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挡升级攻坚需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提挡升级攻坚需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三论城市建设管理提挡升级攻坚活动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据了解,到2015年末,全市城镇人口达到55.4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4.5%,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城镇已经成为辽源创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城建”攻坚工作会议释放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信号,需要创新务实的举措,切实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着力强健城市的“骨肉之躯”。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抓住国家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切实发挥好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真正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要以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为重点,完善道路交通体系。要统筹抓好新城与老城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两城融合发展。要在去年已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探索创新建设模式、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抓好南部新城地下管廊续建工程建设,适时启动仙人河两岸、东辽河、渭津河、梨树河等城区段地下管廊工程,稳定解决好“马路拉链”问题。要继续加大城市供排水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力度,保护城市安全运行。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强化融资保障,加快组织推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要着眼于建设生态环保、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文明城市,推动城市功能改造和提升。要立足挖掘辽源的山水林城优势,加大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注重放大田园风光、关东风貌、民族风情,加快塑造独特城市景观。要探索形成辽源城市独特的风格,力求建一项工程、多一处精品、添一道风景。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建立工作台账,全面实行主办负责制,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无论什么人造成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
    长期的城市建设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需求和经济收入。对辽源而言,良好的城市环境就是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绝佳名片。只有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宜居性,才能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温馨,才能感受到城市文明与进步带来的幸福感。