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校时间“瘦身” 给中小学生“减负”
“减负”前,6时45分的市实验中学学校门口。
“减负”后,7时20分的市实验中学学校门口。
七时的校门口 静悄悄
本报记者 李锋
10月21日,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整个城市,远远地望去只能看见汽车车灯从雾气中挤出来的微弱的亮光,街上稀疏的行人和熟悉的街边建筑在这样的大雾里只能看见一个小黑影。
7时,记者来到我市市实验中学校门口,发现今天似乎比以往安静了许多。以前,学校由于要求全体学生在7时10分前到校,因此,要在往日,这校门口不到7时就被学生和家长给围得水泄不通。记者看看时间已经7时5分了,只看见学校门口十几位教师在那里等候,还有来上学的三五个学生。今天是《市教育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实施的第一天,提前来到学校的学生到操场上开展体育锻炼,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这些早早在校门口等待的教师就是来组织提前到校的学生进行活动的。
在学校门口有早来学生徘徊的身影,在学校的围墙边也有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提前到来的学生。当被问及为什么来这么早时?学生们回答大抵相同,他们习惯以前的那个时间点,这猛一下延后半小时一时还难以适应,不来那样早心里不踏实。不过,他们还表示,这延后半小时确实能够让自己多睡会儿,为自己和家人减少不少负担,从明天开始他们也不会来这样早了。
7时20分了,大批的学生和家长才赶来了,霎时,刚才还冷清的校门口热闹起来了。雾也小了一些,看远方的事物已经不那么模糊了,这也许就像这学生“减负”一样,终会有一天越走越亮堂。
学生盼“减负” 眼巴巴
本报记者 季式学
时间调整,生活轻松
王韵诗 市实验中学 九年十八班
原来早晨上学,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走出家门,天又黑又冷,亮的只有路灯,这样的早晨和黑夜没什么两样,我们也没有迎着太阳上学那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小区中看不见几个人,只有和我一样的中学生背着大书包,孤单单地走着。好不容易到了车上,一坐下来就又困了,在冷冰冰的车厢里又眯了一会儿。都怪早晨起得太早,早饭都没来得及多吃几口,第三节课肚子就饿了,听课没了精神……听说市教育局对我们上学的时间重新调整,为我们“减负”,我们同学乐得又是鼓掌,又是拥抱的,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闹钟往后调了半个小时。我们已经读初三了,晚上要学到很晚,早上能多睡一会儿真的太难得了!吃饭、坐车不用那么紧张了。
睡足了觉,畅通了道
郝袖然 市一实验小学 六年十班
当听到学校减负的消息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很激动。大家知道,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了。我家在翠湖园住,学校离家远,又担心路上堵车,所以每天6时15分就得起床。每天早晨,家人千呼万唤叫醒我,让我很不情愿。洗漱吃饭后,7时家人开车准时送我上学,到实验中学路口的时候有时赶上堵车,让我很着急。调整后的第一天,我的睡眠时间充足了,今天睡到6时45分,睡到自然醒,醒了感觉很轻松。因为上学时间的调整,这正好和实验中学的上学时间错开了,路上也不再堵车了。睡眠充足了,道路畅通了,心情大好,精神状态好了,上课也不困了,第一节课特别专注。
时间充足,充分锻炼
闫乙涵 市一实验小学 六年十班
家人经常告诉我,我现在是成长期,要按时睡觉、吃饭,加强体育锻炼。可是,我以前哪儿有时间早起锻炼,甚至睡不好,起来就得抓紧时间洗漱、吃饭,然后就得坐车上学,早起没时间锻炼,觉得特可惜。这回上学时间调整了,足足延后了30分钟。我又多个选择了,我和家人商量,这回有时间了,准备骑车或者跑步上学了,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调整了时间,减轻了负担
杨明月 市实验中学 八年十四班
初二奔初三,正是卯劲儿学习的时候,我家住在四百货附近,离学校较远,所以时间就得在路上补回来。家人看我学习压力大,让我多睡会儿,都是早起把饭菜先做好了,才叫我起床。可是睁开眼睛就吃饭,实在没食欲,可家人辛苦做的饭怎么忍心不吃。一边还想多睡会儿,一边还得吃饭、上学,感觉起床都成了一种痛苦。吃完饭,想不耽误学习,还得在路上赶时间,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打车,想到父母为我做的一切,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我心里总是在想,如果上学时间能够再晚一些,父母也不用这么劳累了。真没想到,我的这一梦想居然实现了,前些天学校通知以后早晨到校时间是7时30分,这样我能多睡会儿,家人也不用这么劳累了。
社会议“减负” 话滔滔
本报记者 王 超
教育部门:我们会加大监督力度
10月21日10时 市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 陈立波
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一直都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大家始终都在探索着如何给我市的中小学生创造出更合理的学习环境和作息时间。从10月21日起全市的中小学生到校时间都延迟30分钟。保证全市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上学时间延迟了,放学时间提前了,更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对因特殊原因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会安排好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在操场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给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不得以任何名义提前组织上课或增加早自习。
对这个全市老师、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减负”——延时上学政策,
我们将通过不定期的到各中小学校随机督导检查,保证这一规定的有效实施,并长期稳定的延续下去。
