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硕果香

——东辽县文化建设30年纪实
崔海翠

    恢复县制30年以来,东辽县秉承文化惠民的宗旨,开拓创新,通过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平台,加大特色文化扶持力度,让文化发展惠及人民,造福百姓。
    占地5.95万平方米,室外设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国际标准的草坪足球场和灯光球场,室内设有千人活动的影剧院和各类健身活动室的县文体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2012年4月,新天地国际影城落户东辽县,结束了东辽人民看不到院线电影的历史;民俗博物馆全面免费对公众开放,现已有展品5000多件。
    东辽县在各乡镇、社区、村组建立一系列文体活动场所,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共投入设备价值200多万元,全县13个乡镇文化广播站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基层网点安装配备机顶盒61个,电脑178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现代化的信息平台。目前,县城内有文化健身广场3个、广场LED大屏幕4个,各乡镇(村)各类文化、健身场所135个。
    2012年9月东辽县成功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全民运动会”。期间,全民运动会、广场演出、歌手大赛、文化商贸大集、参观民俗博物馆、安石镇朝阳村农民运动会及龙虾节、金州乡农民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异彩纷呈。同时,围绕“农民文化活动月”,开展农民歌手大赛、文学艺术作品展、文化大院节目展演、书香农家院等多项活动。
    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满族剪纸)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二人转)之乡”,东辽县民俗特色文化繁荣发展,满族剪纸、二人转、葫芦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被写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剪纸艺术不断发展,东辽县成立了满族剪纸工作室,并在其基础上,成立了东辽县泓瑞文化有限公司,实现了文化产业的企业化运作。葫芦画作为观赏品和节日文化饰品,远销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北京、河北、山东等地。2010年12月,在吉林省旅游商品展示暨创新设计大赛中,东辽葫芦画获得铜奖。同时,逐步加大对鱼骨画、木雕等产品的宣传和扶持力度。2010年,东辽县成立了由闫学晶担任名誉团长的山杏艺术团,现已招收30名年轻演员,累计创作排演200多个剧目,演出1500多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