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五项措施助力农资打假保春耕
市农委五项措施助力农资打假保春耕
本报讯(记者 赵强)近日,正是春耕备耕工作关键时期。市农委采取五项措施严厉打击农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户利益,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把农资生产经营许可关,严禁降低标准审批。严格许可后续监管,对生产经营条件达不到许可标准的,依法撤销。认真梳理近年来群众举报投诉多、违法次数多、市场检查中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监管;严重违法的,依法予以吊销执照、取缔经营权。同时,重点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生产经营档案,健全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生产或擅自受托生产等违法行为。
强化监督抽查。有效实施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强化监管部门作用,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重点检测种子质量和品种真实性、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是否添加违禁成分、肥料的养分含量是否与标识相符,突出监督抽查重点,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补贴农机具质量监督工作力度,认真查处农机质量投诉,积极开展质量调查。
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行为,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黑窝点”和集散地。农业执法机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深挖案件源头,扩大调查范围,深挖违法事实,固定违法证据,对涉嫌假劣的案件,彻底查清假劣农资的来源和去向。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按照最严厉处罚的要求,限期查办,彻底查办。
提高执法效率。及时更新并依法公开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实现农资产品的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控制,不断提升农资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按照国家和省文件精神,对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假劣农资案件相关信息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公告栏、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依法主动及时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加强指导服务。利用技术优势,做好农资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满足农民对农资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资经营门店等多种平台,采用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推介诚信产品,帮助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