交警: 孩子的安全不“减负”
10月21日8时30分 龙山大队二中队队长 马兆辉
作为一名父亲,学生真正“减负”了我高兴;作为一名交警,面对这个“减负”之后每天都将出现的路段新高峰,我是高兴不起来的。一实验门前这个路段交通最高峰就是学生每天早上上学的时间段。原来这里的早高峰是每天学生进校7时左右开始,7时20分左右就基本结束,我们回单位吃早饭,7时45分左右再回到岗位,上班的早高峰也不会那么拥堵。可现在上学时间一变,这里的早高峰时间是7时20分左右才开始,7时40分才能结束,这个时间同时也是上班早高峰,高峰结束后我们再回单位吃饭,基本是吃不到早餐了,这些都让我们倍感压力。尽管如此,孩子的安全是第一,我们是丝毫不敢懈怠。为了让孩子们的“减负”真正没“负担”,我们交警只能“增负”不“减负”。以后每天早上都需要我们二中队两层的警力在这里为“减负”后的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出租车司机:早就该有这样的好“政策”
10月21日16时30分 出租车司机 李师傅
我开出租车20年,常年接送一些中小学生上下学,所以我太了解他们的“不容易”了。两年前,我定时接送过几个初中学生,他们经常说时间不够用,学校、老师、家长的“规定时间”太多,也时常的听孩子们叨咕着最大的奢望就是每天早上能多睡几分钟。我听了心里都酸酸的,这些十几岁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每天起早贪黑地为了那所谓的“前途”,睡不好,吃不饱的,就算学习成绩上去了,也并不是全面发展啊。现在明文规定了给中小学生延后上学时间,说明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真正的给学生“减负”了,以后的学生可“享福”喽。
食品店主:虽然生意少了但还是好事
10月21日9时 市一实验小学附近食品店主 刘女士
以前每天早上都有一些家长带孩子来我这儿买点面包、香肠或是其他一些能代替早餐的食物。这些孩子多数都是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上的时间不够用,怕迟到来不及吃饭,就顺便到我们店买儿点吃的,让孩子在课间吃一点儿。现在这个“减负”政策一实施,我的店里立刻就少了很多生意,晚来的这半个小时,即使家远的孩子也能有吃饭时间了。虽然开店是为了赚钱,店里的生意肯定不如以前,但是作为家长,我是完全赞成和理解这个延时上课的“减负”政策。
学校谈“减负” 沉甸甸
本报记者 王 超
致信家长,通知延时上学
市实验中学副校长 李杰臣
这次市教育局将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作了调整,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压力。我们是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通知到每个家长的,今天是实施方案第一天,有的学生习惯原来的作息时间,来早的,老师都组织他们到操场活动、锻炼。
给老师、学生、家长同“减负”
市第十九中学校长 闫琴
教书育人,就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能只顾所谓的“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其它方面的发展教育。这次“减负”改革,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老师多了半个小时的备课时间,学生能多睡半个小时懒觉,家长们也解脱了,早上不再是起了大早还手忙脚乱,可以和孩子同步吃饭,与孩子一同从家出发分别上班、上学了。真是“解救”了家长,成全了老师。让老师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为“减负”,学校做了“功课”
市实验小学教学副校长 严冬梅
上午延后半小时上课,中午午饭的时间也自然延后了半个小时,习惯了11时20分吃午饭的孩
子们,一下子要12时左右吃饭,连老师们都说,到时候不得饿呀。以前我们不提倡孩子上学带食品,但现在我们允许孩子们带点面包之类的食品。考虑到一些家长和学生已经形成了长期的一个生物钟模式,时间差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学校没有要求必须按照新标准的延后时间上学,老师们都和以前一样提前到校,学校一段时间内都会这样做。新规定里,放学时间应是15时,可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暂不变放学时间,虽然时间不变,但在15时以后,学校安排的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带有背景音乐的户外阳光体育课。
“减负”并不只是体现在调整时间上,它已经延伸到对学生教育的各个层面,我们学校已经连续开展两个学期每周二的“无作业日”。
孩子睡好才能学好
市实验小学四年五班班主任老师 纪海茹
这次“减负”,真正地减掉了孩子们的负担,暖了我们老师的心,更暖了家长和孩子的心。在我们班,以前每天好多孩子都是睡眼朦胧地拎着商店买的“简易”早餐来上学。今天,孩子们都精神饱满、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上课时表现也都非常好,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知识理解得快。
家长看“减负” 暖烘烘
本报记者 刘红娇
市实验中学学生家长王女士:“一开始我还不信呢”
刚开始听孩子说上学时间延后半个来小时,我还有点不相信。直到今天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看见学生们都这个点到校,我才敢相信这是真的。说实话,上学时间调整得可真太好了。以前孩子7点上学,我得起大早给孩子做饭,等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离上班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回家吧,还待不了多大一会儿,直接上班吧,又太早了。现在孩子上课时间这么一调整,我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和上班的时间终于“顺利接轨”,送完孩子正好直接上班。这个改变真是太贴心了。
市实验中学初三班学生家长刘先生:“孩子健康最重要”
现在的孩子严重缺觉,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关于中小学生作息时间问题的帖子。无论是学生发的,还是家长发的帖子,反映的都是现在的学生睡眠不足、作息时间不合理的问题。
