支持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加强基站、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为企业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等方面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加快软件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智慧辽源”建设,以推进东北卓越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应用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系统集成、数字动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合作,重点围绕棉袜、鹿产品、绿色粮油等特色产品继续保持线上交易。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加快把辽源打造成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高地。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提升、延伸、精制、品牌、优化、循环、扩张”为方向,突出发展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健康、蛋品加工、新能源“五个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改造提升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建设“八大工业园区”,培育发展高精铝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具有辽源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以优先发展为重点,扶持碳纤维、石墨烯材料、生物质转化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传统产业以加快转型为重点,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横向融合,再造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