就说我儿子吧,他今年上初三,学习压力很大,经常熬夜学习。看他为了学习觉都不够睡,作为父亲我挺担心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充足的睡眠很重要,不能为了学习影响身体健康。这回作息时间调整,至少早晨能让孩子再多睡会觉,或者是加强一下体育锻炼。我认为,学校的这种减负方式对孩子来说很实惠,只要能保持下去就是件大好事。
市一实验小学六年十班张朵妈妈李文华:“全家人一起吃早餐”
做家长的都心疼孩子,总想着能让孩子再多睡会儿,每天都是掐着点的喊孩子起床。我家孩子一起床就急着奔学校,刷牙、洗脸、吃饭就跟有人在后面撵她似的。孩子着急上学,哪怕是粥热些喝不进嘴,都可能跟我“急眼”,甚至是一生气先走了。书上不是说“早餐要吃得像皇帝一样”么,再说孩子也不能睁开眼睛就吃饭,不仅没食欲而且对身体也不好。现在每天早晨的时间充裕了,不用急三火四地跟打仗一样。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稳当地吃个早饭,身为一家之“煮”的我心情也跟着轻松很多。
市第十九中学9年4班彭金晗家长姜宏:“不用担心孩子安全了”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为了孩子早晨能吃口好饭,我每天4点半就得起床为孩子做饭。我辛苦些到是没什么,可看着孩子天天起早贪黑的心里难受。这些还都是小事,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孩子上、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一到冬天,天还黑漆漆的时候孩子就得出门。这种时候怎么能放心孩子一个人走?每当我拿着手电送孩子时,看到竟然有自己背着大书包上学的学生,我都在想怎么有这么胆大的家长。
在收到孩子带回来的“学校致家长一封信”后,看到信上说学校调整了上课时间,我真太高兴了。别看只是延了半个小时的课,至少我家孩子能天亮之后再出门,上学路上也安全了很多,我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从“根本”上“减负” 路漫漫
本报记者 郭珍珠
“最早出门的人是我,最晚回家的人是我,最辛苦最可怜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在中小学生当中流行的歌曲,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一个初中生一般早上不到6时就起床,直到17时才放学,不少老师还组织学生到自习班自修。学生们基本上都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沉重的负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长期睡眠不足、体质差、视力下降,身体、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此次市教育局为减轻学生负担,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为学生减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事实上,为学生“减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来,寒暑假不让在校老师办补习班、不允许老师随意占用其它科目的课时、不允许随意增加课节、不允许老师强制学生订报刊……这些“减负”举措都曾经出现在以往的“规定”当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往往是来的猛,去的急,时间一长又“涛声依旧”了。
就在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后第一天,记者在校门口发现,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早早来到学校,或对到校早的同学和家长耐心解释和说明,或领着早来的学生在操场上开展体育锻炼,孩子高兴,家长心安,这样的情景让人看到了教育部门对“减负”的决心,让人看到了未来我市学生“减负”的亮色和希望,找到了 “减负”得以落到实处的信心。
话说回来,“减负”不是学校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15时多孩子就放学了,这个时间多数父母无法去学校接孩子,孩子们放学后只有两个去处:要么跟老人或保姆回家,吃零食、看电视;要么被各种校外的辅导班接走……家长开始纠结,报班吧,孩子累;不报班吧,家长心不安。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一位男生向记者“投诉”,现在学校不留作业了,但妈妈每天都会给他布置作业:阅读英文故事、做奥数题……现在社会相关配套资源匮乏,学生离开学校,其实没有什么合适的玩伴与安全的去处。从长远看,要加强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发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资源;二是强化社区教育,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三是抓紧社会教育基地的建设。如果不注重补课,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训练和锻炼学生的技能和体质,以有效而有益的活动时间去填补孩子的课余时间,也是“减负”的目的所在。如何解决“减负”后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减负”,症结还在学生出路呈“瓶颈”。现在连本科生找工作都有点嫌文凭不够呢,这一切,无形中对学生和家长是最大的压力,是家长和学生最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不无忧虑:教委规定学校要给孩子减负,但是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政策没有变动,光让局部放松,哪敢放松呀!
如此看来,减轻这个负担,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努力,唯有如此,“减负”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真的有时间玩儿,才能真正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报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